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業前母慈子孝,寫作業時雞飛狗跳;

前一刻陽光燦爛,後一時陰雲瀰漫;

溫柔時直比聖母,爆發時恍若夜叉;

你是娃兒我是媽,作業讓母子情秒變渣;

關於陪娃寫作業,無論你是家裏有娃親身感受,還是暫時無娃憂心忡忡,總之,這都是一個你絕對無法迴避的“史詩級”社會現象。繼前段時間風靡全網的中年老母“配車配房甩賣孩子”之後,升級版出現了——

不是大甩賣嗎?OK,作業我能輔導,反正一個也是養,兩個也是放,請問,車和房能現在就過戶嗎?哈哈哈……

但世上畢竟好人多。

極具人情味的甩娃親家,語重心長地提醒這位家長——

網友們紛紛隔屏點頭如搗蒜,不能更認同:

腦洞大開的網友總結,不只是輔導作業,中年老母已經不再是單純吼,而是演變爲 “花式吼”:

  • 翻舊賬型:前幾天剛給你說過,要告訴你多少遍?
  • 恐嚇威脅型:你再這樣我讓警察把你抓去!!
  • 理智清醒型:你是有腦子的人,不要什麼事兒都讓我操心!
  • 失去理智型:你是要氣死我嗎?!

風在吼馬在叫,中年老母在咆哮。吼這個動詞,已是中年婦女的常態。

  • 孩子磨蹭不起牀,吼;
  • 老公找不到東西了,吼;
  • 熊娃把口紅當油畫棒使了,吼;
  • 水開了沒人管灑一竈臺,吼……

吼到樓道聲控燈直接亮,樓下電瓶車自動報警,小偷聽見都聞風喪膽放棄作案。

大豬蹄子覺得我們毫無優雅矜持的女人味兒,老人們認爲我們不懂包容沒有耐心。

可是隻有我們自己方知,河東獅吼的金鐘罩鐵布衫之下,全是深深的焦慮、緊張和無力。

編劇柏邦妮說過:

"這個時代把中國女人推向了世界,卻沒有把中國男人拉回家庭,所以,大多數中國女人都在辛苦地打着兩份工,一份叫事業,一份叫家庭。”

家庭中:

如果有老人幫你帶娃,那麼幸運至極,必當感激涕零,但同樣得看人臉色忍受齟齬,哪怕是親媽。

僱保姆是有形的金錢成本,請老人是無形的精神代價。如果再遇上個巨嬰豬隊友,小兒難養,大兒的拖後腿和幫倒忙。

職場上:

頂着黑眼圈踩時間衝進辦公室,上司已經面露不悅、同事們也頗有微詞。

殊不知,你剛從另一個戰場下來——剛着急慌忙把起晚的孩子送到學校,或剛喂完奶在孩子嚎哭中狠心離開,或剛陪笑臉安撫好老的、強壓怒火哄完小的、還得讓那個父愛如山一動不動沒有鬼用的大豬蹄別擋道讓一讓……

孩子放學得準時接,家長會要親自去,開放日得親媽參與,孩子生病得親自照顧,而曾經工作中當仁不讓的C位早已被“沒有負擔”的年輕咖佔據,別說年終獎了,順利請個假已經是謝天謝地

一個有工作、有家庭、四老健在、孩子健康的女人,光是沿着正常的軌道行進,就已是一步三跟頭,連滾帶爬。

所以,中年婦女們,爲什麼總是吼?

