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他是我國近代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和康有爲一同發動公車上書,開啓了中國戊戌變法的進程,他是我國著名的啓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他的才華橫溢,上百年來都爲人所稱道。而梁啓超的才華到底有多好呢?當他高中舉人時不過十六歲,他的才華出衆,以至於當時的考官竟要將自己的堂妹許配給他。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得好,將來過得好,而他們在選擇女婿時大致都會看這個人的家世,品格和才華。可見人們看重的是一個人的未來前途,而不是僅僅現在擁有的百財富,或許這可能會跟現在社會的現象背道而馳,然而在晚清時期,那個動亂年代,人們看重的更多是一個男人的才華,只要這個男人有才華,即使他再窮,女子也想要嫁給他。

大學士李端棻選擇將自己的堂妹——京兆尹李朝儀的千金李蕙仙許配給當時僅僅是嶄露頭角的舉人梁啓超,他看重的便是梁啓超的才華,他相信這個年輕人的前途一定不簡單。無疑,李端棻的眼光是獨到的,梁啓超後來確實成爲了民國的風雲人物,中國的國學大師。

十六歲那年,梁啓超在廣東參加科舉,年紀輕輕便高中舉人,作爲主考官的李端棻見梁啓超少年倜儻,俊秀儒雅,便格外留心。等到他閱朗到梁啓超的文章時,見其文章溶熔經鑄史,言辭犀利,氣勢斐然,與自己的心思頗有默契,便提點他爲第八名,並且親自帶梁啓超進京會考,考後更是多次約見。

幾經會晤,言談中,李端棻看出梁啓超溫文爾雅,謙恭有禮,知道他有憂國憂民,胸懷四方的志向,李端棻知道他日後必成大器,便產生聯姻之意,有意將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他,成就了一樁好姻緣,一時傳爲佳話。

俗話說的好,嫁給一個有財富的人,不如嫁給一個有才華的人,因爲財富隨時可能會失去,而一個人的才華是這個人永遠不會失去的財富。在古代,尤其是在富有的官宦世家,有見識的父母在爲自己的女兒挑選女婿時,第一看重的不是這個人的門第和財富,而是這個人的才華和品格,他們知道才華是用不完的財富,品格是這個人爲人的法寶。

無疑,李端棻的眼光是對的,李蕙仙嫁給梁啓超無疑是幸福的,那個當初不過是窮苦舉人的梁啓超最終成爲了國學大師,成爲了民國耀眼的明珠。在那個三妻四妾的年代,梁啓超卻堅守一夫一妻的制度,一生只有李蕙仙一個妻子,嫁給一個有才華,鍾愛你一生的男人無疑是最幸福的。

我們不得不佩服李端棻的眼光,正是他的這一決定給了李蕙仙幸福的一生。相比當下,很多父母看重的是男子的家世和財產,他們寧可把女兒嫁給一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也不願把女兒嫁給心存大志的窮苦男子,無疑錢和權成爲了他們選女婿的標準,然而這無疑是錯的,因爲每一個心存大志,才華橫溢的男人終會成功。

李端棻看重的是梁啓超的才華和志向,而選擇把自己的堂妹許配給他,自己的堂妹因此也幸福一生,一個人的才華選比一切財富更爲珍貴,因爲它是不會消失的。

文|鹿無爲『原創』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