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云寺是石县一家寺庙,香火鼎盛,石县百姓经常会前往渡云寺上香祈福,渡云寺的主持乃是枯禅大师,深谙佛法,慈悲为怀,当地百姓都很是敬重他。

这年秋季,石县遭遇百年一遇的蝗灾,颗粒无收,饿殍遍野,许多人都被逼无奈离开石县,石县大街上到处都是饥民。本来石县县衙内乃有官粮,足够支撑半月等待朝廷拨款下来,可是县衙的刘县令却紧闭粮仓,说是怕被上面怪罪,实则这刘县令却是把官粮卖给当地的粮商,好中饱私囊,捞取好处。

看到石县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枯禅大师于心不忍,便打开寺门,吩咐寺内和尚多煮粮食,在寺外支起了施粥棚,免费为饥民施粥,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石县百姓无不感激枯禅大师慈悲为怀。

持续施粥了三天,这天在寺外一个饥民便就抱怨道:“我还以为这渡云寺真是慈悲为怀之地,此不曾想却也是做表面文章,这还是粥,一碗粥里就寥寥几粒米,你当我们是好欺负啊。”饥民们也是多有抱怨,纷纷指责这枯禅大师,“平日里这渡云寺向来香火鼎盛,远近闻名,当地豪绅也是多有捐赠,怎么才几天时间,就给我们这些东西吃,方丈你可不要说是这寺内香火钱快用光了。”一个饥民大声喊道。

“诸位,实在对不住,贫僧竭尽所能也要让大家吃饱。”枯禅大师说道。

“你们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我们方丈为了你们能吃饱,叫我们寺内众僧都不要先吃,留给你们,岂是我们要藏那香火钱,只是这粮价暴涨,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一个身穿白衣的小和尚说道。

饥民们彼此相望,半信半疑,这时不远处跑来一人,众人定眼一看,乃是石县城北的屠户王松,这个王松也是个热心肠,蝗灾之后,他便经常帮助饥民,有时甚至还会杀头猪给饥民食用,说是乡里乡亲,能帮就帮。“诸位,切末错怪枯禅大师,这都是那狗官刘县令和那个奸商陈峰搞的鬼。”王屠户说道。

原来这刘县令和陈峰官商勾结,刘县令把这官粮卖给这陈峰,而这陈峰见石县大发蝗灾,非但没有降价,反而把一两一斗的白米升到百两一斗,以此来谋取暴利。

饥民听后,愤懑不已,都大声痛骂这狗官和陈峰,次日,饥民纷纷围聚在陈峰的大良米铺,“奸商,快给我们滚出来,你这丧尽天良的奸商,连这救命的钱你都要赚,你这奸商。”饥民们纷纷在米铺前大声痛骂,有的甚至还往米铺内扔泥巴。

半个时辰后,刘县令便带着一帮捕快赶到大良米铺,“你们这帮刁民,本官在此,你们竟敢聚众闹事,来人啊,给我把这帮刁民锁起来,本官要带回衙门好好审理。”这刘县令本就和陈峰官商勾结,自是护着陈峰,饥民们纷纷被带上公堂,其中几个闹的比较凶的更是直接被刘县令关进了大牢。

“这个狗官,平日里只知道鱼肉百姓,现在竟然把王盘等人关了起来,我听人说西市的刘大爷更是直接被他在大良米铺前打死,可恨这上天为何无眼。”王松对枯禅大师说道。

入夜,厢房里坐着两个人,乃是王松和枯禅大师,“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可叹我身为渡云寺主持,出身佛门,却不能救众生于水火,实在是有愧佛祖啊。”枯禅大师说道。

“大师,我知你已入佛门,慈悲为怀,就连那陈峰和狗官你都想着渡化他们,可是这尘世间若是容得此等恶人存在,那岂不是会害了更多无辜之人。”

“王施主说的在理,可是佛门讲究万物平等,我佛门中人无权取他们的性命。”

“大师,时间也不早了,我这就先告辞了,待明日再想办法救他们。”

王松疾步走回家去,他在屋内走来走去,左右踌躇,“为了石县百姓,我豁出去了,反正大不了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王松从桌子拿起自己平时杀猪用的杀猪刀,系在胸前,便关门而出了。

次日,石县传开了,“你们听说了吗,昨晚那狗官和陈峰都被抹了脖子,你说到底是哪位英雄所为啊?”

“你还不知道啊,就是那王松啊,我听说在那狗官和奸商家里的墙上都写着“杀人者王松,乃是替佛除害。”

刘县令和陈峰死后,管辖石县的陈晋知府便派人前来,说是定要捉到这王松,将他正法,这陈晋乃是刘县令的岳父,两人也是狼狈为奸,自是痛恨这王松杀了他女婿,断了他的财路。

说来也怪,这陈晋派出上千人马捕捉这王松,却愣是找不到他,石县百姓大都猜测这王松已经逃亡别处了,当然也有人认为他已经自尽了。

三个月后,渡云寺门口突然来了一个披头散发的男子,满脸刀痕,都已经看不清人样了,身上穿的衣服都破旧不堪,说是要出家为僧,守门的和尚本想把他赶走,却被枯禅大师阻止了,他将这个男子领进大堂。

“施主,你真的决定要出家吗?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入佛门,便要四大皆空,断却红尘。”

“大师,我心意已决,求大师收留。”

“施主,你真是要出家吗?佛家不收红尘之人,施主非是断了红尘,而是为了躲避红尘吧?施主,我知你为人正直,心存善佛之念,我知道你这样做也是情非得已,我佛慈悲,施主救千万众生,只是我佛门不收红尘中人,施主乃是热血心肠,何不去投军,将来报效国家,为民请命。”

“大师说的有理,只是我,我……”

“我与那冀州金意将军有过几面之缘,这样我写封信给你,你把这封信交给他,他必会重用施主你。”

“如此谢过大师。”男子拿着枯禅大师的大师便朝着冀州的方向走去。

“师父,你为何要帮这个人,若他是个坏人呢?”

“为师心中有数,此人乃是故人,你也认识,世间像他这样的人已经不多,将来他必定是个好官。”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心存大道,佛已跳墙而出,我佛慈悲,这世间又多了一个佛家之人。”

佛心本在人心,并非限于佛墙之内,行佛之行,虽未在佛门之内,却胜似佛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