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先天優勢帶來的自信,當然還是比沒有強。在二十五歲以前,我都可以算得上這樣一個“先天自信”的人。

作者:邱天

來源:清醒貪心記

後臺有讀者問我,“我非常自卑,如何獲得自信”。又是個巨大的題目,它在我的大腦後臺斷斷續續運行了一週。遂有此篇。

缺乏自信,也是我們焦慮的來源之一:不相信憑一己之力,能在不夠理想的條件下,達成所願。

那麼,自信從哪裏來呢?我將來源簡單粗暴地分爲兩種:

生於雲端,爬出泥沼。

/ 01 /

“生於雲端”就是指先天出色。

譬如我從五六歲起就熱愛閱讀、詞彙豐富、口齒伶俐。到了上學的年紀,語文分數、老師褒揚、競賽得獎等等外界評價,都反覆告訴我——你語文好。所以我有自信。

這裏的“先天”未必是指天賦。我父母也花了心思培養,從小買很多書、不厭其煩地講故事。攤上這樣的父母,也是一種先天優勢。

總之,從我記事兒開始,我就已經手不釋卷了,上廁所、剪頭髮都要舉着本書的那種。我也不知道它是怎麼發生的。

這種先天自信有3個瑕疵:

第一,你覺得,這是老天爺給的,那麼ta也可以拿走。

如果一個孩子的自信,來自家境優越,那麼家裏生意破產、家道中落呢?

我們有些人的經濟安全感,來自於二十年前、十年前、五年前及時買了房子,紙面身家暴漲,那麼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放緩,房價跌落呢?

有些網紅,“小豬佩奇社會人”般莫名紅了起來,也會焦慮“我能紅多久呢”?如果粉絲偏好、公號抖音這樣的平臺又出現劇變,會發生什麼呢?

總之,如果你覺得成功來自於中了一次彩票,你覺得自己不會一輩子中彩票,可能依然沒有安全感。

第二,先天自信,你不知道怎麼遷移到其他方面。

我從第一天起,語文就好;但我從第一天起,英語就差。

可能我是沒有外語天賦吧。有很多同學,不是聽聽英文歌、粵語歌,就能唱得八九不離十嗎?我不行的,外語歌詞在我耳朵裏就是嗚哩哇啦渾然一片。

因爲我的語文好,是天賦,就連“多閱讀、多寫作”的習慣,也是天賦,所以我並沒有一種自信,就是“能把自己沒有天賦的東西學好”。

我的外語一直不好,到三十幾歲還是不好。新概念、新東方、託福、GRE、GMAT……我都搞過,各種班都上過,總是在未見功效前就急躁放棄了。

第三,在你自信的那個方面,你也不知道怎麼繼續提高了。

從童年到少年,從小學到高中,我順應着喜愛閱讀、願意寫作的天性,繼續練習,肯定也是在慢慢進步的。

但是,文字這個東西,並無止境,那怎麼寫得更好,我也是不知道的。作爲一個業餘寫手,我憑着天性,等待命運,看我能走得多遠。

在二十五歲以前,我都可以算得上這樣一個“先天自信”的人。我並沒有一種意識,通過自己的刻意努力,去追求我所向往的,去磨鍊我所不能的。

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憑着一點本能,做出一點努力,然後虔誠等待命運給我的成績單。

/ 02 /

大學畢業,我被保送了北京大學,依然靠着“先天自信”。

爲什麼呢?

當時北大經濟研究中心從全國選拔了幾十個本科生,夏令營觀察一週。我是個閱讀面廣泛的人,有獨特觀點;另外,我從小不怯場、活潑、話多。一羣陌生孩子聚集起來自由討論,就充分發揮我的優勢。

但是,到了北大,經濟學跟物理學一樣,是大量數學、理論、建模、計量的訓練。我很快受到巨大打擊。微觀經濟學,第一節課講拓撲,天書似的,我完全懵了;宏觀經濟學,第一節課講貝爾曼方程,天書似的,我徹底懵了。

來都來了,硬着頭皮上吧。我畢業了,可說實話,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學明白過。或者說,我很早就放棄了學明白、有建樹的目標。

命運給我的成績單,就是到這一步了,那麼我就換個戰場。

有先天優勢帶來的自信,當然還是比沒有強。如果幸運的話,先天自信可以帶你走很遠。

可是,你總會遇到自己的天花板。

/ 03 /

二十五歲時,我進了麥肯錫,第一個項目,評估得分1分,滿分5分。

講真,麥肯錫大中華區歷史上,到底還有沒有其他人得過1分,我是很懷疑的,也許就我一個吧。(是不是很勵志?)

