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字写得最厉害的人物,可惜的是没有一件真迹流传下来,有的仅仅是临摹和刻印,除了王羲之,往后再数就算是宋徽宗了,对于宋徽宗,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疯狂的石头、玩物丧志、风流天子、入错行业等,过分的指责其实是有失偏颇的,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触,比如宋徽宗

的皇帝能力与文化能力。

宋徽宗在当皇帝上做的好不好,也是看跟什么人比得,论手腕宋徽宗还是有一点的,徽宗之所以能够继位,靠的是神宗皇后向太后的支持。向太后在徽宗继位后只垂帘听政了半年,然后就还政于徽宗。所以后世对她的评价普遍很好,认为她是一个不贪恋权势的好人。

但经过近年学界的研究,发现其实历史上的向太后也不是完全的甘于平淡。事实上在撤出垂帘听政后,她任凭自己的意志影响了朝政有一段时间。而后来之所以会把权力完全还给徽宗,乃是在于徽宗本人在之后的政治博弈中取得了胜利。

首先徽宗继位之初,在主张调和新旧党政策的同时在人事上是支持旧党的。而当时的宰执班底一致认为要将蔡京外放。但蔡京却被向太后在没有咨询过徽宗意见的情况下强行留任。曾布等大臣为此数次与向太后当面争辩,无果。皇帝和宰执班底联手发出的命令被太后无视驳回,这是一件很打皇帝脸的事。

但徽宗在这个阶段却表现出了过人的城府,一个字,忍。因为当时距离向太后撤帘的约定只剩两个多月,徽宗认为只要向太后还政了,到头来还是他说了算。可惜,撤完了帘,向太后还是抓着权力不放,仍然抓着蔡京不放手。

徽宗之后仍然表现出非常孝顺的样子。虽然被打脸最厉害的是他,但却一个劲的调和宰执大臣与向太后间的矛盾。

然后一个叫陈瓘的言官看不下去了,于是他写了封言辞很犀利的弹劾奏章,指责向太后通过亲属和宦官干预朝政。向太后看到奏章后受到很大触动,甚至到了“哭泣不食”的地步。而徽宗怎么做的呢?在受到向太后的情绪“影响”后,决议重罚陈瓘,将其外贬为扬州粮料院。

此举造成了什么结果?激怒了整个台谏。之后真正的爆发开始,大量的言官开始深挖向氏家族的黑材料,日以继夜的弹劾向太后的亲属,指责向太后的揽权。而在这猛烈的攻势中,“孝子”徽宗又出现了,他召见了这轮弹劾中表现最踊跃的御史中丞丰樱和殿中侍御史陈师锡。然后说“此碍东朝,卿当熟虑”。

东朝指的是向太后,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徽宗的真实意图。他不再通过装无辜和好孩子来激怒台谏,而开始真正地推动最后一轮攻势。于是终于,在之后的舆论压力,和言官们的人肉挖黑材料指责下,向太后终于扛不住了。她同意外放了蔡京,也彻底的还了政。而徽宗也见好就收,亲政后一如既往地善待向太后和向氏一族。在她死后,也对她做出了“退抑谦逊之盛德,可为万世法”这样的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