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今年41歲,去年因爲急性心梗在一家綜合醫院搶救,住院期間又突發急性左心衰。出院後也經常疲乏無力、出虛汗。雖然堅持服用抗心衰的藥,但一直沒有好轉。於是他來到常州市中醫醫院心內科就診。接診醫師通過辨證認爲系氣陰兩虛,痰瘀互結,給他開了該科協定方心衰II號方加生脈散。服藥3天感覺症狀明顯好轉,第三次複診時,他從醫院停車場走到三樓診室都不感到心慌了,而且面色晦暗轉爲明亮,精神狀態與首診判若兩人,胃口也明顯好轉。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衰”,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的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出現了障礙。很多人以爲心衰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其實不然,更準確的說法是“一種狀態”,也就是各種心臟疾患發展的終末期。

健康的心臟就像一匹強勁的馬,拉着貨物到處跑,而心衰就好比一匹生病的馬拉着貨爬山,那一定會力不從心、氣喘吁吁。

西醫治療的方法有幾種:

一是用洋地黃製劑強心,使心肌增強收縮力,增加血液的搏出,相當於給病馬打一針興奮劑;

二是利尿劑治療,通過減少全身血液的總容量,給心臟泵血減輕負荷而獲得病情好轉,相當於丟掉貨車上的一些包袱。

此外還有擴張血管以及控制基礎疾病等措施,但在臨牀上還是有許多患者反覆病情加重,療效欠佳。

中醫治療心衰的優勢和特色:

01

整體思維,平衡臟腑陰陽。

中醫認爲“五臟相關”,五臟互相制約、互相影響,比如心衰患者除了氣急胸悶的症狀,還會有腹脹、噁心等消化系統症狀和失眠嗜睡精神症狀等,所以中醫治療心衰會調補五臟之氣血陰陽,不僅侷限於治心。

02

辨證論治,注重個體差異。

心衰成因及誘因多樣,個體差異非常大,常需要評估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採用個體化治療。中醫採用望聞問切,結合基礎病因,對每個心衰患者進行辨證施治,還可針對不同人羣採用湯、膏、丸、散等不同劑型進行治療,甚至還可採用食療、理療、艾灸等方法減輕症狀、改善體質,特色和優勢比較明顯。

03

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西醫和中醫在緩解心衰患者氣促、水腫等主要症狀效果都很明顯。但心衰常常伴有諸多其他症狀,如胃口差,腹脹、乏力口乾、腰膝痠軟等,西藥基本上無能爲力。同時,許多心衰患者因憂慮病情而導致抑鬱焦慮,嚴重影響了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若以中醫藥辨治處置,往往更爲有效。

04

增強體質,預防心衰復發。

感染是心衰復發的常見誘因。心衰患者多數年齡較大,生病後容易情緒低落,不敢進行身體鍛鍊,消化功能減退,因而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中醫歷來在調理身體、增強體質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比如補肺固衛、健脾實衛、培元固本等治法,均有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