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所大學的大學生活我都非常羨慕,因爲大學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可寶貴的時光了,你肆無忌憚的學習,做你自己感興趣的張揚個性的事,不需要顧慮經濟壓力,也不必擔心身體狀況的廉頗老矣,你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選擇自己的路,可以毫無功利的和陌生人建立起珍貴的友誼,可以找到戀人和人生伴侶。很喜歡作者的一句話:一個好的大學必然是開放的,自由的,一個優秀的人也必然是開放的,思想上會吸取其他人的精華,不僅在書本上索取知識,更從同伴和身邊的人身上得到一些學習,這種學習是無形的。

助我成功文選(374)

------寧鄉一中高三713班集中學習材料(2019.5.12.)

A.在清北復浙讀書, 是怎樣的體驗? 四大名校學長真情吐露, 激勵無數人

一、在清華大學讀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或許每個清華人有不一樣的體會,因爲這就是大學。很喜歡作者的這句話:在清華就讀會發現同齡人裏面真的是英才疊出,你會認識很多很厲害的人,發現很多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你和他們成爲朋友。可能有時候會略有些自卑,不過這卻會督促着你進步,不斷完善自己。和中國最優秀的一羣人生活學習在一起,真的是慢慢被積極地影響着,這真的是在清華收穫的非常非常非常寶貴的財富。

1. 學習 a. 絕大多數的同學都延續了一直以來刻苦勤奮的精神與態度,只是程度不同,不過拉出去都能統一稱作學霸。b.有學神存在的,而且數量還不少。更少的時間消耗,更高的考試成績。c. 來清華能夠更好地認清自己,更加深刻地在學習上體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d. 專業課絕大多數要求都很高,老師上課常常也過的很快,需要自己花很多時間消化練習。英語課和各類文化素質課有非常嚴格的,也有正常水平的,當然也有非常水的,這個取決於任課老師。e. 選課的自由度很高,學校只在每學期選課時給予推薦,基本無任何強制,具體到何時修何課修哪個老師上的課請自行在選課系統裏面挑選拼殺。f. 學長學姐們都很好,一代代的在課業上給予下一屆指導,也算是一種傳承吧。每個院系的學生會學習部常常也會整理各種學習資料,往年真題,題目回憶啊之類的統一發放。g. 正常行課 1-16 周,期中考試時間一般由老師自行確定,期末考試17-18周,也就是俗稱的考試周。考試周期間圖書館延長開館時間,但是圖書館是不能通宵的。在一些能夠通宵的院系館或者校內外的咖啡店能看到刷夜的同學們,人數肯定會增多,我相信任何大學都避免不了這點,當然其實平時也會有很多同學刷夜的。有的時候有些科目真的叫不得不刷夜。不過和舍友或者朋友一起刷夜出來看到泛亮的天空真的是一種難忘的體驗。h. 學分績真正不在乎的很少吧,只是程度高低而已,很多人其實都蠻拼的。

2. 生活 給我的感受是清華的生活是非常舒適的。a. 學校很寬敞很大(貌似面積是排全國前幾的吧),學生活動範圍很廣,需要自行車才能正常生活,不過這對我這種迷戀大面積學校的人來說簡直贊。b. 飲食這點來說,坐落在19座食堂裏面的清華不知道拉其它學校多少條街,全國各地的食物,舉辦的中華小喫美食節,有節日就會有的加餐券。飯菜味道很不錯,價格便宜(可能南方同學還是略有不適)。c. 各個院系的學生會和校總會里面以學生權益部都是很用心的在爲同學着想,包括水果團購、口罩選用等很小的細節都被考慮到了。d. 學校的相關部門也比較注重學生生活上的方便和權益問題,比如開設快遞服務統一代收點。還開放了校領導接待日,反映的問題絕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e. 自由,是真的自由。你回不回寢室多久回寢室出去浪了這都不會有人管你的,需要做的就是管好你自己。

