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伊朗問題上,表面上看,在六個伊朗核大國中,除了支持伊朗的美國,但進一步分裂,英國,法國和德國仍然不同於其他國家。如果選擇伊朗,德國公司將不會再想進入美國。

最近,美國國務卿龐培非常忙碌,奔波於世界各地,行蹤不穩定,所以每個人都不能安全,尤其是美國的盟友。龐培本人必須留在歐洲幾天,爲了安排如何應對伊朗的幾個主要盟友。

根據Pompeo的形成,首次訪問將是德國。結果,他沒想到他暫時改變了默克爾格的形成,並趕赴中東與伊拉克會面,然後再次返回歐洲,但直接跳了起來。在訪問德國後,他趕到英國與梅龍會面。之後,美國宣佈Pompeo下一次訪問俄羅斯。

也就是說,很難忽視德國。這種安排目前非常有意義。根據美國媒體本月10日的消息,美國駐德國大使格內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德國公司繼續與伊朗合作,因此美國有權決定是否向這些德國公司發放簽證。

這意味着有一個多項選擇問題迫使德國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做出選擇。如果選擇伊朗,德國公司將不會再想進入美國。作爲一個歐洲大國,德國是歐盟的領導者之一。經濟正在歐洲。可以說美國非常有針對性。在伊朗問題上,表面上看,在六個伊朗核大國中,除了支持伊朗的美國,但進一步分裂,英國,法國和德國仍然不同於其他國家。英國,法國和德國這三個國家屬於華爾街黨,支持伊朗。事實上,它並沒有給予伊朗任何幫助,但它並沒有給予伊朗任何蠍子。

這種方法似乎非常聰明,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三個歐洲國家夾在美國和伊朗之間。他們對雙方都不滿意。伊朗認爲,歐洲不會採取假冒伎倆,也不會向伊朗提供任何有用的幫助。而美國,無論三七二十一,只要不與伊朗打交道,美國就是在幫助伊朗。

在英國,法國和德國這三個國家,可以進一步細分。法國和英國略顯激進,對伊朗不太熟悉。相對而言,德國更關注伊朗。這是因爲這三個國家都是中東的利益不同,這導致了不同的立場。

顯然,在美國的眼中,法國和英國相對容易被拉過來。德國是一種荊棘,所以它是一道菜,它對德國來說是疏忽大意。它祕密地讓喜歡批評德國的大使格林向德國施加壓力。現在似乎美國已經說到這一點,它已經把德國推到了懸崖的邊緣。很難繼續堅持下去。畢竟,伊朗的利益很重要,美國的利益也很重要。伊朗很難擺脫背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