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裏的一顆璀璨明珠———龍巖萬安鎮竹貫村深山裏的一顆璀璨明珠——龍巖萬安鎮竹貫村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自然、寧靜、質樸、神祕。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竹貫村,就仿若這仙境,乃隱藏於深山裏的一顆璀璨明珠。竹貫村坐落在龍巖的山間丘陵盆地,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被住建部、文化部等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這裏,時間是放緩的,人們的心靈,將得以沉澱,緩緩歸於平靜。

小小村子古蹟不少,有浪門金鎖廊橋、積靈宮、觀音廟、關帝廟;村頭有古樹參天、小橋流水。

竹貫的美,還有她的自然靈動。一條清澈見底、抱村而流的小溪,孕育出簇簇野花和碧綠林木。走在這山水花木中,我們除了感慨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外,也爲該村尚能保留如此完整的世外桃源而感動。

歷史上,竹貫曾是古代萬安社驛站,是龍巖縣通往永安、閩中的交通要道。這裏曾經是重要的紙張產地,還有松香、茶葉、藥材等土特產,絡繹不絕地由陸路運出,沿水路送出大山,給竹貫村帶來豐厚的收入,竹貫沿河道兩岸的數十座土木結構的二層古民居就是那段時間形成的。

爲了接待來往的商賈,村人在沿河兩岸開闢了長約1200米的長街,並在村公所附近設置了兩座公館,供商賈歇息。公館附近還設有6條街坊小巷。

可是,隨着時代的變遷,曾經輝煌喧鬧的竹貫村失去了往日的繁華。不過,村莊內古色古香的建築,還是能向人們展現竹貫村的歷史韻味和優雅氣質。

積靈宮,竹貫村內最古老的建築,重檐歇山式葫蘆攢尖頂,歷盡歲月滄桑而保留完好;古老的廊橋,名爲保定橋,爲的是鎖住財富不讓外流,因此又稱浪門金鎖橋;屹立於村口田邊的旌表故儒士妻曾氏節孝坊,建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是龍巖新羅區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節孝坊……遊走其中,有如穿越時空,竹貫溪串起的這段神祕而高貴的歷史,也像溪水奔流一樣永不停息。

深山裏的一顆璀璨明珠——龍巖萬安鎮竹貫村

(摘自《龍巖新週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