話說,大學裏最可怕的,就是deadline...

教授們隔三差五發送含加大加粗字體的dealine郵件,幾天一個tutorial。

可是不管怎麼催,有些時候碼字的速度都沒掉頭髮的速度快...

不過,論文這個事兒,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自覺。

然而,瑞典的隆德大學的化學教授Charlotta Turner爲了催自己的學生交論文,那簡直是命都豁出去了啊!

因爲,交論文這事兒,擱Turner教授這兒,那就是“學生沒有任何理由不交論文,

哪怕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

Firas Jumaah博士和夏洛塔·特納教授(右)

這並非說笑,4年前,Turner教授的一位讀博的學生,深陷伊拉克的ISIS佔領區,

當他通知Turner自己因爲戰亂不能交論文時,Turner教授竟然拍案而起,發動了一場“救學生回來交論文”的軍事救援行動!

Turner教授,堪稱“史上最牛催論文教授”....

夏洛塔·特納教授

不過現在已經進入final季了,朋友們,甭管出啥事兒,論文還是要交的!但有些奇葩的畢業論文,真的是高手間的靈魂過招!

奇葩畢業論文

1

“相信我們總會有貓的”“別看有些人表面光鮮,其實背地裏連只貓都沒有!”……這些流行於網絡的調侃無不折射着“吸貓”文化的盛行。

你知道嗎?已經有人把“吸貓”寫成畢業論文了。

近日,浙江大學一位傳播學碩士以“吸貓”作爲畢業論文的主題,做了一番研究。文中提出了通過網絡看貓的“雲吸貓”現象,並稱“吸貓”爲“精神鴉片”,引發了網友熱議。

王同學的論文題爲《烏有之貓:“雲吸貓”迷羣的認同與幻想》,據文匯報報道,這篇論文共有62頁,主要分爲緒論、“ 吸貓成迷是偶然現象嗎?”“吸貓迷羣:數字部落中的遊牧獵手” “烏托邦神話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吸貓迷羣的身份認同”等章節。

王同學在論文摘要裏寫到:

本文將吸貓納入亞文化研究視野,採用質化研究的研究方法,通過觀察吸貓迷羣的亞文化特徵對吸貓現象流行的原因進行推測性闡釋,並由吸貓現象出發分析了當下賽博空間內青年亞文化形式的新形態和趨勢。

論文的結論中提到,吸貓文化的背後是當代中國青年羣體的無力感和精神虛無,是文化上缺乏真正符合當代中國青年精神氣質的文化產品。

並提醒道,這種虛無主義和犬儒主義心態的盛行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世界的終結不是一聲啜泣,而是一聲“喵”。

看完文章,網友炸鍋了,雲吸貓是“精神鴉片”?結論是否太大了?

王同學表示:我們覺得挺有意思,挺值得一寫的,我是在研究一個網絡小羣體的亞文化。這也是反映時代變化的方式。

視頻丨浙大碩士“吸貓”畢業論文引關注,作者:“雲吸貓”是“精神鴉片”

2

《綜合近年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來分析這<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攝影代表性的牆的電影以及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的審美傾向》

肺活量不好的,還請酌情斷句!這篇論文曾在科學網上火過一陣,是陳吉德老師盲審的博士論文,把老師氣得夠嗆,直呼“前無古人”的奇葩論文,連團團試着順利打出這個論文題目都很困難,怎麼感覺就跟鬧着玩兒似的,兄才,你現在還好嗎?博士學位拿到了嗎?

3

《八角茴香對滷雞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這是一篇有味道的論文,洋洋灑灑8萬餘字的博士論文,曾紅遍網絡,雖然人們對此的觀點各有不同,但不得不說這是多麼嚴謹and令人感動的喫貨態度。

4

《石頭剪刀布博弈中的社會循環與條件響應》

這篇論文想必許多讀者都有所耳聞,在2014年引起很大熱議,看似研究剪刀石頭布的制勝攻略,其實背後卻隱藏着很深的學術問題,不然也就不會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最佳”。

其在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英國廣播公司等先行報道後,於去年5月初被國內媒體跟進報道,結果引來不少人吐槽,甚至被質疑:“中國科學家是來搞笑的嗎?”而亦有人稱“該研究成果作爲社會科學領域的成果入選,在我國還是第一次”。

5

《當人們在烤麪包裏看到耶穌基督的臉的時候,大腦內會有何種反應》

這一研究課題在2014年曾一舉摘得年度“搞笑諾貝爾獎”,也是中國人首次摘得此獎,人民網曾就此評論至少它要比“方便麪營養比包子豐富”等此類研究更有意義。

當然也並不是有貶低之意,畢竟”搞笑諾貝爾獎”設立的主旨是告訴大家,科學是嚴肅的,但是欣賞科學的方式卻不一定嚴肅,在於鼓勵人類以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科學方法進行“乍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

6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術研究中的指導作用》

這篇發表於2001年的論文被萬能的網友挖出,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吐槽,同學,你這麼任性馬克思知道嗎?要不請他老人家找你聊聊,所以人們調侃其爲史上最牛跨界,雖然團團看不懂寫啥呢,但不明覺厲!

7

《中國傳統文化對蟋蟀身體與戰鬥力關係的認識》

談到“負載中華文化的民族昆蟲——蟋蟀”

,你不是一隻蟲在戰鬥!

8

《員工績效和家庭對工作干擾影響工作場所不道德親組織行爲的研究:感知到的職責履行的中介作用》

不明覺厲

,在克服斷句的這一關,我輸了!

不過一切都是爲了學術!final季來臨,各位同學加油鴨~

—END—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