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6年,鲁迅与周作人合作为杜泽卿的印谱《蜕龛印存》作序,这篇序阐述了印章发展的历史,鲁迅在文中表示他十分欣赏汉朝印章风格的“自然之妙”。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

导语: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如果你只在教科书里看过鲁迅,那么他可能是在书桌上刻“早”字的上进学生,是弃医从文的热血青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文豪。那么,你就错了,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鲁迅不仅仅写杂文、小说、散文以及诗作等等。他在学术、翻译、书法甚至美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首先,鲁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然后呢,鲁迅也以译作著名。

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他曾希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力。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

其次,鲁迅偏爱版画,尤其木刻,被称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之父”。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1931年,鲁迅在上海创办了“木刻讲习会”,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从此开始。鲁迅收藏的新兴木刻版画作品有2000多件,当时很多新兴木刻版画的创作者在后来从军从政,无暇顾及这些作品,便转交给鲁迅保管。

他曾留学日本,日本是版画的国度,鲁迅的绘画品味或受求学环境之影响。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幼年喜爱《山海经》木版版画刻本;青壮年时迷恋西欧苏俄前卫版画,为木刻展览写前言,自费印制的版画集,资助青年木刻家,培植左翼木刻;中年晚岁编印《北平笺谱》。

另外,鲁迅的书法也是相当好的,连薄薄的高中书法课本上都有他的作品。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这封信具有重要史料意义,反映了鲁迅对中国木刻事业的贡献

这封信具有重要史料意义,反映了鲁迅对中国木刻事业的贡献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与篆刻

鲁迅年少时,其叔父周芹候钻研篆刻,鲁迅见闻习染就学会了篆刻。1899年,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期间曾刻过“文章误我”、“戛剑生”、“戎马书生”等印章。1916年,鲁迅与周作人合作为杜泽卿的印谱《蜕龛印存》作序,这篇序阐述了印章发展的历史,鲁迅在文中表示他十分欣赏汉朝印章风格的“自然之妙”。鲁迅在致李尹桑的书信中提到了对篆刻家的评论说: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鲁迅篆刻

“仆于西泠,差喜龙泓,余子圭角太甚,似伤和雅。皖派折心石如,白文为佳。若吾乡垢道人、巴予藉二公,非特开西泠之祖师,而且阐古玺之秘奥,能(早)于陈簠斋、王廉生诸子数百年前具此慧眼。在敝人坚持斯论,未免有齐人称仲之诮也。近贤如赵悲庵,亦推崇巴氏,真能不囿于畛域者也。流日篆刻之士,鉴于齐、鲁、吴、越,近年金石家新出土印谱,学风渐响,周秦古玺求奥窍。“

他曾为绍兴印人杜泽卿写过篆刻作品《蜕龛印存》的序,仅用四百来字就讲解了印章的传说、起源、发展和审美价值。可见他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便学会了刻印的本领。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蜕龛印存》

《蜕龛印存》

据资料所载,鲁迅先生共有遗印五十六枚,其中有印章实物的五十方,留有印鉴而无实物的六枚。这一些印多为姓名笔名章、藏书鉴赏章和闲章等等。虽只有几十枚印章,但历数先生相交人物,所做事件,一代文豪鲁迅与篆刻的缘份可谓深厚,由此我们大致也可以想见:文艺总是相通的吧。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北大的校徽,正是鲁迅先生在中国传统瓦当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北大”两字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

鲁迅除了在文学中很高的造诣外,其他领域也不差

鲁迅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人,要多读书,读各种书,然后杂取百家,融会贯通,方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