3. 亂七八糟 a.對外交流:各種交流機會真的非常多,學校的信息通知平臺上常常掛出來各類出國 or 港澳臺的交流項目。每年大二選拔大三出國交換一學期的學生,名額也非常多,一般來說除了港澳臺絕大部分此類交換最後都公費 cover 全部了。暑假也可以申請去國外實驗室科研,學校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補貼。b. 文娛:可能是因爲清華對外一直停留在一個理工科學校的印象(其實是有文科的),清華自身可能也認識到了理工氛圍太過濃郁所以一直不斷花大力氣在人文和學生文娛等方面的建設上。各類提升文化視野的文化素質講座每週都有是一方面,然後還有各種有名的樂隊、合唱團、歌舞劇都會被學校邀請來演出,票價對學生也很便宜。當然還有電影,各種電影基本上在外面電影院快要下映的時候就會在清華校內上映(有 3D),票價大概 20 元的樣子。(注:清華的電影票比北大便宜...)c. peer pressure(同輩壓力):這裏的這個指褒義的那種。在清華就讀會發現同齡人(當然有那種比你小很多跟你一個年級的 LOL)裏面真的是英才疊出,你會認識很多很厲害的人,發現很多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你和他們成爲朋友。可能有時候會略有些自卑,不過這卻會督促着你進步,不斷完善自己。和中國最優秀的一羣人生活學習在一起,真的是慢慢被積極地影響着。這真的是在清華收穫的非常非常非常寶貴的財富。d. 體育:清華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視體育!從大一開始到大四,每學期都應該有體育課,體育課未上完是不允許畢業的。大一一年是分級課,陽光長跑、男生 3000 米女生 1500 米、籃球、武術、排球、引體向上統統考試說多了都是淚啊 T T 大二開始就是各種專項自己選了,游泳散打跆拳道籃球足球手球定向越野射擊賽艇等等隨你選課時候拼殺了。最後要說的是那些體育老師真是嚇死我這種沒加過世面的,什麼王義夫、林丹隊友、美國體育博士,我聽到都覺得清華應該是個體校吧。。。

二、在北京大學讀書是一番什麼樣的體驗?

是學五食堂的雞腿飯、小西門的鵝腿還是博實CBD凌晨2點鐘守候刷夜歸來同學的溫暖燈光?是選課時的拼rp、聽課時的感動抑或無趣、還是期末出分後被正態的優秀率抑或“濃濃師生情”?或許北大的宿舍、北大的食堂都不如隔壁,甚至不如很多其它大學,但北大終究是北大——這裏有來自全中國最優秀的學生和北大這個寬廣的平臺,還有一汪湖水與一批嚮往自由的靈魂。

很喜歡作者的這句話:畢業的時候,有同學說“希望北大不是我們一生的至高點”。現在我想,北大是我自由靈魂的起點。只在P大呆了四年,跟那些六年七年乃至十年的師兄師姐們沒法比。前面也有人提到啦,剛進去的時候,認識的一羣小夥伴裏這個奧賽金牌,那個國家一等獎,鋼琴十級琵琶古箏學了十年什麼的壓根不算稀罕,間或隱祕或公開地流傳着一些XX是XXX的兒子/女兒的傳聞。就中文系來說,專業課老師幾乎都是業內數一數二的大牛,上課的分量絕對足,而且老師們都特別和藹可親基本沒有傳說中的“架子”,可愛的不行。(注:旁聽了多節中文系專業課,確實會上癮哈)

當然,在這一羣閃閃發光的人生贏家中,還有我這樣從六線小縣城吭哧吭哧應試教育上來的普通得甚至有點平庸的人。沒有專業證書,沒有國家獎項,甚至大學四年成績也是普普通通永遠在獎學金的邊緣徘徊(對了我們系我們級當時獎學金真的是純按GPA拍的),社團也在做然而並沒有風生水起,看起來怎麼都不算一段金光閃閃的簡歷故事。但是那個時候很快樂,是發自內心的自由和充實。早上醒來去圖書館佔個座自習一下,順道去一體打個早卡,一天跑來跑去上課。

