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著作有:《狄尔泰——其哲学的入门》《德国浪漫主义教育学》《情绪》与《敬畏》《存在哲学》《朴素道德》《理解论》《新的安全·克服存在主义的问题》《生命哲学》《法国存在主义》《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察方式》《认识论哲学》《新教育学与哲学》《教育人类学》《解释学研究》等等。在他工作初期,他的两位同事——充满改革教育学思想的格黑布(Geheeb)和在教学论上很有创见的瓦根台因(w.Wagenschein)对他影响颇深,将他引向了哲学与教育学的思考,为他的教育人类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四季第12期,总第73期

共读《教育人类学》

章 节:第十二章

带读人:

谟祯(贾卫平)

时间:

5月12日 周日10:00-12:00

地点:

茶位费:

20元/位

在教育人类学的思考进入尾声之际

我们不由得产生深深的疑惑——

人类学观察方式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教育者可以利用其做些什么?

如果你想从这里得到什么灵丹妙药

那么你可能会大失所望,但是

人类学的观察方式会引领我们

突破教育学的纯技术枷锁

使得我们获得一个更加自由视界

我们无法控制教育的种种意外

但我们却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遭遇

我们无法预见教育的各种危机

并非是要把成长无奈地交给偶发事件

……

本周,我们在知无知教育读书会进行《教育人类学》的最后一次共读,从人类学的角度更好的理解教育的可能性及正当性!

活动流程

1、参与人员自我介绍,相互了解

2、教育热点话题交流

3、原著领读,边读边讨论释疑

4、自由交流

参与要求

1、参与共读前通读一遍第12章,总体上先了解一下第12章的内容,并批注自己的感悟及困惑,以供共读时分享、讨论。

2、在共读中,每个人要努力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本义,同时尝试与作者对话,并积极参与讨论。

3、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注意对阅读的部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结构性整体理解。

4、共读前请了解并遵守《知无知读书对话规则》。

作者简介

O·F·博尔诺夫 (1903–1991),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是精神科学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先后就读于夏洛滕堡(Charlottenburg)高等工程学校、格廷根大学、马尔堡大学、弗赖堡大学等,其思想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影响,并对生命哲学与精神科学的创始人狄尔泰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工作后,因战乱的影响,经历颇多坎坷与无奈,先后辗转任教于吉森大学、基尔大学、美因兹大学、蒂宾根(Tubingen)大学等。在他工作初期,他的两位同事——充满改革教育学思想的格黑布(Geheeb)和在教学论上很有创见的瓦根台因(w.Wagenschein)对他影响颇深,将他引向了哲学与教育学的思考,为他的教育人类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的论著和教学的最大魅力在于他把他的哲学思想和他的教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从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和生命哲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教育学问题,提出了他的教育主张,开创了教育人类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博尔诺夫一生著述不辍,著作等身。主要著作有:《狄尔泰——其哲学的入门》《德国浪漫主义教育学》《情绪》与《敬畏》《存在哲学》《朴素道德》《理解论》《新的安全·克服存在主义的问题》《生命哲学》《法国存在主义》《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察方式》《认识论哲学》《新教育学与哲学》《教育人类学》《解释学研究》等等。1953年,他当选为德国教育学会会长。后来应邀出访过阿根廷、日本、瑞士、意大利等,被授予阿根廷荣誉公民,并被日本玉川大学授予荣誉教授称号。

带读人简介

谟祯(本名贾卫平)

民进陕西省委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人之美课程研究院副院长

全人之美课程学校联盟主持人

南明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教务长

营业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