我被告知,有個很重要的諮詢技能叫“synthesize”(提煉),我特別差。我可能是個mis-recruiting。(招錯了人)

“提煉”實在是個很玄乎的東西。

可以這樣說,“summarize”(總結)是一種物理變化,把信息事實,清清楚楚地規整好,好比洗菜削皮切塊兒,碼成好看的一盤。

“Synthesis”(提煉)是一種化學變化,從信息事實中挖掘出洞察、意義,好比將藥材合成一粒太上老君的金丹。

領導們急啊,招都招來了,再給點機會吧。當面談心、逐句分析、範文參考……各種手段上了,我還是瞪着一雙懵懂的眼睛。

我那段時間非常非常非常崩潰,覺得自己半年期評估時,大概率會被開的。有一次站在嘉裏中心大堂裏哭,有礙觀瞻,被保安叫到外面去哭。(真的)

到第三個項目時,項目經理說,“Autumn,我要告訴你,你的優點是什麼”。這對我是巨大的鼓勵,所以一輩子感謝這個香港哥哥。

我的其他優勢漸漸發揮作用,也有更多項目組要我了。但是“提煉”能力弱,還是寫在每次評估上。

那段時間,我逢人就說,“我要提高synthesis”,要求多給機會磨練短板、要求老闆們多給輔導……大聲說,反覆說,至少表明自己重視,態度端正。

第五個項目,一家韓國客戶考慮收購某個國內製造企業,我要獨自去初步評估那家企業的工廠。

有一天,我先從北京飛到韓國客戶自己的工廠,學習怎麼評估;又飛上海再轉機至某個南方小城,第二天去訪問那家工廠研發負責人、生產負責人、走一圈車間。

按照麥府慣例,當天晚上我就需要提交考察紀要。在飛回上海的航班上,我苦苦地思索着,該怎麼“提煉”。

我想到的第一版本是——“這個工廠的水準很高”,然後講清各個方面的指標。

這樣事實清楚,但是從“提煉”而言,似乎依然不夠好。

繼續。

第二個版本,“這個工廠依託20年的研發生產經驗,已經達到極高水準,超越了韓國客戶”。

我打算也對比韓國客戶工廠的情況,這樣能寫出水準高到什麼程度,解釋爲什麼高。

十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一個細節,研發負責人說,

中國本土的零配件,一件件拿出來看品質,是拼不過日本韓國歐洲的。但是,我們選得出便宜貨裏最好的釘子,我們知道哪根管子和哪根管子距離幾釐米時發動機表現最好……這是20年成千上萬次試驗的心血,同樣的成本下,我們的質量難以被超越。

兩天中的第四次飛行,我已經很累了。飛機微微顫動,我昏昏欲睡,腦海裏過載着各種信息。

關於“提煉”,我被反覆教過,“想想客戶終極的問題是什麼?某些事實對下一步究竟意味着什麼”。

電光火石之間,我忽然明白了什麼。我出發前,大家討論過,客戶決定是否收購的關鍵要素在於——韓方的技術能讓它變得更好嗎?(如果不能,只是拿現金換了一個等值的工廠;如果韓方注入技術,能創造更多溢價,才值得收購)。

那麼,韓國客戶能爲它帶來額外價值嗎?

我的答案是,不能。

韓國客戶應該收購它嗎?

我的答案是,不應該。

這就是第三個版本。

這未必是準確的、高明的,併購是個複雜的事兒。但是,我交出了“愛因斯坦的第三個小板凳”。第一次,我覺得自己有點明白,“提煉”究竟是什麼。

在那個深夜從南方小城飛回上海的航班上,我自信,並不來自於領導的肯定、朋友的鼓勵、更多項目組邀請我等等外界的評價;

也並不來自於其他“先天優勢”,譬如熱情、勤奮等等已有的品質,儘管也是對職場發展很有幫助的品質。

這種自信,來自於,有一項我被認爲“天生不行”的能力,I truly tried my very best,然後發現,我可以愈來愈接近。

這種自信,別人是拿不走的。那一年,我二十七歲。

/ 04 /

三十歲,我離婚了,狗血、抑鬱、趴在泥裏,然後爬出來了。

三十二歲,我一向體弱多病,經過一學期體能訓練,可以在南極洲爬冰川了,也沒有拖我們隊的後腿。

三十三歲,經過刻意練習,英語能用了,留學畢業了。

三十六歲,我第一次跳槽,從麥肯錫轉行到互聯網。

有人說,“已經太老了,尤其是女性,尤其是生了孩子的女性,尤其對於互聯網行業。你的學習能力下降了,你的體力精力不濟了。”

三年以後我發現,意願強烈、方法清晰、自我管理,比起青春更加可靠。

這樣的事兒發生多了,我就不再那麼容易害怕了。借用米歇爾奧巴馬在《成爲》中的一句話,

It wasn’t pretty, but I found it encouraging in the end, proof that I could work my way out of just about any hole.