大一大二那兩年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辯論隊,大三開始準備申請,舊理教117因爲可以自習得很晚經常被自習黨佔據,整個教室只有牆上的幾個電源插座於是地下錯綜複雜的接線板纏繞在一起不分你我,圍觀了全程的陳小姐表示目睹了好幾起接線板纏繞出的姻緣。

大四畢業,散夥。散夥飯沒有太多人哭,離校那天我走的最早,於是好幾個好朋友都來送我,擁抱,道別,從此成爲校友。

北大給我的,卻遠不是這樣。剛入學時候,看着別人金光閃閃的經歷,內心說不惶惑是假的。記得當年某NGO面試,面對着高中時期就參加了一堆聯合國活動的競爭者,曾經的媒體經驗也就是高中時期創立的校園電視臺和一兩次無果的投稿的我落選簡直是必然的。回到宿舍慟哭一場,覺得自己簡直毫無長處。成績並不拔尖,實習申請投出去石沉大海,挫敗感排山倒海一樣襲來簡直要壓死那個還不到二十歲的我。放心,這個故事裏沒有一個人一道光一樣的出現在我的生命裏,也沒有師長的醍醐灌頂,有的只是這個校園。後來,一邊挫敗着一邊還得好好學習拿學位呀,GPA也還是很重要的呀,所以大概日子過得也還算正常。

有時候打卡鍛鍊路過湖邊會發會呆,看着來來往往的人聽他們聊天。慢慢地從三角地走回宿舍的時候會一條條橫幅看過去,發現就業指導講座和英語學習講座,明星講座國外領導人講座,學術的主題活動和元火動漫社的社慶大會,電影協會放《哈利波特》還請了戴爺點評……這些消息統統都在一條狹長的小路上向我湧來。(戴爺指的是戴錦華老師,也是一課難求)

這個園子裏同時發生着太多太多事,有着太多太多選擇。我並不是無路可走,而是可走的路太多,不知道哪條路是生路。再後來,轉念一想,哪有絕對的生路,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所謂靠譜和成功,無非就是別人的認可。而我身邊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跟我講的卻是:你開心就好。朋友,師長,都只有一句:你開心就好。當初課後像一個小粉絲一樣的戰戰兢兢找老師搭訕,語無倫次的說完自己的觀點,老師跟我說:看來你是真的感興趣啊。我說是呀我特別想做這個。老師溫柔笑笑說,如果你想走學術這條路,一定要自己開心。

後來再去面對選擇的時候,標準就簡單了很多:做這個我爽麼,我有能力支持自己做這個事情嗎。可能後來走的路不是那麼符合大衆標準,可是自己有承擔責任的勇氣,那就好了。

我的朋友們,從外企辭職自己創業者有之,Gap year之後回來畢業後自己創業並風生水起者有之,安穩考了公務員結婚生子者有之,放棄名校Phd學位去南美做NGO者有之。有些文化歡迎標新立異,卻排斥那些現世安穩,有些文化宣揚現世安穩,就將那些離經叛道視爲異端。

北大隻是靜靜地給你一個擁抱,無論你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你都可以在這裏找到自己的位置。跟許多人生選擇完全不同的人成爲朋友,世界是你意料之外的廣闊。

人生沒那麼多戲劇性啦,敢做一個讓自己爽的選擇,大概是北大的校園文化給我受用一生的東西,和秋天的銀杏路,春天的燕南園一樣。畢業的時候,有同學說“希望北大不是我們一生的至高點”。現在我想,北大是我自由靈魂的起點。

三、在復旦大學讀書是一番什麼樣的體驗?

