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鸽友讲“从雏鸽出壳的一天起,比赛就已经开始了。”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鸽友间的广泛共识:培养一羽好赛鸽,得从“娃娃”抓起。而重中之重就是保证幼鸽的健康,今天整理推荐伟盛鸽舍文章——《重视幼鸽防病》,作者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如何预防幼鸽疾病。

幼鸽的防病之一,要注意饮食。许多鸽友是把幼鸽和成鸽混在一起的,刚离娘的幼鸽总是缩在一角,看着成鸽群狼吞虎咽地饱食后离去。幼鸽们饥肠辘辘地啄食掉在地上的残食,由于它们的嗅觉功能极差,即使是粘满粪便的玉米,也照吞不误,有些内寄生虫病就是经过这种渠道传染上的。如果误食一般不洁食物,也会导致酸素囊等消化道疾病,由于幼鸽的抗病能力差,轻则小病,重则导致死亡。方法是对断奶的幼鸽一定要关笼喂食。你找一个空巢房或笼子,在喂食时把几只幼鸽抓在一起,喂水、喂食不受成鸽打扰,等它们水足食饱以后再放出来,喂到它们能和成鸽争食为止。对幼鸽的喂水一定要手把手地教会它,动物找水喝是它们的本能,但是幼鸽多数是不会找水喝的。有时你会看到幼鸽们用嘴角在饮水器的外面上下啄磨,就不会把嘴角伸进去。有的幼鸽饱食以后,脖子一伸一扭难受地想饮点水润滑一下喉部。它突然发现地上一小堆水样性粪便,就张嘴去饮用。殊不知这种水样性粪便,很可能是带有病菌的。

幼鸽的防病之二,要防寒保暖。鸽子是不怕冷的,这里讲的“防寒”,主要是从温差的角度讲的。温差大,对幼鸽健康是极大的威胁。幼鸽受不住过大的温差,并不仅是季节变换或棚舍的保温防暑条件不好,而主要是淋雨,严重影响幼鸽的体温而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每当下雨的时候,一些在棚外的幼鸽并不像放了学的孩子那样,急忙地奔回家,或找个躲雨的地方,而是昂头夹翅任凭雨淋,呆如落汤鸡一般。由于长时间淋雨,体温骤然下降,引起呼吸道感染,先是喷嚏、咳嗽,食欲减退,体内热量入不敷出,抗病力减弱,引起各种疾病。另一种淋雨是当幼鸽已经开家,跟着成鸽环舍家飞,突然大雨倾盆,幼鸽进不了棚,长时间淋雨,同样造成上述情景。要避免幼鸽淋雨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为了幼鸽的健康,下雨时一定要把幼鸽从露天赶进棚,不要用淋雨去替代洗澡。有些鸽友为使鸽群在雨中锻炼,将来对比赛有利。即使真有道理,也不要把幼鸽赶出去家飞。

幼鸽防病之三,要防止传染鸽痘。相比较来说,这是最难预防的。最好的方法是注射鸽痘疫苗,这对多数鸽友来说,不是太难的。鸽痘的传染源主要是蚊虫,所以在秋季幼鸽和雏鸽都会患鸽痘病。鸽痘对成鸽来说,不会构成威胁,一是不易传染,二是不会致命。预防的办法只有清洁卫生、灭蚊以及隔离病鸽。所有这些,收效甚微。所以要重视对发病幼鸽的治疗,用镊子剔除鸽痘,涂上碘酒或盐水,再塞食一片四环素一类的抗生素,连续一两次即愈。

幼鸽防病之四,注意外伤。幼鸽是最容易得外伤的,特别是第一次换羽将要结束,全身羽毛丰满,头上留有几根黄毛,也就是“黄毛未褪,乳臭未干”之时。此时的亲鸽已发情,很少去暖它们,它们就会在巢格里走动,有时跳到地上。等到你发现时,幼鸽的头顶开花,皮破血流。再一种头破并不是幼鸽贪玩造成的,那是它们的父亲在放路中未返,或是遇到意外损失,加上你鸽棚过于拥挤,那几个为争夺地盘的公鸽,突然闯进来。单羽母鸽往往敌不过入侵者而逃离,这下幼鸽就遭殃了。再一种情况也会发生,有一次我早晨打扫鸽棚时,把2只不到20日龄的幼鸽的草巢放错了一个巢格,看到这对幼鸽头破血流时才恍然大悟。避免这类外伤都是无师自通的,只要勤观察、早发现,就不难解决。一羽好血统的幼鸽,如果被啄破头皮,发生脑震荡或造成低能等,你是不知道的。在训放第一站就失落了,你还当是先天的原因哩。

外伤的另一种就是谈过的撕皮、折股。鸽棚上空有电线,撞上去的都是那些刚会飞的幼鸽,晚上发现它的胸部或背部撕去一块,还当是鹰隼抓的它。要把电线换个方向或训练不去撞电线,都是不可能的,只有把鸽棚的出口改换方向,避开正面的电线就不碍事了。再就是鸽棚里如有伸出墙壁的铁钉之类的东西,幼鸽在上蹿下跳时也会挂上去。一旦发现上述外伤时,首先是擦红汞消毒,再喂一片抗生素,都是防止发炎的,然后看伤势轻重,破皮一公分以上的,无论是哪个部位都要缝针。伤势过重,特别是头部,留着也无多大用处。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