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家和他的母親》。阿希爾•戈爾基丨《藝術家和他的母親》。

千百年來藝術潮流不斷變幻,

但母親始終是創作中取之不竭的母題。

浪漫的桃花粉籠罩着畫面,生病的母親臥坐在輪椅,靜靜地享受空氣裏自己留下的氣息:如微風般絲滑;如暖流般溫暖。

“我與母親,在精神上不能完全溝通,但有一種血緣和一種感情,還有一些潛意識的東西讓我們彼此相連。因此在母親去世後,我最痛苦的,莫過於在精神上沒有跟她好好交流。儘管生活中我盡心照料,但我並不認爲這對她是真正的好……”。

——何多苓

這就是藝術家對母親情感的傾訴吧。

千百年來藝術潮流不斷變幻,但母親始終是創作中取之不竭的母題。

  • 《母親》
  • 藝術家:何多苓

何多苓《母親》

何多苓的作品《母親》是他在母親去世前他所創作的,將母親最後的模樣認真記錄在畫紙上,或許能多少彌補這種精神上的遺憾。

  • 《劈山救母》
  • 藝術家:林風眠

林風眠 劈山救母 紙本彩墨 70×66cm 1950年代初

在林風眠的“戲曲人物系列”中,《寶蓮燈》一劇尤爲其所鍾愛。《寶蓮燈》又名《劈山救母》,源自一出流傳甚廣的民間神話傳說,講述了沉香用神斧將華山劈開救出母親,最終母子團圓的故事。而林風眠一再畫沉香救出母親的主題,與他幼年即失去母親的痛苦記憶息息相關。傾注了他渴望解救母親於悲慘命運和希望母子團圓等諸多強烈情感。

晚年的林風眠回憶,在自己大約六歲的時候,“一直是從早做到晚,讓人欺侮”的母親,不甘忍受命運安排,“跟了一位臨時到村裏來染布的青工逃走了”,但不久,她“就讓林姓族人給抓了回來,打她,遊街不算,還往她頭上淋了一小桶火水(汽油),說是要燒死她”。“我當時什麼也不知,……突然憤怒瘋狂起來,找到一把刀,衝出屋門大叫,我要去殺死他們,將來我要把全族的人都殺了。遠遠地看到了媽媽垂頭的形象。很多人把我抱牢了,奪了我的刀,不要我接近媽媽”。林風眠捨身救母,雖使母親免於了火刑,卻仍難逃遠賣他鄉的命運,從此母子再未相見。

  • 《春蠶》
  • 藝術家:羅中立

羅中立 《春蠶》200×134cm 1983年作

羅中立先生的《春蠶》,畫面中看不見人物面部,留下金絲般發亮的老母親的銀髮以及佈滿乾癟皺紋的額頭。爍爍的銀髮雖無盡悽美,也閃爍着人性中最爲可貴的光芒。

細膩的筆觸中,充滿了對老母親的深情厚意與無尚崇高的致敬。母親身着最爲普通的深海般蔚藍而沉靜的布衣,捲起袖肘,一雙任歲月磨逝而黯淡枯草的手卻顯得無比靈巧,綠色的蠶葉,灰綠色的春蠶以及在光影投射下又與銀色髮絲、深色的手、淺色的蠶面自然融入又獨立的黃綠色的簸箕,塑造了和諧成功的、具有東方意蘊的光影色彩畫面,奪人視覺,強烈而震撼。

  • 《畫家之母肖像》
  • 藝術家:丟勒

丟勒《畫家之母肖像》

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大師丟勒在他母親去世的前兩個月,用簡率的炭條爲她繪製了一幅肖像。丟勒的母親一生體弱多病,共生過18個孩子,卻只有3個存活下來,生活的艱辛與病痛的折磨使她過早衰老。母親去世後,丟勒在畫中題了幾句話:“這就是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的母親,1514年祈禱周前的星期二夜間2時逝世,享年63歲。”

由於長期的歲月打磨,母親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堅定望向前方。丟勒沒有刻意遮掩母親臉上刻畫的滄桑,因爲他一定不會認爲這是可怕醜陋的,相反,他從中看到了人類從未泯滅的尊嚴。

  • 《母親》
  • 藝術家:畢加索

畢加索《母親》

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畢加索,是當之無愧的情聖。在他的衆多妻子和情人中,一個病死、兩個自殺、一個精神失常、一個與他永不相見……每段愛情、每個女人都刺激着他的創作靈感。

就連他的母親都如是說:“與我的兒子在一起,沒有一個女人會幸福。” 知子莫若母,畢加索外貌和性格都與母親十分相像。畢加索雖一生隨心所欲、縱情描畫過各色女人,但對於母親,畢加索可不敢造次,他畢恭畢敬將母親畫成莊重漂亮的貴婦人,側身端坐,眼神凜然。如果不看標籤,誰能相信這是一個立體派大師的作品呢?