高考完了,大家都拿到了通知書,一張硬紙板,上面的內容總是在恭喜的,似乎每個人都是皆大歡喜的結局。然而拿到通知書的人多半是不高興的。“要不是那道選擇題,我就是數學狀元了。算了,算那個狀元運氣好”。“要不是我看錯了,我就去P大了。”“這題太不適合我了,哎自認倒黴吧。”說起來似乎我們都在寬恕命運。不知道命運是躲在暗處嘲笑我們,還是撅起嘴生氣我們冤枉她。不過隨着塵埃落定,這種話也越來越少了。

真正復旦生活的開始,並不是那一紙通知書。或許是一場系際辯論賽,或許是一次西部支教,或許是一次角落裏的旁聽……跟每個大學的大學生一樣,其實你會漸漸忘卻自己在哪個大學,在哪個城市,只記得今天九點哪個教室有課,明天晚上可以去五角場喫頓火鍋。正如當魚兒深深潛入海里的時候,看到的便不再是沙灘上所見的那片單調的藍色,或者偶爾激起來的波濤。聽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人要過來作報告,硬着頭皮去聽什麼也沒聽懂,提問環節聽到“你對上海印象怎麼樣”又好氣又好笑,低頭想想自己也提不出來什麼好問題。在講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課上老是睡着,期末前不得不惡補《邏輯哲學論》,結果還是什麼都沒搞懂地去考試,竟然還拿了個A。

理科圖書館是乾淨的數學系學生的聚集地,而3108老是有不洗頭的物理系少年。將要拆遷的書店,春天曬太陽的貓,南區娛樂中心飄來的鋼琴聲,東區活動中心溢出的合唱團歌聲,途徑光華樓洗澡被妖風吹亂髮型的少年,物理系新來的美女臺灣女教授,一起考完GRE回來在大雨滂沱裏大聲唱着歌出去買黑料的夜晚,年復一年0號樓附近被畫得亂七八糟的畢業生名單,某個生命離開時校園某處掛出來的千紙鶴,老是笑眯眯賣萌的老校長,錄音棚裏走調的畢業歌……

每一個橋段,每一處風景都會被有心人紀念。跟其他學校有什麼不同?或許沒有吧。

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我們也總愛標榜自己自由而無用。這五個字多多少少有點清高出世的意味。是,我也特別喜歡這句話。但是回望從前的自己,也常常爲目標所累,放棄多餘的愛好,不能隨心所欲,自由地無用。

而常常看到某些校友的新聞,譬如包爺爲旅遊辭去光鮮的工作,不由地會振奮一下,有“果然是我復旦人”的感覺。別誤會,這不是優越感。只是敬佩和羨慕,如果復旦真的代表“自由而無用”的精神,他們比我更像復旦人。畢業之後再看復旦的新聞,面對各種奇怪的色彩和揣測,已然平靜了許多。復旦人大概比較崇尚個人主義,縱然厭惡標籤和貼標籤,然而也不再介意爲母校承受一口唾沫。因爲正是這個偶爾被人捧到天上,偶爾又被人抓住把柄狠狠嘲諷的復旦,曾經在我們最青蔥的歲月裏,包容了幼稚的你,矯情的我。

四、在浙江大學讀書是一番什麼樣的體驗?

大學到底能夠給每個在其中生活的人帶來什麼?選擇一所大學並非僅僅是選擇一個專業、一個高考分數,更是選擇一種一種大學精神,選擇與你共同讀過四年的同學。

很喜歡作者的一句話:一個好的大學必然是開放的,自由的,一個優秀的人也必然是開放的,思想上會吸取其他人的精華,不僅在書本上索取知識,更從同伴和身邊的人身上得到一些學習,這種學習是無形的。

要我說,你上什麼大學,主要是選擇什麼樣的精神(也就是選擇你將成爲什麼樣的人,這就是一個大學對一個人施加的影響力,這一點是大學之前的教育不能相比的),以及你身邊是一羣什麼樣的人。

