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太极拳与中医都是辛庄师范的传统培训课程,为帮助大家不断深化太极拳与中医的学习与实践,特组织了以“太极拳助推中医实践”为主题的系列文章,希望大家藉此了解:如何通过太极拳训练,重建“动中觉知力”,及其对中医的诊疗实践的支持,内容涉及“动中觉知力”的特点、作用、训练方法与启动方法。

钟鹰扬,一位曾经的“在国外出生和长大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基本为零,也无家学渊源,对南老师这样真正的大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对生命的好奇、到父亲讲的佛经故事、到陈海滨先生、到亲证法师、到李传洪先生、直到见到南怀瑾老师,这份自然却又不可思议的缘分,引导这位年轻人走上了怎样的开启慧命的旅程呢?请见钟鹰扬老师纪念南怀瑾老师的连载文章。

(先生南怀瑾)

前言:

今年是先生南怀瑾诞辰100周年纪念,中秋也是先生辞世6周年之际。悲智双运,心灯永续,感恩怀念先生!

父母给予我第一次生命,南怀瑾老师开启了我第二次生命。这第二次生命即是慧命!

感恩南老师!否则我一辈子都会活在迷茫当中。

跟着南老师学习的日子里,我逐渐领会到人生的真谛,找到安身立命之道,也让我学到如何获得智慧,了悟生死解脱之道!

这盏灯是南老师点燃的,我也会把这盏灯传递下去。

文 | 钟鹰扬

(南怀瑾老师喜欢的歌)

源于对生命的好奇

跟南老师的缘分实在太不可思议,哪怕到现在,每次忆起都像在梦中。

像我这样一个在国外出生和长大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基本为零,也无家学渊源,对南老师这样真正的大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是缘分往往是如此奇妙。回想起来,是因着对生命的好奇才有了和老师认识的缘分!

记忆中,从小就对生命提出了各种疑问:到底宇宙和人从何处来?当我死后一切还存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大概在我十岁那年,从香港去探望在德国工作的父母。父亲在一个晚上给我和姐姐讲了一个关于佛法的故事,是达摩祖师传法给二祖慧可的故事。大意说,慧可为了求法去找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说他因为没有足够的功德不能接他的法。慧可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砍下了左臂,雪地当场染满鲜血。达摩祖师被其诚意所感,传法于他,使得二祖慧可破除了疑惑,终至明心见性。当时年幼的自己听不懂这个故事,但却深深地印在心里,之后反复思索:二祖是为了寻求什么样的答案,要用如此极端的手段?

(二祖向达摩祖师求法)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极大,从此开启了我对生命的探索。在十五岁时,我已经到德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对生死这个问题一直存有很大的困惑,甚至恐惧,经常在梦中出现这样的画面:白茫茫或者黑漆漆的一片。到底人出生之前是什么?更恐惧人死后是不是一无所有呢?有一次从睡梦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我在佛前跪下祈愿:希望能够找到答案!

为此,我在德国的图书馆里寻找答案,但没有得到答案。直到在父亲的书架上,看到一本包装精美的硬皮书,封面上的一个字我当时不认识,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个字是“楞”,这本书就是《楞严大义今释》,作者南怀瑾。再看书的内容,非常震惊,因为在序里面的内容正好是我寻找已久的关于生命的答案。

序里说:“世间一切学问,大至宇宙,细至无间,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也就是说:都是为了研究人生。离开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讨,便不会有其他学问的存在。楞严经的开始,就是讲身心性命的问题。它从现实人生基本的身心说起,等于是一部从心理生理的实际体验,进而达致哲学最高原理的纲要。它虽然建立了一个真心自性的假设本体,用来别于一般现实应用的妄心,但却非世间一般哲学所说的纯粹唯心论。因为佛家所说的真心,包括了形而上和万有世间的一切认识与本体论,可以从人人身心性命上去实验证得,并且可以拿得出证据,不只是一种思想论辩。举凡一切宗教的、哲学的、心理学的或生理学的矛盾隔阂,都可以自其中得到解答。”

我把书的内容翻阅了一遍,似懂非懂。父亲知道我看这本书,就经常和我提及南老师,说他非常了不起,人生充满传奇。从此我对南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书架上其余几本南老师的书也取来阅读。每本书后都附有南老师的著作简介,比如《论语别裁》,说这本书是阐扬中国固有文化精髓,推古陈新,是现代中国人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又如《历史的经验》这本书提到:以经史合参的方式,讲君臣对待,有无相生,利弊相参的道理,是治世的良典,是领导的艺术也是拨乱反正难得的宝籍。这些书非常吸引我,无奈那时在德国买不到。

(南怀瑾全集)

