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正文

一、A股投資者結構研究背景及框架

1.1監管層積極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優化A股投資者結構

A股市場在歷史較長階段一直以中小投資者爲主,與成熟市場相比,存在規模小型化、投資散戶化等一系列問題。投資者結構失衡是我國股市長期震盪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監管層對A股市場投資者制度建設高度重視,2018年以來更是頻頻發聲。10月份證監會盤中發聲明,明確提到要“引導保險、社保等更多增量中長期資金入市”,隨後召開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上再次強調要穩定市場、鼓勵長期資金入市等政策快速紮實落實,彰顯國家在A股市場結構改革、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方面的決心與力度。

1.2 A股投資者結構分類

A股市場投資者主要包括個人投資者、一般法人、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境外機構四大類。

1)個人投資者:除一般法人和境內外專業機構投資者之外的投資者均被納入個人投資者範疇;

2)一般法人:即具有產業資本屬性的法人單位。具體來說,一般法人包括一般法人團體和非金融類上市公司;

3)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統計框架,根據投資管理機構的類型,可以將境內專業機構分爲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機構、保險機構、社保基金、信託機構、其他機構(期貨公司資管、財務公司、銀行等)共七大類;

4)境外機構:境外機構投資者,包括以QFII、RQFII和陸股通渠道進入A股市場的境外投資者。

1.3 A股投資者結構研究框架

本報告採用總市值及流通市值兩個口徑,對A股市場各類投資者的持股市值、持股市值佔比、持股市值增速等方面進行刻畫。

在每個口徑下,首先將A股市場投資者劃分爲“個人投資者、一般法人、境內專業機構、境外機構”四大類,分析市場整體的投資者結構及其演變趨勢;再進一步將專業機構投資者(含境內、境外)劃分爲“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機構、保險機構、社保基金、信託機構、境內其他機構、境外機構”八大類,剖析專業機構投資者內部,各類機構的具體持股現狀及歷史發展特徵。

二、總市值口徑下A股投資者結構分析

2.1上交所:滬市投資者結構全覽

上交所將滬市投資者劃分爲個人投資者、一般法人、專業機構及滬股通四大類,每年對各類投資者持股總市值進行披露。

滬市投資者持股總市值方面:近三年,一般法人、專業機構及滬股通持股總市值整體呈上升趨勢,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下降。2015年至2017年間,滬市一般法人持股市值從15.14萬億上升至17.28萬億,專業機構持股市值從3.67萬億上升至4.53萬億,滬股通持股市值從0.12萬億上升至0.33萬億,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從6.37萬億下降至5.94萬億。

滬市投資者持股總市值佔比方面:據上交所披露,法人已發展爲最大的市場參與主體,個人及機構持股市值佔比被壓縮,滬股通持股市值佔比從無到有穩步提升。總市值口徑下的持股市值佔比, 1)法人:從2007年的17.97%快速提升至2017年的61.53%;2)個人:從2007年的48.3%下降至2017年的21.2%;3)機構:從2007年的33.74%下降至2017年的16.13%;4)滬股通:自2014年開通之初的0.39%穩步提升至2017年的1.18%。

需要注意的是,深交所並未披露投資者持股的具體數據,上交所主要是藍籌股市場,考慮到深交所的板塊特徵,以及近年來我國個人投資者“炒小、炒新”等特徵,預計深交所市場中的個人投資者持股佔比應該高於上交所;另一方面,相比於深交所,上交所市場內的國有企業更多,一般法人持股佔比也應高於全市場。因此,如果使用上交所的數據作爲全市場的代表,會高估一般法人的持股情況,低估個人投資者的持股情況。

2.2央行:2013年以來外資持股總市值及佔比

中國人民銀行2013年12月以來每月披露境外資金持股總市值。截至2018年9月底(最新披露),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資產總市值合計達1.28萬億,佔A股總市值的比重爲2.4%,外資在A股市場的影響力快速提升。

2.3保監會:2013年以來險資持股總市值及佔比

中國保監會2013年4月以來每月披露保險資金股票和證券投資總市值。截至2018年10月底(最新披露),保險資金股票和證券投資總市值達2.01萬億,佔A股總市值的比重爲4.09%,險資持股市值及佔比穩中有升。

