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幾十萬字的《半生緣》,從頭到尾讀完,爲什麼會是這一行字最令我感到悲哀難忍?是啊,回不去了,曼楨與世鈞只有半生的緣份,而這半生之緣,就已經是他們的一生。再在心中默唸一遍,居然聲音哽咽住,眼前也模糊不清。

張愛玲的小說,最愛讀的便是這篇《半生緣》,那些紅白玫瑰的真情假意、爲了成全流蘇與柳原的患難而毀了一座城的曠世之戀、美麗卻又極度尖刻的七巧、第一爐香裏嫋嫋古中國情調的微龍淌在煙花陰影裏的淚......所有的故事,都不及曼楨的這一句來得驚心動魄、黯然失魂。

一朵開在塵埃裏的天堂花,一段回不去的半生情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戀,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不敢多讀,不是不喜歡,而是因爲太喜歡,卻害怕讓曼楨又因此多一次地獄般的痛苦經歷,多一次與世鈞的死別生離,儘管這一切都只是發生在我心裏,也是不捨、不忍。原本唾手可得的幸福,卻偏偏跌落萬丈深淵,明明能夠與相愛的人牽手一生,卻偏偏漸行漸遠,就如同那一天,曼楨縱然聽到了世鈞的腳步聲,但隔了一道門,便彷彿是隔了幾重天,此生終究無法相守。

多年後,當曼楨面對着世鈞,說起了往事,她竟然象在說着別人的故事。這不是她想象中的情形,但卻是真實的存在。也許,痛苦久了,成了身體的一部分,便也不再是痛苦了。而最難受的,還是那沒有希望的未來,絕望的滋味遠甚於生活的苦難。

一朵開在塵埃裏的天堂花,一段回不去的半生情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曼楨這一生是永遠也等不到世鈞了,說真的,我竟有些怨她,倘若不是她不想太早結婚,倘若不是她退還了戒指,倘若不是她刻意與世鈞保持距離,也許,這世上早就多了一對平凡而幸福的夫妻。我寧願不知道有她的存在,也不願用她的悲情來打發自己蒼白的業餘時光。

只是,真的能如此嗎?其實我清楚,這一切的發生,與曼楨無關,她只是一個被動承受的蒙難者,她的命運操控在別人手上,我卻因無法排遣心頭的憤悶,將一切埋怨都給了她。而我,卻是最盼望她能擁有幸福的那一個。

一朵開在塵埃裏的天堂花,一段回不去的半生情

遇見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裏去,但她的心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張愛玲與曼楨是不一樣的,筆下的人物並不代表自己,也許是自己一直想要的模樣,也許是曾經錯過的歲月,也許是聽來的傳奇。曼楨深愛着世鈞,但她在溫柔相待裏從未改變過自己,張愛玲卻在一個懂她的男人面前沉淪。

少年時,置身繁華卻爲之所累,父母的薄情,俗世的庸散,令她早早看穿人生,因此,她會說,“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真正的世外桃園不在任何地理位置,它只在你心裏。”

一朵開在塵埃裏的天堂花,一段回不去的半生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