  • 《灰與黑的協奏曲一號:藝術家的母親》
  • 藝術家:惠斯勒

惠斯勒《灰與黑的協奏曲一號:藝術家的母親》

惠斯勒是著名的美國畫家,其代表作品就是這幅《灰與黑的協奏曲一號:藝術家的母親》,堪稱19世紀最偉大的肖像畫之一。據說,惠斯勒在那天焦急等待模特,不料卻被放了鴿子,於是67歲的母親願意代替模特讓兒子作畫。正因這種血緣情感上的密切關係,使得母親甘願無私爲兒子靜靜不動、持久站立數小時。

在當了幾天模特之後,患有骨質疏鬆的母親累得站不住了,惠斯勒放下畫筆,爲母親搬來椅子和腳凳,隨後,他退到幾步之外,看到了夢寐以求的色調和構圖。畫中惠斯勒的母親一身玄色,側身呈對角線端坐於房內,整個畫面以黑白灰色塊組合呈現,一切皆合他心意。畫作雖出自美國畫家之手,卻充滿東方的詩意與神韻。

  • 《藝術家和他的母親》
  • 藝術家:阿希爾•戈爾基

阿希爾•戈爾基丨《藝術家和他的母親》

美國20世紀著名抽象畫家阿希爾·戈爾基,一直無法忘記餓死在逃荒路上的母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亞美尼亞族人遭遇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戈爾基的母親帶着孩子們倉皇逃離,準備投奔遠在美國的丈夫。跋山涉水、歷經磨難後,戈爾基和妹妹終於同父親在美國團聚,但母親卻死在了逃荒路上。

戈爾基來到美國後創作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藝術家和他的母親》,作品根據戈爾基8歲時與母親的合影創作。這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體現記憶深處的傷痛與沉思。畫中母親身體幾乎呈平面,白色圍裙、面具般的表情使她看起來更像是雕塑,如豐碑般成爲永恆。戈爾基用了十多年不斷重畫又塗改,就如同不願承認母親和家園已經離他而去。

  • 《母親的肖像》
  • 藝術家: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母親的肖像》

從1972年開始,弗洛伊德開始爲自己的母親作畫,這幅作品是十多幅母親畫像之一,也是畫家爲母親所作的作品中最出色、最有代表性的一幅。母親身上那白色的衣裙套裝,給人一種純潔與高貴的感覺,這是畫家對母親的崇敬之心,也是對母親情感的一種特殊描述。

  • 《被打屁股的耶穌》
  • 藝術家:馬克斯·恩斯特

《被打屁股的耶穌》馬克斯·恩斯特

有趣的是,被譽爲“超現實主義的達·芬奇”的馬克斯·恩斯特有一幅表現母親訓斥孩子場景的作品,而畫中主角竟是聖母與耶穌。馬克斯·恩斯特(1891—1976),德裔法國畫家,雕塑家。他在達達運動和超現實主義藝術中,均居於主導地位。他的作品所展現的豐富而漫無邊際的想象力,對世界的荒誕之感,汲取自日耳曼浪漫主義和虛幻藝術的夢幻般的詩情畫意氛圍,令全世界驚異不已。

  • 《小淘氣》
  • 藝術家:阿道夫·威廉·布格羅

《小淘氣》阿道夫·威廉·布格羅

布格羅的作品已經完全擺脫了古典主義手法的束縛,從生活出發,於現實中擷取題材,表達一種博愛的人性思想。他強調形式之美,關注母愛,善於運用幻想的方式,尤重女性美感的塑造。《小淘氣》便是這種浪漫主義作品,他筆下的孩子天真純潔,可愛至極,精緻細膩的畫風和完美無瑕的技巧,將母子情深的動人情景表現得溫馨嫵媚、活色生香。

布格羅的另一幅作品同樣也很能感動人:

母親節的由來

母親節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衆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爲母親節。在這一天裏,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Amanm·Jarvis(1864 - 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於1905年在母親去世時,Amanm悲痛欲絕。兩年後(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成爲一個法定的節日。Amanm認爲子女經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能夠讓人多想一想母親爲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個母親節與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舉行,在這次節日裏,康乃馨被選中爲獻給母親的花,並以此流傳下來。

母親節,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

(圖文整合於網絡,版權屬於原所有者)

給母親的禮物——玫瑰

The Rose,玫瑰

世界最受歡迎的玫瑰史

大開本。活頁

精美珍藏版

  • 40張漂亮的圖案卡片,這款精美的盒裝書籍是所有玫瑰愛好者的完美禮物。
  • 從古代世界、文藝復興時期的玫瑰,再到波旁玫瑰,諾瓦氏品種玫瑰,野薔薇、現代品種,這本華麗的書向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花致敬。《玫瑰》裏的專業文章來自皇家園藝學會歷史學家布倫特·埃利奧特(Robert Brent Elliott)之手,介紹了最受歡迎的種類和混種玫瑰,探索了多年的玫瑰花園的設計,深入探討了關於花朵的神話,帶着愛研究玫瑰。
  • 性價比很高的珍藏版

書的模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