2.4信託業協會:2010年以來信託資金持股總市值及佔比

中國信託業協會2010年以來每季度披露信託資金證券市場投資總市值。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最新披露),信託資金證券市場投資總市值達0.68萬億,佔A股總市值的比重爲1.28%,持股市值及佔比2018年以來有所回落。

2.5 基金業協會:2006年以來公募&私募持股情況(部分數據)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了公募&私募基金持股情況的部分數據。

公募基金:基金業協會披露了2006年以來公募基金持有A股總市值佔比,數據顯示, 2009-2016年間,公募基金持有A股總市值佔比持續下降,從2009年的7.9%跌至2016年末的3.2%。

私募基金: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透露,截至2018Q2,各類私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達9804.91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1.95%,已經成爲公募基金、保險資金之後的第三大機構投資者。

2.6 小結:官方已披露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總市值存量及增速比較

從官方已披露的五類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總市值存量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基金的總市值達1.88萬億(佔比3.42%),公募基金持股總市值1.79萬億(佔比3.25%),境外資金持股總市值1.28萬億(佔比2.32%),私募基金持股總市值0.98萬億(佔比1.95%),信託資金持股總市值0.82萬億(佔比1.48%)。

已披露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總市值同比增長情況:外資持股總市值仍保持較快正增長;信託、公募持股總市值增速下降,2018Q3同比負增長;保險持股總市值增速放緩,目前基本維持穩定。2018年Q3,外資、保險、公募、信託持股總市值同比增速分別爲25.22%、9.42%、-6.91%、-22.80%。

三、流通市值口徑下按照“四大類”剖析A股投資者結構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對2004年以來A股市場各類投資者的流通股持股市值及佔比進行披露(更新至2016年),首先將全部投資者劃分爲一般法人、個人投資者、專業機構及外資四大類進行分析。

從持股市值角度來看:流通市值口徑下,2014年至2016年間,A股市場一般法人持股市值從17.1萬億上升至19.7萬億,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從10.5萬億上升至14.6萬億,專業機構持股市值從4.2萬億上升至5.8萬億,外資持股市值從0.6萬億上升至0.7萬億。

從持股市值佔比角度來看:流通市值口徑下,2004年至2016年間,A股市場一般法人持股市值佔比明顯提升,個人及專業機構持股市值佔比下降,外資持股市值佔比穩中有升。流通市值口徑下的持股市值佔比, 1)法人:從2004年的3.5%提升至2016年的48.4%;2)個人:從2004年的77.6%下降至2016年的 35.8%;3)機構:從2004年的18.1%下降至2016年的14.0%;4)外資:從2004年的0.6%穩步提升至2016年的1.6%。

從持股市值增長情況來看:流通市值口徑下,外資持股市值整體保持較快正增長,個人投資者、一般法人及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增速下降。2016年(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流通市值口徑下,外資機構、一般法人、專業機構、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年增速分別爲10.88%、-4.32%、-5.83%、-10.34%。

四、流通市值口徑下按照“八大類”剖析A股專業機構投資者

4.1 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流通股持股市值及佔比

專業機構投資者方面,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的A股專業機構投資者進一步劃分爲八大類: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機構、社保基金、證券機構、信託機構、期貨/財務公司、外資機構。

公募基金:2016年末流通股持股市值2.55萬億(佔比6.2%),預測2018Q3流通股持股市值將達2.14萬億(佔比5.3%)。

私募基金:?2016年末流通股持股市值0.49萬億(佔比1.2%) ,預測2018Q3流通股持股市值將達0.64萬億(佔比1.6%) 。

保險機構:截至2016年末(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保險流通股持股市值1.48萬億(佔比3.6%);預測2018Q3保險流通股持股市值將達1.39萬億(佔比3.4%)。

社保基金:截至2016年末(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社保基金流通股持股市值0.49萬億(佔比1.2%);預測2018Q3社保基金流通股持股市值將達0.57萬億(佔比1.4%) 。

證券機構:截至2016年末(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證券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0.23萬億(佔比0.6%);預測2018Q3證券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將達0.28萬億(佔比0.3%)。

