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这段特殊的时期,其实并不是十分重要。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才把这段历史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弄得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从这部著作面世以来,说书先生的桌前围满了听众,各大戏班子,又追加了多少演出,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讲述和演绎着里面的英雄人物,历史典故,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是一部“圆梦”小说,看看圆你的梦了吗?

《三国演义》圆了许多人的梦。

《三国演义》并没有什么历史价值,因为它是小说,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再进行修饰改编而成的,所以有人说它三分真,七分虚。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单是创造的成语典故,就不计其数,不仅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还被官方和民间大量收藏,甚至翻译成各国文字流传海外。

《三国演义》是一部“圆梦”小说,看看圆你的梦了吗?

为什么它这么受欢迎?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荡气回肠的经典战役以外,最重要的,是它圆了不少人的梦。

就罗贯中而言,他就是在圆自己的梦。他把诸葛亮看作是自己的化身,赋予了他无限的本领和神通。书中的诸葛亮道德高尚,品德优良,神机妙算,护国安邦,这些都是罗贯中想做,但却做不到的,于是他只能将自己的愿望托付给诸葛亮,让诸葛亮去圆他的“忠臣梦”。

《三国演义》是一部“圆梦”小说,看看圆你的梦了吗?

传统中国人还有几个梦,罗贯中也帮我们圆了。他把刘备定位为圣君仁君,这难道不是我们幻想中的明主吗?而明主就要惩奸除恶,曹操就是这个“恶”,于是在说书先生的桌前,说到曹操打了败仗,人们拍手称快;说到刘备打了败仗,人们痛哭流涕。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三国演义》贯穿始终的“弘扬忠义”,所以才得到了民间的大量认可,并经久流传。另外,张飞,不是圆了我们的武侠梦吗?诸葛亮,不是圆了我们的清官梦吗?关羽,这不是圆了我们的忠义梦吗?所有的梦都在刘备这边,曹操就只能去京剧里唱白脸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圆梦”小说,看看圆你的梦了吗?

关羽的忠义,是基于“桃园梦”而成的。

说到关羽,小坛子就想多说几句。罗贯中在书中把关羽捧上了天,甚至后世对关羽的推崇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崇拜关羽,并不是武艺,而是忠义。

关羽的忠义已经达到了旗帜和榜样的高度。关羽被俘,为了结义的刘备,誓死不降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只为报答曹操收留之恩;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只为回到刘备身边;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念当年曹操之情。我们非常理解和同情关羽的做法,但无法弄清的是:关羽投曹操,反曹操,放曹操,攻曹操都是忠义,如果换成是吕布呢?又该怎么说?

所以,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个“桃园梦”,吕布没有,所以就该死,就该被叫做“三姓家奴”。

《三国演义》是一部“圆梦”小说,看看圆你的梦了吗?

《三国志》还原真相,历史故事多为虚构。

事实上,《三国演义》里的很多形象都来自于民间,然后又回到了民间,并且广为流传,口口相传之后,真正的历史就离人们越来越远了。相比之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就没有这么讨人喜欢了。

一般来说,历史事件可以分为两种形象:历史形象和民间形象。《三国演义》里塑造的人和事,就是典型的民间形象。而《三国志》是正史,是史官写的,当然就没有《三国演义》这么好看,这么精彩。

《三国演义》是一部“圆梦”小说,看看圆你的梦了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和骨感。《三国志》就是骨感,没有内容,没有典故,只有枯燥的文字记录。由于《三国志》是纪传体,一个历史事件,还需要到很多人的传里去看,然后再一点一点的拼凑起来。这确实是累人得很。

于是,《三国志》里就没有空城计,没有三气周瑜,没有草船借箭,更没有青龙偃月刀。要知道,三国时期是没有长刀武器出现的,关二爷又到那里去弄一把几十斤的刀来?关二爷确实是用刀,不过是短刀,还是一把双刀。

《三国演义》是一部“圆梦”小说,看看圆你的梦了吗?

三气周瑜就更荒谬了,周瑜当时的地位、家庭、事业、职位,都比诸葛亮强,他凭什么要嫉妒诸葛亮?这个故事不仅把周瑜比作了小心眼,难道就没有把诸葛亮写成小人吗?对盟友都如此出言挑衅,不是小人是什么?草船借箭有一点影子,但不是诸葛亮,是孙权。

最后,小坛子想说的是,《三国演义》固然是本好书,是我国的名著,它的文学价值很高,但《三国志》才是正史。我们可以在《三国演义》中去找寻我们的梦,去崇拜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去讲述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不过千万别当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