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晚年,廣西大鬧“太平天國”。奉咸豐皇帝特詔,林則徐前往剿辦,中途病危,彌留之際呼出“星斗南”三字,然後就死了。清人述及此事,滿頭霧水,不知“星斗南”何意。但有兩條似乎不相干的史料,或可解惑。

爲何林則徐在死前大呼“星斗南”?

林則徐原患有疝氣病。1839年3月10日至1840年10月3日,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資格在廣東禁菸,史稱鴉片戰爭“林則徐主政期”。就在這段時期內,他的病又犯了。廣東大商人伍浩官對此極爲關切,建議林則徐看西醫,並推薦了“新豆欄”醫局的英國醫生伯駕。此時與“英夷”或戰或和,林則徐正全力外交,這等緊要關頭,卻要請“英夷”看病,大爲不妥。但病情不斷加重,林則徐沒別的辦法。

不久,林則徐通過伍浩官轉給伯駕一封信,請求“開具治疝處方”。林則徐以爲中西醫大概差不多,開個方子,照方抓藥即可。伯駕用中文客氣地回信,並附上一份解剖圖,建議病人綁紮疝氣帶。這下可難了,林則徐不願以朝廷欽差大臣的身份赴西醫診所。

爲何林則徐在死前大呼“星斗南”?

恰好有個同樣患有疝氣病且已綁紮疝氣帶的病人被林則徐發現,林便派他前往診所,求討一副同樣的疝氣帶。伯駕拒絕,告訴前來的病人,疝氣帶只能由醫生親自給病人綁紮。林則徐思慮再三,又遣一位患疝氣的病人前來就診。伯駕給病人綁紮了疝氣帶,病人頓覺舒適。

一天,一個自稱“林則徐兄弟”的人來到診所,說他的身材與欽差大人一模一樣:“凡吾適合之託帶,必然適合吾兄。”面對如此獨出心裁的就診,伯駕不得不破例。他在病歷本上鄭重寫道:“病例6565號。病症:疝氣。病人:林則徐,欽差大臣。”

林則徐終於綁紮了疝氣帶,並再次派人前來伯駕診所,這一次是致謝:“疝氣帶好極了”。150年後,美國作家喬納森·斯潘塞將此事載於專著《改變中國》,但1997年的影片《鴉片戰爭》中沒有再現此情,可能因爲編導沒看到此書,或者看到了,以爲不重要。

爲何林則徐在死前大呼“星斗南”?

1850年,鴉片戰爭後第十個年頭,民族英雄林則徐因病退職,回到家鄉福州。不久,發生了“烏石山教案”。

原來,福建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山叫烏石山,廟名神光寺。那年的6月26日,兩個英國人,一個傳教士,一個醫生,租住了烏石山上神光寺中的一間破房子。林則徐聞訊大怒,立刻聯絡福州士紳,上書巡撫徐繼畲,要求把這兩個英國人趕出去。

據說,林則徐這樣做是經過調查的,他說(譯文):“洋鬼子……每日輜重入城,絡繹不絕。他們帶來的箱子,有的8個人才能抬起來,有的16個人才能抬起來,這是城裏每個人都看見的,並明確指出裏面裝的是大炮等軍械,於是民心更加驚惶。”

徐繼畲聞訊首先驚恐起來,親赴烏石山開箱驗查,發現“皆系玻璃器物及日用銅錫器皿”,因其中一個是醫生,大概也有疝氣帶之類的醫療用具。徐繼畲對林則徐說:既然兩個英國人不是間諜,對我華夏沒什麼威脅,是否請他們搬出神光寺,這事就這麼算了,不必鬧大。

爲何林則徐在死前大呼“星斗南”?

林則徐不同意,一定要“強行驅逐”,於是策動士紳,接連上奏,一旬三章,義正詞嚴,彈劾徐繼畲。說徐氏“外張夷焰,內沮民心”,“是何肺腑!”終於把皇帝的愛國情懷也勾出來,痛斥徐繼畲“似此抑民奉夷,尚覆成何事體!”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壓制和損害人民利益,向帝國主義屈膝投降!”罪名大了。儘管徐繼畲以外交手段妥善解決此事,但仍被罷官,還戴上了“賣國主義”帽子。直到我國1985年出版的《林則徐年譜》,仍以徐氏爲“主張對外妥協”的“投降派”。

但徐繼畲不是“投降派”。美國曆史學家德雷克花費數年時間寫出《徐繼畲及其瀛寰志略》,給徐繼畲不亞於林則徐的歷史地位。我們後人於是才知道,在當年那個雲奔雨驟的近代史初期,開眼看世界的並非只有林則徐一個人。

林則徐在“烏石山教案”發生半年後病死,死前大呼“星斗南”。歷史學家朱維錚先生考證說,林則徐是福建人,“星斗南”三字,正是閩語“新豆欄”的對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