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課本收進了李密的《陳情表》一文,孝之陳情,被譽爲古孝之代表。

但若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仔細琢磨,你就會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他的“孝”沒錯,但“孝”的背後藏着的推託和藉口。最重要的是,這種推託和藉口,還讓人無處可擊。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點,李密當時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寫這個辭官的《陳情表》,以及《陳情表》呈上去以後有什麼樣的一個效果?

李密所處的時代,是晉武帝司馬炎主政的時候。當時,司馬炎滅魏蜀以後,出現了一個極爲尷尬的情況,就是諸多前朝講究名節的知識分子,十分不屑跟司馬炎這樣的新政權合作。

這其中最著名的是竹林七賢之中的阮籍和嵇康。阮籍還稍好些,只是消極反抗,司馬炎派人登門說親,他卻大醉六十日,以此拒絕。但他內心極爲苦悶,總是自己駕車到處遊,走到無路可走之處就放聲嚎哭。嵇康則不同,不合作就不合作,立場鮮明,沒有討價還價之處。司馬炎派鍾會過來請他,他都無動於衷。讓人驚奇的是,同爲七賢之中的好友山濤推薦他當官,他不但一口拒絕,還公開發了一封跟山濤斷絕關係的書信。司馬炎見嵇康軟硬不喫,就有揮刀問斬了。嵇康臨死前,還彈了一曲《廣陵散》,以此謝世。

當時,李密曾是蜀國官僚,他以孝聞天下,蜀國滅亡以後,司馬炎就派人徵召他前往京城當太子洗馬。當時,李密討價還價的機會都沒有,郡縣州官,一個接一個來催他上路。於是李密無奈之下,就寫了這封著名的《陳情表》。

首先,《陳情表》前段沒有什麼問題,說的是事實。李密交待了他不能出山當官的理由,說起他的悲慘家史。說他六個月大父親就去世,四歲時母親被迫改嫁,九歲時他因爲身體多疾,還沒學會走路。而李家因爲門庭衰弱,他既無叔伯,也無姑舅,從小到大,全靠祖母照顧他長大。而李密長大以後,結婚又晚,孩子還小,還得需要人照顧,且祖母又無人照顧,他是不得已才留下來的。

接着,李密就給皇帝戴高帽了。他說,晉朝以孝治天下,而他目前所做的事情就是孝。當然,他也擔心司馬炎認爲他拿孝這張牌來擋箭,又再三強調他這個人做官只講顯達,不講究什麼名節,以此來打消司馬炎的顧慮。最後,他爲了表忠心,特別說到一點,他祖母已經九十六了,在世的時間也不長了,他還只四十四,事奉司馬炎的時間還很長。如果司馬炎同意他照顧祖母到去世,他將生當殞首,生當結草相報。

這個辭官理由說得滴水不漏,以至於司馬炎讀了這篇表以後,而無不感嘆地說道:"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然後下詔,允許李密暫時不仕。

這就是說話的藝術。司馬炎政權當時尚未牢固,而李密身爲舊蜀官僚,多少還是帶着一點觀望的態度。但是,他想拒絕又不能明目張膽,只好婉辭推辭。而讓人驚奇的是,他的婉辭不要說司馬炎,這個文章就是放到今天,我們也無法找到其中的漏洞。一個能將辭職報告寫到如此動情而又不失說話水平,古今以來,實在少見。

當時,李密是不是也被自己崇拜得得熱淚盈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