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一环节,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另外一组图片(一个图形绕点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让同学们找出图中的共同特征,进而结合课本自学并总结完成导学案中第一部分填空,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发表不同的想法,最后老师给予点评与肯定,从而完成对中心对称概念的学习: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学是为用服务的,在上述学习了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后,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关于中心对称的两类作图方法(1知道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求作对称中心位置2知道一个图形和对称中心,求作另一图形)对于这两类作图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类相对简单,只需给出例题,让学生口答:依据刚才所学性质--对称点连线经过对称中心,只需找到图形中两对对称点连接即可,线段交点即为我们所求的对称中心,而对于第二类(口述)有点难度,老师可以先以一个简单作图的例题进行讲解,在大家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刚才的这个题给出的图形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三角形,又该如何作答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心对称》。

根据新课程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2节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全等,轴对称,图形的旋转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中心对称图形等知识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掌握其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的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获得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用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重点确立为: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本节课难点是:用性质进行作图。

二、学情分析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

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而且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再加上他们之前也已经学过轴对称,为我们学习中心对称奠定了基础,但中心对称学生刚刚接触说理解起来还略有困难,所以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我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法,辅之以交流讨论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学法分析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培养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尤为重要,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将制定以下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我将使用图片导入新课,我将先用多媒体展现一组图片,这里面有轴对称图形,旋转图形,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进行分类,让图形找到合适的“家”,并说出依据及性质。

此环节意在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授环节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另外一组图片(一个图形绕点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让同学们找出图中的共同特征,进而结合课本自学并总结完成导学案中第一部分填空,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发表不同的想法,最后老师给予点评与肯定,从而完成对中心对称概念的学习: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强调此定义涉及到三个要素即两个图形和一个对称中心。此是对定义的学习,相对基础,比较简单,但比较重要,老师要给出适当图形让学生练习。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够快速找准其对称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紧接着我将引导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定义利用手中的三角板结合课本探究二任意画一个中心对称的图形进而观察,提出新的问题:同学们,通过此图形你能得到中心对称的哪些性质呢?都有哪些办法可以说明呢?接下来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组内交流看法,此过程老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巡视,给小组以指导,然后组内派代表展示结果,其他小组发表不同见解,老师及时给予点评,最后在大家体验说理方法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中心对称的性质是(1对称点连线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所评分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归纳,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质的飞跃。

学是为用服务的,在上述学习了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后,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关于中心对称的两类作图方法(1知道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求作对称中心位置2知道一个图形和对称中心,求作另一图形)对于这两类作图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类相对简单,只需给出例题,让学生口答:依据刚才所学性质--对称点连线经过对称中心,只需找到图形中两对对称点连接即可,线段交点即为我们所求的对称中心,而对于第二类(口述)有点难度,老师可以先以一个简单作图的例题进行讲解,在大家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刚才的这个题给出的图形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三角形,又该如何作答呢?先让同学们独立思考进行作答,然后分小组讨论,组内交流,此过程老师要深入课堂进行指导,然后小组派代表展示学生的作图成果并进行总结,最后由我再来补充。

此过程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巩固环节

教是为了不教,在上面完成作图学习之后,我将顺势进入巩固练习环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计了基础题,变式题,拓展题三种题型。这些例题我将通过学生口答,交流探讨或上台展示的形式进行,过程中要对表现好的给予及时表扬,思想保守的给予引导和鼓励,

此环节通过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会采用启发式提问,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由学生归纳,相互补充,最后再由教师总结。

5.课后作业

最后在作业布置环节,我会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课后习题。选做题:我将设计这样一个题目:寻找生活中的中心对称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层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提纲式板书为主,这样可以直观、清晰、明了的把整课的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既方便学生记笔记又能突出重、难点。

以上就是说课案例的展示,此外还需要大家明了的是在说课中要有一些自然的衔接过渡语,注重语言的表达,要有节奏要抑扬顿挫。更多内容考生可以咨询河北华图教师,学习更多更经典的冲刺知识。

(本文属河北华图教育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于华图教育,未标明者必究责任。)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想报课的学员可以电话咨询当地客服确定课程,河北华图各地联系方式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