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有資歷深厚的MCU,也有全球第一的DSP,TI自然會想着該怎麼下好這一盤來勢洶洶的AI棋局,旗下的毫米波傳感器義無反顧的被推舉成爲了行業急先鋒和殺手鐧。TI的毫米波傳感器不僅可以處理數據採集,還可以處理諸如在單個芯片上進行目標分類等高級應用,從而在邊緣提供智能。

AI和邊緣計算的史無前例盛宴,傳統芯片巨頭和新勢力虎視眈眈,來勢洶洶;全球模擬芯片龍頭TI(德州儀器)也是按奈不住,攜着祕密武器拍馬殺到。我們好奇的是,這次TI會用什麼來撬動這個巨大金礦呢?TI的數字戰略

2018年,TI模擬器件年增長9%,營收108億美元;TI嵌入式產品年增長1.6%,營收35.5億美元。相比在模擬器件領域的一統江湖,獨步天下,TI在嵌入式產品的領先優勢還面臨諸多挑戰。

目前,用於汽車的 AWR 毫米波傳感器,用於工業、無人機和醫療應用的IWR 毫米波傳感器。這是TI在毫米波傳感器裏的重要佈局,也是其切入並加強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的核心技術,更是嵌入式產品在其體系地位的重要拉昇。

尤其是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面對英偉達,英特爾,Xilinx等傳統巨頭的老樹新芽,TI不可能無動於衷。既有資歷深厚的MCU,也有全球第一的DSP,TI自然會想着該怎麼下好這一盤來勢洶洶的AI棋局,旗下的毫米波傳感器義無反顧的被推舉成爲了行業急先鋒和殺手鐧。

殺手鐧

從目前的熱點來看,提起毫米波雷達,自然會想到自動駕駛。即便是自動泊車(APS)這類應用,由於成本因素,毫米波雷達傳感器也只是剛剛啓動它的商業機會。這種情況在諸如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前向防撞報警(FCW)、輔助變道(LCA)、盲區監測(BSD)等ADAS應用中也類似。

基於自身的特性,除了汽車領域,毫米波雷達可以廣泛的應用於自動化工廠產線、安防監控、醫療設備、箱內液位感測、機器人視覺和無人機等場景,而在MMIC(單片微波集成電路)解決了雷達模塊的體積和成本的瓶頸後,其應用場景更加多元。

TI是全球首家提供世界上最精確的單芯片CMOS雷達傳感器的公司。憑藉微控制器、射頻(RF)前端、硬件加速器和可編程數字信號處理器(DSP),TI毫米波傳感器可以計算物體的範圍、速度和角度(其分辨率比市面上的其他雷達傳感器高出三倍)。

京東無人倉視頻地址:https://v.qq.com/x/page/q0811fw7vbc.html

京東無人倉,毫米波傳感器在工業級市場的傑作!

集成的殺手鐧

TI毫米波傳感器可將模擬和數字電路集成到一個芯片上,爲了方便工程師,這次甚至連天線都一起集成了(據悉ADI也是集成了天線)。而且TI預測,到2025年,毫米波將成爲自主駕駛汽車前方雷達系統的關鍵技術。

IWR6843 智能毫米波傳感器標準天線插件模塊

60GHz標準的門檻

由於歐洲電信標準協會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制定了頻譜法規和標準,24 GHz的UWB將被淘汰。截至2022年1月1日,24 GHz超寬帶將不再允許在歐洲和美國用於工業用途。其他地區也將實施類似的法規,而60 GHz頻段的射頻使用不受當前或未來法規的限制,使得60GHz成爲全球工業環境中雷達傳感應用的良好替代方案。

由於Ti 60 GHz毫米波傳感器提供4 GHz的UWB帶寬,一旦法規生效,將產生16倍的可用帶寬。TI的毫米波傳感器不僅可以處理數據採集,還可以處理諸如在單個芯片上進行目標分類等高級應用,從而在邊緣提供智能。

這樣一來,TI的毫米波傳感器就有機會搶跑人工智能賽道了?

海康威視與TI的聯盟

據悉,海康威視與TI在杭州總部設有聯合實驗室,是TI DSP全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也是TI DM64X達芬奇平臺芯片全球最大用戶之一。工業場景有很多領域會用到毫米波和攝像傳感的融合感測,在工業物流機器人上,海康威視利用TI技術推出了系列機器人產品,並用在了京東無人倉等場景。

當然,全球毫米波傳感器芯片主流廠商,除了TI,還有NXP、英飛凌、ST和ADI等知名芯片企業。TI想要在這個領域稱霸,面臨的對手還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不過,MCU+DSP+AWR/IWR的組合,就連NXP和英飛凌也是難以抵抗的,所以這一次的AI盛宴,TI志在必得,不容有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