因爲光是保持正常而有序的生活,就已拼盡全力了。

牛奶灑了、孩子拖拉了、老公沒眼力勁兒了、父母嘮叨不停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如螞蟻啃骨般擊垮一個時刻箭在弦上的女人。

更難的是,好不容易建立的內心秩序和穩定感被打亂,要重做心理建設、想撐下去,只能靠自己。

彼時青春少艾,見到大吼大叫的女人,匪夷所思。

然而出來混,總是要打臉的,臺階至今沒找到,巴掌自摑地倒是挺酸爽。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聲情並茂地講了半天“桃花潭水深千尺”,孩子懟一句“不知李白死沒死”——你狂躁地吼。

偷偷補了一晚上勾股定理,孩子信誓旦旦聽懂了沒問題,可真刀真槍演算時一塌糊塗——你沮喪地吼。

安撫完老人情緒、給孩子換完尿布,豬隊友對你各種挑剔,坦言懷念從前那個身材苗條脾氣溫和笑容羞澀的妻——你委屈地吼。

領導剛批完這個月遲到兩回請假四次,你臉上訕笑,心裏哭泣,回頭還得請同事幫忙打個掩護——每週五孩子放學早。

……

轉不停的陀螺,放不下的緊繃,不敢懈怠、不能出錯、不可大意,因爲肩負的不是自己的喜樂,而是上一代的晚年和下一代的未來。

男人們總是不解,中年婦女們究竟在想什麼?

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

"內心深處,我還是十六歲那個需要照顧的小女孩,多希望有人把我攬在懷裏爲我擦去眼淚,可是沒有。媽媽老了,孩子大了,愛人冷了,所以不會再有人抱我,從此直到死去也在不會有。”

這是個心酸的答案。

而更清晰的現實的:不管你是30+還是40+,不管是繼續河東獅吼還是隱忍掙扎,太陽照樣升起,歲月的車輪滾滾而來,碾壓着生活向下一個十年邁進。

生活以雄赳赳氣昂昂的架勢,肆意挑戰着你生猛的底線,讓你的軟慫無處循形。

除了“多溝通、多包容、多理解”外,作爲新時代女性的中年老母們,還可以爲自己做點什麼?

有兩點很重要:

自我接納

與父母絆嘴後,你內疚,對丈夫撒潑後,你氣惱,對孩子訓吼拍打後,你後悔。

與其說不接受一地雞毛的人生,不如說是難以接受那個,不能360度無死角、無法處處兼顧、面面俱到的自己。

認清了這一點,那麼,無論是脫口而出的撼山虎嘯,還是壓抑心底的無聲吶喊,都可以先給自己一個抱抱。

因爲,兼顧只是個理想化的憧憬。“兼”—同時,“顧”—照顧、關注、處理。

而現實中更多的情況是,抱起孩子就扶不了爸媽,忙於生計就陪不了孩子,不存在“同時給予同等關注”這件事。

沒有兼顧,只有選擇。

要選擇就全力投入,不瞻前顧後;要放手就心安理得,不畏畏縮縮。

自我支持

找到一件能讓你能迅速投入其中、忘我而做的事情,並能從中獲得物質或精神回報。

有工作的努力工作,沒工作的跑步讀書,除了家庭孩子之外,你總要有另一個天地,這番天地裏,你是自己。

吼,是內心的一個出口,是潛意識裏希望被看到、被幫助的求救;

是用一種脆弱的強勢,來掩蓋內心的不安;是對抗生活的粗俗手段,逼迫自己不許倒下,逆風翻盤。

紅塵顛簸,永遠平靜時時穩妥,要麼是得道了,要麼是冷血了。

我還是選擇做一個真實又平凡的人。

被中年焦慮無情捆綁,心中火苗也會像一株雜草,用求生的慾望蓋過潦草的內心,反反覆覆,一寸一釐,踩過泥濘,踏平坎坷,一點一點向救贖的井口艱難的生長。

依然有夢,夢醒時分,收拾舊山河,披甲再上場。

就在寫完這些的時候,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張圖片。

一位年輕媽媽在女兒上小學後,無法控制輔導作業的憤怒,開始修習佛經,最終頓悟出家。

人生果然是一場修行啊。

可我慧根不夠,悟道尚淺,還不想出家。

所以且吼且修行,且吼且珍惜吧!

來源:網絡

關於版權、合作和投稿,請聯繫現代與經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