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瞭解,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實驗將持續到2025年,再過不久,無人駕駛的施肥機、打藥機等,也會陸續出現在平原地區的農場裏。現在,有了無人駕駛插秧機,不僅每臺農機的駕駛員省了,就連檢查秧苗盤的工作人員也省了,一次作業,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員提前把秧苗擺進盤子裏,其它的工作,就由機器全部完成。

最近幾天,東北地區的春耕正在進行中,那裏的農戶們都在田間地頭忙活着。但據我們瞭解,在黑龍江省的紅衛農場,這裏卻上演着一場“無人駕駛”的春耕“總動員”。

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一臺臺拖拉機正在田間地頭穿梭,上前一看,咦!拖拉機裏竟然沒有人!最近幾天,如果您在東北的農場看到這種奇景,一定不要感到驚奇,這可不是什麼驚悚片,而是“無人駕駛”的農機正在工作。

這些拖拉機無人駕駛的拖拉機身上自帶導航系統,可以連接北斗衛星,爲拖拉機規劃線路,之後進行導航。同時,拖拉機身上還裝有傳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可以自動發出指令,控制拖拉機前後左右地前進、轉彎;而傳感器,則可以讓拖拉機變得特別靈敏,如果前方有障礙物,可以輕鬆地識別出來。

有了導航系統、控制器和傳感器,無人駕駛拖拉機的核心技術就基本完善,之後的工作,就是在拖拉機之上加裝其它硬件設施。因此,短短几年過去,無人駕駛的翻地機、無人駕駛的插秧機,還有無人駕駛的噴霧機,紛紛開進了農民的田地裏。有了這些無人駕駛機械,下一步,再打造一家“無人”農場,基本不是夢!

最近,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下,2019年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實驗在黑龍江省的紅衛農場啓動。實驗剛一開始,6臺無人駕駛的插秧機就開進了水田。只見插秧機帶着裝好的秧苗盤,在水田裏來回來去走了一圈,一大片水稻苗一下子就插好了。既節省時間,還節省了人力。

紅衛農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原來,一輛插秧機除了需要一名駕駛員,還需要兩個人站在機器兩側,以免秧苗盤擺歪。現在,有了無人駕駛插秧機,不僅每臺農機的駕駛員省了,就連檢查秧苗盤的工作人員也省了,一次作業,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員提前把秧苗擺進盤子裏,其它的工作,就由機器全部完成。

這兩年,通過實地操作,無人駕駛農機已經向大家證實了自己的實力,不得不承認,在一些農業工作中,機器定位、智能控制確實要比人類自己操作來得更加精準。正如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所說,目前,國外農機發展已到了智能化階段,而隨着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我國傳統農業作業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也正在加速推進中。

其實,類似的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實驗,早在2018年春耕之時,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不少地方啓動了有關無人農場的相關實驗。2018年秋收之時,江蘇等地也進行了“無人駕駛”農機的收割實驗。據瞭解,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實驗將持續到2025年,再過不久,無人駕駛的施肥機、打藥機等,也會陸續出現在平原地區的農場裏。而到了2020年,這些無人駕駛農機,也會慢慢走向商業化。或許有一天,咱們農民朋友逛逛農資市場,就能買回一臺稱心如意的無人駕駛拖拉機。

記者編輯:韓曉

統稿編輯:劉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