如果是浙大,我可以告訴你,浙大的精神核心說起來就兩字,求是二字。在浙大“求是”這兩個字無處不在,各種求是命名的東西,比如求是雞。。。浙大人又稱求是人,因爲求是二字是早在大概30年代左右竺可楨校長提出的校訓,所以成爲浙大的精神核心,信仰,圖騰地位。

求是是官方文化主線,是比較serious的,此外浙大還有民間文化主線,也是兩字,猥瑣(WS)。起源於民間 bbs(飄渺水雲間)。在浙大ws二字也是流傳度極高,成爲浙大人的共同口頭禪,浙大男又稱猥瑣男,並且ws一詞在文化傳承中逐漸褒義化(特指形象和想法ws,但內心善良有同情心和正義感),浙大校報上有一片文章就講到了浙大的ws文化。綜合而言,浙大的民間文化的體現是:自嘲,自我調侃,爲主。官方文化則是低調,樸實,嚴謹,踏實,勤勉,追求真理,求是爲主。一個接受了浙大文化的人,在離開浙大後,這些文化和精神就附加到了這個人身上,可以說他會影響你作爲一個人的屬性。這就是老校長的那兩個問題的重要作用,這兩個問題的分量和含義,也許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領悟,第一個問題鞭策你在校時不可鬆懈,第二個問題跟隨你的剩餘人生,令你不敢鬆懈。這問題重量可見一斑。

當年我去的第一天,就是給我們每個人在教室裏放《流亡大學》這部電影(你自己隨便去,進去就給你放了),浙大在抗戰期間擁有輝煌的歷史,有個我們自己人說不出口的雅號東方劍橋就是來源於那個時候,也在建國後遭受滅頂之災(不過要比南大命好)的打擊。這些歷史我想在塑造浙大人對母校的感情上必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你認同這種文化,自然說明,你已經接受了它,並且這份感情會持續的保持。當然,在你選擇的時候,你並不知道未來的這些事。這些只是很多浙大人一代一代人在重複的事情。選擇浙大就意味着你要選擇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

另一個事情就是,你選擇大學就選擇你將以什麼樣的人爲伴。這一點估計很多人都意識不到是什麼意思。可能大多數人只會比較學校的地位,排名,專業好不好,卻忽略了你身邊的人的重要作用。以我的經驗,學習課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方面,如果你錯過了同身邊人的交流,觀察他們,學習他們,那這大學就相當於喫了骨頭扔了湯,損失大半。以我的經驗而談,浙大人的優秀不在於成績如何,在於其先進的思想和高遠的眼界。這是最大的區別和珍貴的資源,想必其他的優秀大學也情形類似。你務須保持開放,多和優秀的人交流,對個人的受益和影響是難以量化和估量的。浙大人思想優秀,牛人輩出,且大都受求是學風影響爲人謙和低調,親和友好,在這方面是個非常棒的選擇。你可以交到足夠多足夠好足夠優秀的朋友,只要你願意。

所以一個好的大學必然是開放的,自由的,一個優秀的人也必然是開放的,思想上會吸取其他人的精華,不僅在書本上索取知識,更從同伴和身邊的人身上得到一些學習,這種學習是無形的,比如滲透在你在論壇的灌水,在各種社交活動中和人一起合作打拼,玩耍等等,務須珍惜。以上不僅僅針對於我浙,不論你選擇哪一所大學都應該注重這一點。

浙大的特點 注意是特點,不說優點還是缺點,因爲是優點還是缺點depends on具體的人,就是涵蓋齊全,四校合併後的優勢在融合完成後終於體現,紫金港校區也已經建成,設施完善,風景秀麗,正是年輕人戀愛學習的極佳場所。在這裏你可以很容易的跨界交流,浙大鼓勵學生進行這種交叉交流和合作,覺得這一點尤其是很棒的。

