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他是我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康有为一同发动公车上书,开启了中国戊戌变法的进程,他是我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他的才华横溢,上百年来都为人所称道。而梁启超的才华到底有多好呢?当他高中举人时不过十六岁,他的才华出众,以至于当时的考官竟要将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得好,将来过得好,而他们在选择女婿时大致都会看这个人的家世,品格和才华。可见人们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未来前途,而不是仅仅现在拥有的百财富,或许这可能会跟现在社会的现象背道而驰,然而在晚清时期,那个动乱年代,人们看重的更多是一个男人的才华,只要这个男人有才华,即使他再穷,女子也想要嫁给他。

大学士李端棻选择将自己的堂妹——京兆尹李朝仪的千金李蕙仙许配给当时仅仅是崭露头角的举人梁启超,他看重的便是梁启超的才华,他相信这个年轻人的前途一定不简单。无疑,李端棻的眼光是独到的,梁启超后来确实成为了民国的风云人物,中国的国学大师。

十六岁那年,梁启超在广东参加科举,年纪轻轻便高中举人,作为主考官的李端棻见梁启超少年倜傥,俊秀儒雅,便格外留心。等到他阅朗到梁启超的文章时,见其文章溶熔经铸史,言辞犀利,气势斐然,与自己的心思颇有默契,便提点他为第八名,并且亲自带梁启超进京会考,考后更是多次约见。

几经会晤,言谈中,李端棻看出梁启超温文尔雅,谦恭有礼,知道他有忧国忧民,胸怀四方的志向,李端棻知道他日后必成大器,便产生联姻之意,有意将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成就了一桩好姻缘,一时传为佳话。

俗话说的好,嫁给一个有财富的人,不如嫁给一个有才华的人,因为财富随时可能会失去,而一个人的才华是这个人永远不会失去的财富。在古代,尤其是在富有的官宦世家,有见识的父母在为自己的女儿挑选女婿时,第一看重的不是这个人的门第和财富,而是这个人的才华和品格,他们知道才华是用不完的财富,品格是这个人为人的法宝。

无疑,李端棻的眼光是对的,李蕙仙嫁给梁启超无疑是幸福的,那个当初不过是穷苦举人的梁启超最终成为了国学大师,成为了民国耀眼的明珠。在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梁启超却坚守一夫一妻的制度,一生只有李蕙仙一个妻子,嫁给一个有才华,钟爱你一生的男人无疑是最幸福的。

我们不得不佩服李端棻的眼光,正是他的这一决定给了李蕙仙幸福的一生。相比当下,很多父母看重的是男子的家世和财产,他们宁可把女儿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也不愿把女儿嫁给心存大志的穷苦男子,无疑钱和权成为了他们选女婿的标准,然而这无疑是错的,因为每一个心存大志,才华横溢的男人终会成功。

李端棻看重的是梁启超的才华和志向,而选择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自己的堂妹因此也幸福一生,一个人的才华选比一切财富更为珍贵,因为它是不会消失的。

文|鹿无为『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