突如其来的惊喜

二零零二年暑假,我回到香港,为了将南老师的书都买回来。连续跑了好几家书店,还是没有找全。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在书店一本南老师的书里面,发现了一张名片大小的纸条,写着「青年出版社」,是一家香港代理商,出版代理南老师的书,地址在香港北角。这张夹带在书里的纸条让我异常兴奋,这意味着所有南老师的书都可以在那里找到。

第二天,我便乘车去了青年出版社。看到南老师全部的书都在那里,应有尽有。虽然出版社在一栋破旧的唐楼里,但我却如发现了宝藏一般,两眼放光,浑身细胞无比快乐。直到现在,任何物质上的享受都无法胜过我当时的喜悦。此时,从侧门走出一位先生,他就是出版社的老板陈海滨先生。他说,南老师有一位学生就在附近,担任香港佛教图书馆负责人,建议我可以去看一看。

(在青年出版社与陈海滨先生)

谈话结束,我就马上乘电车赶去了香港佛教图书馆。在那里碰到一位比丘尼,是亲证法师。她非常慈悲,为我介绍了很多学习的情况,解答了我很多疑问,并建议我来上一些课程和共修活动,比如:彭嘉恒先生的《楞严经》读书会,邓锦昌先生的《六祖坛经》读书会,周末的念佛法会和暑假的七天准提法共修。那段时间我刚好在香港过暑假,所以参加了全部课程。这算是我第一次正式上佛法方面的课。

我还在互联网上查到一个资料, 1994年南老师在厦门南普陀山举办过一次七天的课程,名叫“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简称“南禅七日”。这次活动被记录称为《南禅七日》。我非常想看这个录像资料,但没有地方售卖。趁在图书馆学习这段时间,我便向亲证法师询问能否借出观看,法师说录像不能外借,可以在图书馆里看。我在佛教图书馆里看了大部分,但因为暑假快结束要回德国,没法继续看完,我就鼓起勇气询问法师哪里可以请到这个录像,法师告诉我可以帮忙联系去台湾请录像。

(在香港佛教图书馆与亲证法师)

于是我马上买了一张去台湾的机票,到达法师跟我说的地方,位于信义路的「十方禅林」。负责这件事的陈小姐说拷贝录像需要等七天。接着,我生命中的关键时刻来临了,一位改变了我人生走向的先生从办公室走出来,他就是李传洪先生。李先生是台湾非常著名的企业家与慈善家,一直在背后支持着南怀瑾老师的事业,金温铁路与太湖大学堂也是他出资兴建,陪伴了南老师三十多年。

(中间为李传洪先生,右边为郭姮妟女士)

他很好奇一位年轻人来做什么?陈小姐告诉他,我生活在德国,这次从香港过来请南老师的书和录像。他听后很感兴趣,简短的交流后,他出人意料地说要帮我安排一个住的地方。让我非常激动,并欣然地接受了。

七天后我去取录像,令我更加没想到的是,李先生居然通过传真向南老师汇报了这件事,并告诉我回香港后有机会见到南老师,让我回港等待消息…… (未完待续)

下篇:钟鹰扬老师与南怀瑾老师在

人生中的相遇

作者介绍

钟鹰扬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

自道精舍及熙和堂联合创始人

自道武术总教练,执业中医师

自幼习武,从香港负笈欧洲大陆,念兹在兹。十岁起在香港学习南拳,十二岁随父母旅居德国,跟随多国武术老师系统的学习空手道、少林拳和菲律宾魔杖等拳术。十七岁开始在德国跟随叶问梁挺系一脉学习咏春拳,跟随梁挺教授、简基富教授和波士铁师父等国际级教练学习咏春拳术。期间取得空手道黑带一段资格,获全欧洲少林流空手道比赛亚军,并取得咏春拳教练资格。除了掌握传统咏春拳练习方法外,还系统学习了欧洲改良过的咏春拳练习和教学方法。此方法突显咏春拳招式和拳理的结合运用,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让学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到精华。

21世纪之初,因对于生命科学的探究精神,有缘结识南师怀瑾先生,跟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十余载。将南师的理念落实到生活和工作中,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并遵循南师建议,回到中国大陆学习中医,成为一名执业中医师。习医十五年,与各方学习交流,在运用中药、针灸和正骨方面有独到见解,应用于临床,收效显著。

不断遍访明师,拳艺更长,对于武术,仍有“未止于此”之叹。天道酬勤,有幸拜杨氏太极拳传人任刚先生门下,数年苦练,终得体会太极拳的“醍醐”之味,成为杨氏太极传承人之一。藉由对中医和传统文化的体会,更加深入地领悟到太极拳对于身心疗愈的功效及重要性,经过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非常完善的教学体系,成功带出多位优秀教练,让众多学员在系统学习拳术拳理的同时,收获到身心的轻松与健康。

一、“太极拳助推中医实践”分享系列之(一):太极拳与中医的纽带:“动中觉知力”

四、太极拳开启中医“动中觉知力”实修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