當然,學科齊全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學校太大,機構臃腫部門繁多,你來到浙大會發現自己就好像一滴水被放入大海,消失的像一粒空氣中的塵埃般普通,如果你不告訴別人你在哪,沒有人能找到你在哪,大學裏也不會有人管你,所有的事情,學習上的事,靠你的自覺自制力。所以浙大每年必然有不少自制力不夠的人,有退學的,有降級的。。。因爲一下子完全沒有人管理你督促你去做什麼,很多人適應不了這麼大的轉變。

我所理解的大學 說了這麼多,因爲我本來就是求是學子,未免有王婆賣瓜的嫌疑。客觀的說,我覺得不去浙大,假如當年聽了班主任的,我可能就是(上海)交大人,那我今天可能愛的是交大也說不定,不過這種假設我沒法給出答案,只是去想想。如果站在客觀立場來說,反正你選擇的既然不是清華,那麼復旦,上交,浙大,甚至南大,這幾所高校我覺得可能當量都差不多。那麼其他因素可以從比如校園風景,城市因素,你喜歡的專業的實力適當考慮了。

其實我覺得一所大學都有每一所大學的好,我去過廈門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職業機電技術學院等高校,我覺得他們也都有他們各自的校園的魅力,活力,學生生活的美好。

每所大學的大學生活我都非常羨慕,因爲大學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可寶貴的時光了,你肆無忌憚的學習,做你自己感興趣的張揚個性的事,不需要顧慮經濟壓力,也不必擔心身體狀況的廉頗老矣,你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選擇自己的路,可以毫無功利的和陌生人建立起珍貴的友誼,可以找到戀人和人生伴侶。

給準大學生的五條建議 (1)向你身邊的人學習,尤其精神和思想。因此你需要保持開放性。名校的學生通常很另類,可能有着古怪的外表,另類的個性,但大多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思想。因此,你不可以貌取人,而是謙虛耐心的踊躍的和周圍的人進行交流。這是一所優秀高校能提供的獨特“隱性”資源。保持低調和謙遜,在將來你會發現你所處的環境身邊牛人輩出,而感到這一點的可貴。 (2)去結交和珍惜新的朋友,戀人。這對你的人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畢業後才發現,和你有着共同教育經歷和培養出同樣求是精神和氣質的校友,不是你最理想的另一半嗎?而你在校園裏沒有尋到你的人生伴侶,在社會上,尋到校友爲伴的難度就更大了。那時候你會覺得比較遺憾的。 (3)多去圖書館,多珍惜在課堂上的學習機會。珍惜圖書館,珍惜食堂,珍惜每一塊運動場地。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在大學裏要掛科是極其容易做到的事情,不掛科也是及其容易做到的事,我相信,當你做到前者後,那不是什麼讓你感覺良好的事情,而是會讓你內心感到羞恥和屈辱。你要知道,老師對你們的感情可不會有像我這樣的校友那樣深厚,所以你若是不夠努力,他們絕不會同情你。把你掛科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完成自己的工作,對你產生的影響他們纔不會想到。而當你沒有學習機會時,也沒有圖書館在你的1km以內的身邊,你就會明白前人爲什麼會說這樣的建議。 (4)做你想做的事情,看你想看的書,結交你想結交的朋友。遇到挫折,不要放棄,不要心懷怨恨。放開胸襟,開闊視野,你要多參加活動,例如社團,多爭取出國,多爭取參加比賽,多聆聽演講,多觀看文藝演出,多和他人合作,多健身,不要只是去刷個卡,這體育鍛煉真的是爲了你們自己的好。做一個優秀的大學生,並爭取爲其創造出成就,爲他人設立榜樣,讓你自己成爲組成鼓勵他人去熱愛和爲其自豪的因素的一部分。

(5)不要掛科,不要臨時抱佛腳。 大學的相對自由,很容易讓人被人性中的惰性掌控。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很強的自制力和耐力,投入最主要的時間精力,在學業上,在平時的學習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