那畫面可不怎麼好看。但是我發現,最終這事兒挺勵志的,因爲這是我能把自己從任何坑裏挖出來的明證。

此時此刻,工作壓力、生活壓力、教育孩子的壓力、身體健康的壓力、照顧父母的壓力……這些重擔都比二十多歲時更甚。

人生本來就是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前面的路還長,坑還多,我還會掉進去,但是我自信可以把自己挖出來了。

有些事一開始你不會,你真的不會,然後你費了老大的勁兒,走了很多的彎路,還是不會。然後你繼續,繼續,繼續。當你抵達時,你知道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比起“生於雲端”,這種“爬出泥沼”的自信,誰也拿不走。

/ 05 /

若我們缺乏自信,可以遺憾原生家庭、時運不濟,但是事已至此,我們得靠自己“爬出泥沼”。

樹立一個目標,取得成功,然後發現——只要你想要,你可以做到。

只要它發生一次,你就更容易相信,它會發生第二次、第三次。

它可以是很硬核的能力,如一門外語、一個CFA證書;也可以是很柔性的技巧,如不會say no的人,練習每週必須堅定拒絕一件事情。

怎麼進行這個“爬出泥沼”的療程?我對自己的要求是:

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相信科學,堅持練習;

建立一個啦啦隊。

第一,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此刻我還想優化的地方,還非常多。(我想學會更好地利用碎片時間,想堅持健身,想更系統地探索教養女兒的方法,想學會開車,想看很多書,想學會好多朋友推薦的《愛的五種語言》……)

每一個尚未達成的目標,都讓我多少不自信。但是,我規定自己同時隻立1到2個目標。其他事,不是完全不做,而是不那麼用力。

譬如這個階段,我的重點是健身,那麼在利用碎片時間方面,又忍不住刷了手機也不花力氣懊惱。

如果同時在太多個戰場上跟自己開戰,會很辛苦,顧此失彼。

第二,相信科學,堅持練習。

有些事,有客觀規律可循。譬如減肥健身,如果你合理飲食、科學運動,堅持一段時間總會有效果的。又譬如英語學習,你天天看、天天練,總比不看不練有進步。

遇到效果不顯著、平臺期,無非再堅持一段、試試不同方法、多請教學習經驗,總會起效,不用焦慮、不用疑神疑鬼。

有時候加大強度,對自己狠一點是有幫助的。因爲效果顯著些,會讓自己更加有動力,覺得好不容易瘦了幾斤,這塊餅乾別喫了!

第三,建立一個啦啦隊。

我們永遠是自己的啦啦隊長,如果身邊有些正能量的親人、朋友,就請他們鼓勵你、支持你。

不是說,所有不中聽的都不聽,瞭解一下自己,是“盲目鼓勵”還是“尖銳批評”對自己更有效,以及哪些人的批評是有建設性的。

先天的優勢,到我這個年紀,其實已經差不多都釋放了。我還能成爲怎樣的人、做成怎樣的事,接下來都是自己的決定。

我把所有人生目標,都寫在了牆上,想起一個寫一個,目前寫了二十九個。

慢一點,沒關係。每年完成兩三個重要目標,如果我還有三十年生命,我至少能在六十個方面,成爲更好的自己。

我想應該可以做到吧,因爲我手腳並用地爬出過好些個泥沼。

“生於雲端”造就的自信,清涼無汗,白衣飄飄,有渾然天成的好看。但在這坑坑窪窪的世界上,好看既不可靠,也不重要。

P.S. 那個後臺的讀者,希望這能回答你的問題。是記。

~the end~

關於作者,現居北京,六歲女孩的媽媽,七年麥肯錫諮詢,四年互聯網運營,目前創業中。天秤座AB型血的糾結星人,主寫職場與情場的選擇題。《是誰出的題這麼難,到處都是正確答案》已由中信出版社推出。

關於版權、合作和投稿,請聯繫現代與經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