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如何讓孩子愛思考,有主見。一位心理學工作者去一所學校調查小學生的自主性狀況。在被調查的150名學生當中,當被問到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難題解決不了怎麼辦?150名學生幾乎異口同聲的回答,有困難,當然是找爸媽解決!

當被問到今後準備從事什麼職業時,竟然有70%的學生說要等回家問過父母后才能回答。這位心理學工作者在總結他的調查結果時不無憂慮地說,缺乏自主性,也是當代一些青少年綜合素質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弱項。孩子如此沒有主見,責任在誰?我們可以毫不留情的說,主要責任在於父母。

許多父母出於對孩子的寵愛,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的最好,又不放心孩子的能力。孩子沒有自主決定的權利,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觀念當中,就會認爲自己的選擇總是沒有別人的好。凡事都由父母決定好了,也就不愛思考,沒有主見了。培養孩子有主見,不是要讓孩子不聽勸告,一意孤行,而是要讓孩子在面臨選擇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從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少成長過程當中那些不必要的損失和失敗。那麼我們具體要怎麼做?首先要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不論是喫的穿的玩的用的,我們都可以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第二就是要讓孩子有參與的機會。在家庭的大事小情上,我們都可以詢問孩子的想法,給孩子多多多參與的機會。比如家裏裝修房子,裝修孩子的房間時,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房間的牆壁塗什麼樣的顏色好,他喜歡把書架擺擺放在什麼樣的位置?這樣做可以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重視,他會受到鼓舞,從而他會主動的承擔更多的事情。第三,要爲孩子提供及時的幫助,讓孩子有主見,並不是鼓勵孩子去盲目的做事情,而是要讓孩子在掌握了事情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再去做決定。當然不同年齡段的階段的孩子,他具有不同的自主能力,所以我們要有不同的把關尺度。

最後,我們要讓孩子學會說不,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孩子,在別人的眼裏永遠是唯唯諾諾,沒有想法的。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媽媽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敢於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說不,讓孩子知道,不要盲目的相信大人,有自己的想法,就要大膽的說出來,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會因爲她的拒絕而不喜歡她,相反我們會認爲他是一個有主見的人。

梁啓超先生在他的少年中國說章中說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爲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因爲他們的身上不單單承載着家庭,而是承載着整個中國的未來。祝福每一個孩子成爲獨立自主有主見有思想的孩子。

今日主播

汪傑

廣安人民廣播電臺

《廣安新聞聯播》

節目(實習)主持人

編輯:琪琪

官方微信:廣安廣播

官方微博:廣安廣播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