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是这样成为讲解员的.......

回想起来,真正接触博物馆,是大学毕业后待业在家的那段日子。

大把的时间精力,又不想在吃喝玩乐上消磨,这样看来我还算是个正能量的待业青年。

离家不远的辽宁省博物馆,便成了我这个待业青年的根据地之一。

起初只是好奇,博物馆——这个远离日常生活的神奇所在,里面到底有些什么?

我想,能够摆放在博物馆展柜之中的文物,每一件都有它的价值,如果只是没有目的走马观花,可能偌大的展厅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就看完了,但其实收获很少。

“如果有人能给我讲讲就完美了”,每次这种想法都会在我脑海中萦绕。

直到有一次我听到了展厅中有人在讲解,就深深地被吸引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博物馆的志愿者。

从此以后,我再去博物馆就会去寻找志愿者的身影。

其实,我的志愿者之路并不长。

2017年3月30日,我收到了辽宁省博物馆的录取通知,进入了志愿者的试用期。

这一批志愿者是为“茶马古道”西部九省区博物馆文物联展而招募的。之所以鼓起勇气去报名,是因为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越来越关注,大家来到博物馆不再是浮光掠影,而是想了解文物、走近历史。我想,我可以试试吧。

但当我知道考试通过后并没有特别兴奋,而是有着深深的担忧:

我能看明白吗?

我能讲清楚吗?

观众问的问题我不会怎么办……

带着这些担忧我进入了培训期。

辽宁省博物馆对志愿者的培训可谓是全方位的:言谈举止、礼仪规范、博物馆的注意事项以及馆内的规章制度,当然还有展厅的讲解内容。不仅发给我们讲解词,还有资深的志愿者为我们新人实地讲解重点文物和规划展线,给没有经验心怀忐忑的我们上了最温暖的第一课。

“以老带新”是辽博的传统,每一位新志愿者都可以从老志愿者身上得到毫无保留的分享,就是这样无私的传帮带,让一批一批的新人迅速的成长起来。

▲作者在西藏文物精品展展厅讲解。

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站在展厅门口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有紧张有忐忑、有兴奋更有期待,做好充足准备的我将开场白在心里默念一次,深吸一口气,嘴角上扬,一道愉悦但略带颤抖的声音流淌在茶马古道的展厅之中。

看着一双双探索求知的眼睛,我突然不紧张不忐忑了,我感觉从未如此接近自己以外的思想与灵魂。一次次讲解,一遍遍打磨,告诉自己争取每一次都有一些不同的新意。

每一次也会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讲解思路。温故而知新,讲解的次数越多,不是越来越枯燥,而是会思考更多的东西,有些是自己查阅资料,有些是志愿者互相讨论学习,有些则得益于观众的启发。

当然,发生的糗事也不少。记得一次讲解中,我将元朝廷赏赐给西藏地区的一件传世的釉里红执壶说成了出土的,投入于讲解之中的我并没有察觉,在讲解的空隙,一位观众善意地提示了我,我恍然大悟,立即向观众解释了这个错误,也得到了观众的谅解。

虽然是口误,但是毕竟“传世”与“出土”大相径庭,此后每次走到这个展柜都会触发到这个记忆点,我也会提醒自己,博物馆是承载文明的殿堂,作为志愿者,文化的传播者,必须传递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一些野史、民间传说或许可以吸引眼球,但作为文物的讲述者,无从考证的观点可以作为平时交流讨论的话题,绝对不可以向观众讲述,这是原则更是责任。

顺利通过试用期,我正式成为一名辽博的志愿者,终于可以申请常设展厅了。在一楼四个常设展厅(明清玉器、明清瓷器、古代碑志和绣品)中,我选择了明清瓷器精品展。

瓷器真的是一项神奇的发明,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锤炼下,变成了另外一种如脂似玉的美丽器物。

拿到馆方讲解词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通读、查阅资料,购买了《中国瓷器简明史》、《瓷器里的中国》等书籍,还下载了央视的《瓷路》纪录片,恨不得一下子将瓷器相关的全部知识都装进脑子里。

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几天,我更加迷茫了。

知识点越展开越多,我自己的讲解稿却越来越没有重点,考核的日子临近,我却连完整的讲解稿还没有整理好。

▲作者在明清瓷器精品展展厅讲解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决定要换个思路,与其他志愿者深入交流之后,我重新开始梳理讲解稿。

大家给我很大的启发:

首先你要思考你讲解的对象是谁?

他们想了解什么样的信息?

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多久?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观众可能是第一次来博物馆,走进哪个展厅也可能是偶然,看着展柜中的展品,有的展柜还有介绍板,同时还要听你的讲解,大脑会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所以如何把专业的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显得很重要,时间要把控在30-60分钟之间,时间太长即使内容再有趣,人的注意力也无法再集中。

定好了方向,我对讲解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同时也适当增加了历史事件的比重,完成讲解稿的一瞬间,我的世界豁然开朗了。

过犹不及,作为讲解员,知识储备量可以很丰富,这样在遇到观众提问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交流,但面对大多数观众讲解时需要通俗、凝练、捞干货,不要怕知识太“肤浅”。

就这样,考核顺利过关,我开始了“明清瓷器精品展”的讲解之路,一直到现在。

▲作者驻足在即将撤展的西藏文物精品展展厅

不知不觉中,做辽博志愿者已经一年了。

我从一个爱逛博物馆、欣赏文物的人变成了介绍博物馆、讲解文物的人。

汲取知识让我感觉充实,讲解展品让我感觉幸福,交流互动让我感觉快乐。身处浮华时代之中,能安享须臾属于自己的空间显得更加不易。

曾经听过一句话,当一个人不计物质回报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是一种纯粹的快乐,是任何一种其他方式替代不了的快乐!

对,任何一种!

观众的笑容、掌声和赞美是我不断进步的源源动力。

现在的我,只要站在展厅前,无论讲解多少次,无论面对多少观众,那颗热血之心会始终砰砰而动。

END-

来源:澎湃新闻网(http://www.thepaper.cn)|原标题:张丽莎:无从考证的观点绝不向观众讲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