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咱們說到武太后則天,爲剪除異己,大開告密之門,並使用了一批酷吏,不僅使國中官吏人人自危,也使原本高高在上的李氏諸王都有了危機感。繼徐敬業興兵討武后,又有博州刺史琅邪王李衝、豫州刺史越王李貞先後舉兵討武,但也都很快就被鎮壓了。

徐敬業、琅邪王和越王的先後起兵,也讓武太后感受到了李氏諸王對自己的敵視,於是,就讓酷吏周興等人羅織罪名,對李氏諸王展開了瘋狂的迫害,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和常樂公主都先後迫於其淫威而自殺,親信亦都被誅。

與此同時,她又命僧人薛懷義(此人,本來就是一個市井小兒,名叫馮小寶。當初,他和唐高祖李淵之女千金公主府的一侍女有了私情。千金公主得知後,本想殺了他,可見其顏值頗高,身材又好,於是,就爲討好武則天,而將他獻給了武則天。馮小寶入宮之後,頗得武氏的歡心,成爲了她的男寵。爲了給他洗白身份。先是讓他改名爲了薛懷義,又讓太平公主的駙馬薛紹認他做了乾爹,最後又讓他出家當了和尚,垂拱初年,還特意爲他在洛陽城西修建了一座白馬寺,讓他做主持)率萬餘人,毀乾元殿,修建了一座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的明堂(萬象神宮)。明堂上鑄有一個高一丈的金鳳。明堂既成,又命薛懷義在明堂北邊鑄了一尊比明堂還要高的大佛,據說僅大佛的小手指內,都可以容納數十人。

隨後,武則天的侄子宰相武承嗣,又陰使人鑿白石爲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是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太后,武太后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又給自己加了一個尊號,曰“聖母神皇”。至此,她準備做女皇帝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了。

爲給自己當女皇做進一步的人才儲備,武則天又大力改革了科舉制度。在武則天掌權以前,唐朝一共才錄取了205名進士,但在高宗武后統治期間,就錄取了一千多名進士。每年錄取的人數都是整個貞觀時期的一倍以上。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是爲“殿試”之始。是年,朝廷還派出了十名存撫使到全國各地蒐羅人材,一年後,存撫使共向朝廷舉薦一百多人,武后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爲試鳳閣(中書省)舍人、給事中,或爲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等等,故時諺有云:“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

武氏雖大肆以官位收買人心,但對不稱職的人,亦會加以罷黜,由於武氏的明察善斷、賞罰分明,是以當時很多有才學的人,也都很樂意爲她效力。

載初元年九月,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爲周。隨後,又有百官、帝室宗戚、四夷酋長、百姓、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上表請改國號。武后準其所請,改國號爲周,改元天授,真真正正坐上了龍椅,當起了皇帝。

武氏建周後,自稱聖神皇帝,以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與唐中宗李顯同母弟)爲皇嗣,賜姓武,以皇太子爲皇孫。並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爲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爲魏王,武三思爲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爲王及長公主。

與此同時,武氏又派右鷹揚衛將軍王孝傑爲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複姓阿史那,名忠,字義節)率兵赴西域征討吐蕃。十月,唐軍大勝,連克于闐、疏勒、龜茲、碎葉等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都護府於龜玆,發兵戍守。

長壽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領請以銅鐵200萬斤鑄天樞,立於端門之外,以歌頌武氏的功德。武氏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其形若柱,高105尺,徑12尺,8面,每面闊5尺,下爲鐵山,周170尺,以銅爲蟠龍、麒麟環繞之,上爲騰雲承露盤,直徑3丈,盤上有4龍直立捧一火珠,高一丈。

神功元年(697年)武氏使武懿宗審訊太師劉思禮謀反一事,劉爲保命,一通亂咬,咬出了宰相李元素和孫元亨等36人,皆遭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達千餘人。時人以爲武懿宗之殘暴,僅次於周興、來俊臣。

是年,來俊臣又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則天唯一長大成人的親生女兒),與皇嗣(也就是原來的唐睿宗)及廬陵王(也就是原來的唐中宗)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使之下獄。正所謂“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氏亦知其已讓天下憤怨,乃下令將來俊臣處以了極刑,並沒收其家財。

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都想當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爲嗣者。”正當武氏猶豫未決之時,深得武氏倚重的“國老”狄仁傑(後,仁杰卒,武氏嘗泣曰:“朝堂空矣!” “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適時進言道:“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氏之侄,而中宗、睿宗纔是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爲天子祭姑於太廟者。”又勸武氏召還廬陵王(中宗)。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武氏乃召廬陵王還東都,皇嗣(睿宗)則請遜位於廬陵王,武氏遂立廬陵王爲皇太子,命爲元帥,狄仁傑爲副元帥率兵擊突厥。

狄仁傑

時,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成爲武則天的新寵。二人常敷朱粉、穿着華麗的衣服。就連武承嗣、武三思都願意爲他們執鞭牽馬。中宗長子邵王李重潤曾與其妹永泰郡主和她的丈夫武延基竊議張氏兄弟“何得任意入宮”,易之投訴於武氏,武氏竟不分青紅皁白賜死了李重潤、永泰郡主、武延基。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生,臥牀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聯合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發動兵變,史稱“神龍革命”——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死二張,幷包圍了武氏的寢宮,要求其退位,還政於李氏。

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於太子李顯,是爲唐中宗(這已是他第二次當上皇帝了)。中宗則上尊號爲“則天大聖皇帝”,武週一朝至此結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李唐舊制。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病逝於上陽宮,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五月,與高宗合葬於乾陵,陵前立有兩石碑,一通是由武則天親撰、唐中宗李顯書丹的爲唐高宗歌功頌德的功德碑,一通爲武氏的無字碑。爲何無字?很多學者都認爲,是因爲她覺得自己的這一生功過太難評說了,所以,便留下了這通無字碑,千秋功過,都由後人去評說吧。

那我們又該如何來評價武則天呢?

首先,武則天絕對是個天縱奇才。其政治目光之敏銳、手段之陰狠,實非平常人所能想象,在她一步一步登上皇位的過程中,使用了很多非常手段,誠如駱賓王在《討武曌檄》所講的:幹過很多“穢亂春宮(這裏的春宮,是指太子所居的東宮)”“掩袖工讒”“殺姊屠兄”“弒君鴆母”,甚至就連自己的親生兒女都下得去毒手的足令“人神之所共憤,天地之所不容”的勾當。大權在握以後,爲鞏固其統治,又不惜大開告密之門,任用了周興、來俊臣等一批酷吏,打擊反對派。

但儘管如此,武則天仍不失爲一個以知人善任而著稱的賢明之君。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等一大批賢臣,也都被她一手提拔起來了。

武則天的知人善任,還體現在她對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創新上,她不僅對創立於隋朝的科舉制進行了改革,還創造性地首開了殿試、武舉、自舉和派“存撫使”到全國各地爲朝廷選拔人才的制度,讓大批出身寒門的子弟,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這可以說是極大地刺激了仕人蔘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是以《資治通鑑》說她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之英賢亦竟爲之用。”

另外,武則天的很多施政舉措,也都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使國中的戶口數從她執政初期的380萬戶,增長到了615萬戶,還從吐蕃手中,收復了安西四鎮,重新建立了安西都護府,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管轄……

作者:木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