信託機構:截至2016年末(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信託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0.43萬億(佔比1.0%);預測2018Q3信託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將達0.24萬億(佔比0.6%) 。

期貨/財務公司等:截至2016年末(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期貨/財務公司等流通股持股市值0.10萬億(佔比0.2%);預測2018Q3期貨/財務公司等流通股持股市值將達0.05萬億(佔比0.1%)。

外資機構:截至2016年末(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外資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0.66萬億(佔比1.6%),其中QFII&RQFII持股0.48萬億,陸股通持股0.19萬億;預測2018Q3外資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將達1.25萬億(佔比3.1%),其中QFII&RQFII持股0.53萬億,陸股通持股0.72萬億。

4.2 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流通股持股市值增速

公募基金:2016年末,公募基金流通股持股市值增速降至-12.51%,持股規模下降;預測2017年至2018Q3期間公募持股市值將整體延續穩中略降趨勢。

私募基金:2016年末,私募基金流通股持股市值增速爲16.63%,持股規模保持較快增長;預測2017年私募基金持股市值快速提升,2018年後有所回落。

保險機構:2016年末,保險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增速爲4.76%,持股規模穩步提升;預測2017年後保險業持股市值高增長告一段落,逐漸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社保基金:2016年末,社保基金流通股持股市值增速爲-9.72%,持股規模回落;受市場環境影響,預測2017年後社保基金持股市值同比下降。

證券機構:2016年末,證券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增速爲-55.61%,主要受基金業協會統計口徑變化影響(“券商定向資管計劃”分類下持股數據被穿透至底層機構及自然人);預測2017年後證券機構持股市值整體呈下降趨勢。

信託機構:?2016年末,信託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增速爲48.47%,增長速度較快;預測2017年後信託機構持股市值逐漸收縮。

期貨/財務公司等機構:2016年末,期貨/財務公司等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增速316.49%,持股規模快速增長;預測2017年後期貨/財務公司等機構持股市值維持穩定,波動較小。

外資機構:?2016年末,外資機構流通股持股市值增速爲10.88%,持股規模較快增長;受益於2016年底深港通開通及我國資本市場不斷開放,預測2017年外資持股市值大幅提升,2018年延續穩定正增長趨勢。

4.3 專業機構投資者流通股持股市值存量比較

境內外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存量數據(2016年):截至2016年底(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流通市值口徑下,公募基金、保險、外資是持股市值排名前三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依次爲2.55萬億、1.48萬億、0.66萬億。

境內外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存量數據(2018Q3):預測截至2018Q3,流通市值口徑下,公募基金、保險、外資仍爲持股市值排名前三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依次爲2.14萬億、1.39萬億、1.25萬億。

4.4 專業機構投資者流通股持股市值佔比及增速比較

境內外主要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佔比:2004年至2018年三季度,流通市值口徑下,預計公募基金持股市值佔比下降,保險、私募、外資持股市值佔比提升。流通市值口徑下的持股市值佔比,1)公募:從2004年14.7%下降至2018年三季度5.3%; 2)保險:從 2004年 0.005%上升至2018年三季度3.4%;3)私募:從2004年0.04%上升至2018年三季度1.6%; 4)外資:從2004年0.6%上升至2018年三季度3.1% 。

境內外主要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年增長情況:預計2018年三季度,流通市值口徑下,外資機構持股市值同比維持穩定正增長,增速爲31.04%,公募基金、保險機構、私募基金持股市值同比有所下降,增速分別爲-6.91%、-13.18%、-40.25%。

五、總結:最新A股投資者結構全景圖(更新至2018Q3)

最新A股投資者結構全景圖:截至2018年三季度,流通市值口徑下的A股投資者結構預測結果顯示,一般法人持股市值佔比最高,爲54.0%,個人投資者次之,爲30.3%,外資持股市值佔比3.1%,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股市值佔比12.6%;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內部,公募基金、保險、私募持股市值佔比最高,分別爲5.3%、3.4%、1.6%。

風險提示:政策監管(金融去槓桿等)、海外黑天鵝事件(政治風險、主權評級下調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