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台州網3月17日報道,13日,首艘國產航母已進入聯調階段,主機已經動車,年內將有驚喜呈現。在此次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也關注着這艘大國重器。

全國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元茂榮就提出建議,以“衛溫”來命名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

3月16日,國產航母艦島腳手架已經拆除完畢  圖源:東方IC

衛溫是誰?

台州市行政大樓二樓中廳懸掛的巨幅歷史題材國畫《浮海夷洲圖》,當中的主人公就是他;

點擊查看大圖

著名歷史畫家孟慶江創作的《浮海夷州圖》(部分)  圖源:中國台州網

2月25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了一期“尋跡衛溫”節目,講的還是他。

點擊查看大圖

2月25日央視《世界週刊》節目講述了衛溫的故事  央視網視頻截圖

史載,衛溫爲三國時東吳將領。公元230年2月吳主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1萬餘名軍士組成的艦隊,從章安(今浙江省台州市)啓程,到達夷洲(今臺灣),對當地進行開發經營。

衛溫遠航臺灣開疆闢土,是中國正史中關於大陸與臺灣交往的最早記錄。”元茂榮說,這次遠航比鄭和下西洋早1170多年,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1260多年,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它展示了中國在全球航海史中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與航母所體現的海上強國的作用和力量是相通的。”

在提寫這份建議前,元茂榮和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授、浙江省東吳衛溫船隊遠航臺灣基金會理事長潘國平等文化、歷史界學者進行了一些探討。“我們一致認爲,用衛溫命名首艘國產航母,是對歷史傳承的挖掘,可起到進一步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作用,也是以文化力量提振軍威,通過借鑑國際慣例,讓中國的世界軍事強國之路走得更接地氣。”

他在建議中提到,1780多年前,東吳衛溫船隊首航臺灣開疆闢土是國家和政府行爲,這一歷史事實進一步表明了臺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以人名爲航母命名在國際上有例可循,而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命名若能綜合考量歷史、政治、文化、軍事等因素,將體現出我國傳承至今的豐厚底蘊,也將展示我國長久以來對於地區穩定和平發展的堅定支持與貢獻。

記者:洪雨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