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瓢壶嘴称作直筒暗嘴,长短粗细比例恰当,胥出自然,丝毫不能相差,从嘴头至壶身逐渐加粗,好像是从壶体上长出来的感觉,看起来并不是装上去的。相传苏东坡到宜兴蜀山,发现当地有一种紫色砂罐用来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 用来煮茶,这“铫”也就是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

宜兴紫砂壶,

造型多变无穷,品种数以万计,

在令人眩目的款式中,

有那么一款壶,

从它被创作出来就就受到欢迎,且长盛不衰,

那是什么壶形呢——石瓢壶。

...

什么是石瓢壶?

原先的石瓢叫“石铫”,“铫”《汉语大宇典》中解释为:“一种有大口、有柄、有流的烹煮器。”“ 铫”从金属器变为陶器,可见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饮,传炉石铫行相随。”

尤荫 梅花石铫图

苏东坡为什么将金属“铫” 改为“石【石兆】(石字旁加兆字,电脑不能打出),这与当时的茶道有关。相传苏东坡到宜兴蜀山,发现当地有一种紫色砂罐用来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 用来煮茶,这“铫”也就是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

杨彭年 石铫壶

紫砂石铫为什么又称“石瓢”,这“铫”又改成了“瓢”呢?顾景舟先生从古文中得句“弱水三千,仅饮一瓢”,有一瓢足矣,于是“石铫”改称为“石瓢”

石瓢一款首创于“曼生十八式”,有彭年石瓢、子治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等,从古至今的名家几乎都做过石瓢壶。

清 杨彭年制 陈曼生为江听香铭 石铫壶

清嘉庆 「阿曼陀室」 曼生石瓢壶

近现代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相明石瓢壶

徐汉棠 汉棠石瓢

石瓢壶又为何如此受欢迎?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下。

壶体

两条抛物线结合,构成“石瓢”壶体:一条从口到身与底的转折处,一条从底中心到底与身的转折处。两条抛物线要运用得当,结合恰当,感觉刚中有柔

满瓢 李寒勇制 王翔刻

李寒勇 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 方舟制 和石装饰

子冶石瓢 王平制 石陶装饰

石瓢 吴建平

景舟石瓢 徐丹静制 房钢装饰

壶盖

虽然为平盖,但不是平如水面,应是中高周低,中间与边沿仅差一毫米,粗看平整致极,细视略有高低,这就是技术处理可让眼睛的审美习惯有个变化。

壶钮

盖上的钮为拱桥形高矮、跨度要符合比例,变化丰富。桥中央最狭,慢慢向两面坡状下延至盖面,与盖的结合处要形成三分之二椭圆形,交接若明若暗。拱洞也是三分之二个椭圆,与盖面结合缓转匀称,与桥体形成呼应。桥的两坡对称。

壶嘴

石瓢壶嘴称作直筒暗嘴,长短粗细比例恰当,胥出自然,丝毫不能相差,从嘴头至壶身逐渐加粗,好像是从壶体上长出来的感觉,看起来并不是装上去的。至壶1厘米左右是直形,但看起来又有些喇叭形,这也是视力错觉造成的美感嘴的角度恰到好处,面要平整,内孔要圆,嘴内径是出水口最小。越往里越大,这样出水有冲力,不诞水。

壶把

壶把要求与嘴对称,把内把外都是三角形线条,和顺流利,把手的横断面外圆内平似圆头三角形。把握使用方便舒适。

壶足

石瓢的足称围棋足型为围棋子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要求不偏不倚,这样才显示出壶的神韵十足

链 接

链 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