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的历史,曹操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可以说是居于主导地位,当时的汉献帝刘协无法约束他,千百年来也是英雄人物。

但曹操贵为曹魏太祖武皇帝,是王朝的奠基人,自己的身世却被后人众说纷纭。

接下来悦史君单从正史角度,来谈谈曹操异常复杂的身世。

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开篇即说明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人,字孟德。

而在孙吴人写的《曹瞒传》中,提到曹操有一个名字叫吉利,字阿瞒。

孙吴是三国时期与曹魏并列的政权,长时间与曹魏对立,曹吉利没有流传后世,说明《曹瞒传》这本书的调侃意味浓,史学价值反而没那么高了。

曹魏史学家王沈在《魏书》中,对曹操的祖先脉络,进行了一番追溯,他说曹操的祖先出自黄帝,到了高阳当政的时候,陆终有一个叫安的儿子,就是曹姓的祖宗。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把先世的后人保留下来,册封曹侠在邾建立政权。

春秋时期,邾国多次参与盟会,到了战国时期,被强大的楚国灭掉了,曹氏子孙四散漂流,其中有一支就流落到了沛县。

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时,曹参立下大功,被册封为平阳侯,世袭爵位,就算爵位没了子孙还会继续继承下去,直到东汉时期还在容城有侯国。

汉桓帝在位时,曹腾担任中常侍大长秋,受封费亭侯,曹腾就是曹操的爷爷。

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在《续汉书》中,对曹腾及他的父亲曹节有简短的介绍,他说曹节字元伟,一直以仁厚被时人称道。

有一次,曹节的邻居家丢了一头猪,这头猪跟曹节家的很像,邻居就到曹节家里指认,并且要求带走,曹节没有反对。

后来,邻居家丢失的猪自己回来了,邻居感觉非常后悔,就把曹节的猪又送了回去,还特意向曹节道歉,曹节也只是笑笑就过去了,乡亲们也对他更佩服了。

曹节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曹伯兴、曹仲兴、曹叔兴和曹季兴,季兴就是曹腾。

曹腾从小就被送进宫里当太监,做了黄门从官,到了东汉永宁元年(120年),邓太后下诏从黄门从官里选择年纪小、性格温和严谨的太监,陪伴皇太子读书,曹腾被选中了。

曹腾很快得到了皇太子的宠信,给他的饮食和赏赐都比其他人要好。

汉顺帝即位后,曹腾被任命为小黄门,后来又升任中常侍大长秋。

曹腾在朝廷办事三十多年,侍奉了四代皇帝,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而且“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

曹腾向皇帝推荐的人才,有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人,最后都当上了公卿,并且干得很好。

汉桓帝即位后,认为曹腾是先帝旧臣,而且办事非常忠诚,册封为费亭侯,加位特进。

蜀郡太守通过进京的人贿赂曹腾,益州刺史种暠在函谷关搜到蜀郡太守给曹腾的凭证后,就向皇帝揭发了蜀郡太守,同时弹劾曹腾作为内臣勾结外官,是非常严重的罪行,要求将曹腾免官并下狱治罪。

汉桓帝没有跟着节奏走,而是把奏折压了下来,还反问一句:”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

曹腾对此也不介意,常在汉桓帝面前称赞种暠,认为他是一个很能干的官员。

种暠后来升迁为司徒,对身边人说道:”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

曹魏太和三年(229年),曹腾被魏明帝曹叡追尊为高皇帝。

曹腾死后,他的养子曹嵩继承了费亭侯爵,官至太尉,但他的身世却模糊不清。

《续汉书》中对曹嵩的生平做了简单介绍,他的字是巨高,做事稳妥谨慎,而且非常忠诚,曾担任司隶校尉,汉灵帝时被提拔为大司农、大鸿胪,还代替崔烈成为太尉。

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追尊曹嵩为太皇帝。

孙吴人写的《曹瞒传》和西晋史学家郭颁写的《世语》里,都说曹嵩是夏侯氏的儿子,夏侯惇的叔父。

曹嵩的儿子就是曹操,按照上述说法,曹操和夏侯惇就是从父兄弟。

好了,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曹操的爷爷曹腾是太监,父亲曹嵩一种说法是不清楚来历,一种说法是夏侯氏的儿子,这种情况下,曹操的身世自然会乱。

不过,英雄不问出身,曹操叱咤风云的一生,才是历史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