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管絃樂《中國燈籠》

李文平/曲

二人臺《打連成》裏唱到了各式各樣的燈:“正月十五鬧花燈,我和我的那連成哥去觀燈,西瓜燈,紅騰騰,白菜燈,綠茵茵,荷花燈,粉騰騰,蔥兒燈,圪筒筒,圪溜彎彎黃瓜燈,玻璃燈,明通通,石榴花滿堂紅,老虎燈,大眼睛,哎茲依呀嗨,絲魯魯的起火帶炮乒乓兩盞燈呀哎茲依呀嗨。”管絃樂《中國燈籠》的曲名由此而來。全曲時長8分鐘,作品結構爲奏鳴曲式。

由主部主題變化而來的引子,情緒熱列、歡騰跳躍,開門見山地把聽衆帶入到一個張燈結綵、歡渡節日的場景中。

主部是三段式的樂段,主題的特點是,符點節奏、無窮動式的、無終止感的、連綿不斷的音型化旋律,與引子的情緒相連,繼續保持歡樂氣氛。在中段做了動力化的發展後,再現主題。

連接部因素來自主部,引向副部。副部主題有兩個。

第一副部主題來源於北方的婚慶音樂(歌劇《白毛女》在第二場有展示),但這裏只採用了開始的五個音,在此曲中發展爲由雙簧管演奏的抒情樂句,隨着情緒的增長,發展成爲兩個副部之間的連接部。

第二副部主題來自北方二人臺音樂《打連城》,同樣也是採用起初的五個音,但在節奏上做了拉寬處理,使之成爲由第二小提琴演奏的舒緩、溫暖、愉悅的樂句,伴奏因素的實際效果爲慢板,與主部的對比鮮明,形成反差。

結束部的旋律以符點四分音符爲主,與大三連音交替顯現,在方向上由低及高,似乎是我們在抬頭向上,仰望天空,此時,人間的燈籠與星空融爲一體,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按照奏鳴曲的原則,發展部與再現部,是充分展開、發揮、變形、昇華前面的五個主題因素。(1,主部主題。2,第一副部主題。3,兩個副部間的連接部主題。4,第二副部主題。5,結束部主題)

這個過程,也是在逐步推向高潮。而在此時,結束部的音樂素材變得更加寬廣、力度更加有力,場面更加輝煌,又寓意着人們希望生活越來越好、事業高升旺長。

管絃樂《中國燈籠》是《中國秧歌》的姊妹篇。

管絃樂《高原節日》

李文平/曲

管絃樂《高原節日》,樂曲時長5分鐘,雙管編制,通俗管絃樂,極力追求可聽性與趣味性,努力做到樂隊效果的最佳狀態,盡力渲染青藏高原的節日氣氛,表現藏族、蒙古族等民族的生活場景。

全曲有四個旋律主題。

引子:開始由大號、大管奏出的長音,暗示着青藏高原的法號吹響,小號、長號的同音反覆表示節日儀式啓動,樂隊相和。

快速的旋律第一主題歡快、熱烈。圓號、中提琴、大提琴奏出的是強悍的第二主題。在絃樂激烈的音型伴奏中,雙簧管演奏蒙古族風格的第三主題。圓號、長號演奏有力、悠長的第四主題時,木管用對位方式演奏第一主題。

單簧管、大管、圓號、中提琴、大提琴在低音部演奏第一主題時,小提琴、長笛等在高音部演奏蒙古族風格的第三主題。在尾聲,有力、悠長的第四主題轉變爲大調。樂曲在更加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管絃樂《島城節日序曲》

張旭冬/曲

《島城節日序曲》爲2019年國慶70週年而作,是一部充分反映膠東半島人文風情,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單樂章交響樂作品。作品集中描繪了島城節慶的熱烈情景,展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讚頌與嚮往。

樂曲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與主題呈示。主部主題由雙簧管奏出,優美委婉;副部主題由短笛與大管奏出,活潑、剛毅。兩個主題分別汲取了膠州秧歌及半島民歌的旋律素材。

第二部分:由完整的賦格曲和附加段組成。賦格的呈示、展開與再現意在表現和渲染秧歌中幽默風趣的場景,如“撇扇”、“小扭”、“扭斷腰”的動感與風韻。該部分適度選用了中國民族打擊樂器,如堂鼓、手鑼等。

第三部分:變化再現及尾聲。該部分再現了主部主題,副部主題旋律素材則用在熱烈歡騰的尾聲中。

《冬雪詠歎》

湯昭智/張旭冬/

《冬雪詠歎》是爲女高音與管絃樂隊而作的大型獨唱作品。分別由引子、呈示、展開對比、聲樂華彩、再現及尾聲構成,結構爲再現四部曲式。

通過對“冬雪悄然飄落大地”之情景感嘆,謳歌了爲民族復興、爲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高潔情操,以及對共和國英雄的深深緬懷之情。

著名中國音樂史專家劉再生教授曾評論這部作品“有較強的感染力,其音調之開闊,結構之龐大,感情之跌宕,堪稱藝術歌曲的精品”。(摘“人民音樂”2006年第10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