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制定發佈了《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物流樞紐建設正式成爲一項國家戰略,並鼓勵企業共同推進這項戰略。

菜鳥網絡方面介紹,該平臺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通過先行先試的方式,從5年前開始探索打造物流骨幹網,將與國家物流樞紐戰略全面對接,加快“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業內人士稱,中國物流業已經形成“一張菜鳥骨幹網+中國郵政和7家快遞上市公司+N家物流生態企業”的“1+8+N”全新行業格局。其中,1和8、N是完整一體,協同共享,共同建設骨幹網。

菜鳥骨幹網響應國家樞紐戰略先行先試

菜鳥方面表示,與國家戰略一致,菜鳥骨幹網從2013年起步建設,採用的也是“樞紐+通道+網絡”的方式。這張骨幹網不僅僅是打造物理設施,更通過智能技術對物流行業進行了數字化升級。

截止目前,菜鳥已經形成全國七大區域樞紐+數百個區域倉、城市倉+城市配送網絡+末端驛站佈局,包括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東北等。在每個區域的城市之間,又形成了大節點帶動小節點的行業示範效應,各類樞紐分別承擔了倉儲、轉運、進口保稅、出口集貨等不同的物流功能。

以華東區域爲例,截至2018年,菜鳥在上海、杭州、寧波、嘉興、紹興、金華、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均有區域性和城市性的物流樞紐設立,爲物流模式創新提供了基礎,大大縮短了配送距離,帶動“江浙滬包郵”開始向更高水平的“分鐘級配送”邁進。

數據顯示,菜鳥的物流樞紐佈局與區域經濟發展程度高度一致,成爲中小企業參與商業貿易的基礎設施。2018年,全國包裹發貨量最大的城市分別是廣州、金華、上海、深圳、杭州、蘇州、溫州、泉州、北京、東莞。其中廣東和浙江各佔3席,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各佔1席。

菜鳥方面稱,IoT、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前沿科技已經被應用到物流行業當中。其中江蘇無錫樞紐是IoT未來園區的樣本間,在2018年進行了全面技術升級,一個手機就可以輕鬆管理整個物流園,這裏也設立了亞洲最大的機器人倉庫,近700臺菜鳥“小藍人”可以晝夜不停工作。

類似的機器人、機械臂、立體倉庫、自動流水線,已經在廣州、惠陽、杭州、嘉興、南京、無錫、天津、成都等全國各地的物流樞紐中推廣使用。

業內人士:骨幹網引領“1+8+N”行業格局

2018年除了物流樞紐,菜鳥骨幹網在快遞、倉配、城鄉末端、跨境、同城和即時配送等關鍵物流通道的建設上也有一系列投入,利用技術和快遞物流行業形成了緊密的聯合,成爲新物流領域的領軍者。

例如在快遞板塊,阿里巴巴和菜鳥今年以13.8億美元的規模投資了中國領先的快遞公司中通快遞。中國快遞企業已經誕生了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順豐、德邦等七家上市公司,每天承運的快遞量超過了1.3億件,其中大部分來自阿里巴巴生態,菜鳥電子面單爲這些快遞業提供了超過8成的基礎技術服務,完成了中國快遞包裹的數字化。

此外,菜鳥在骨幹網的末端環節今年有重大進展。三通一達、百世共同投資了菜鳥驛站,爲這一新型末端服務網絡帶來了更大未來空間。數據顯示,菜鳥驛站單日處理包裹的峯值已經超過了1000萬件,成爲快遞服務的有效補充,爲消費者提供了多元化、可選擇的最後100米服務。

中國快遞物流新格局:菜鳥骨幹網引領 “1+8+N”生態成型

在同城配送和分鐘級配送方面,菜鳥裹裹成爲有力抓手,有效協同了快遞公司的同城運力和菜鳥點我達等即時物流運力。今年淘寶雙12期間,菜鳥推出的“淘寶速達”爲商家打開了“同城當日達”的新姿勢,斬獲新的市場空間。“網上下單 樓下發貨”的門店發貨模式,可以在30分鐘內進行全生活場景配送,成爲分鐘級配送的典型。

在倉儲和落地配方面,菜鳥骨幹網打造了天貓直送,可以在1600多個區縣提供當日達和次日達。再加上農村物流網絡遍及700個縣、近30000個村點。跨境物流網絡連接了6個世界級樞紐、貨通224個國家和地區。一張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的雛形已經在2018年誕生。

業內人士稱,從骨幹網的協同效應、天量規模和極致效率上看,菜鳥已經驅動中國物流業形成了 “1+8+N”全新行業格局。

“1”是菜鳥牽頭打造的一張物流骨幹網,菜鳥起到“智慧大腦”的作用;“8”是中國郵政,以及中通等七家快遞上市公司,他們作爲行業龍頭,承擔了包裹運輸和配送;“N”是包括倉儲和落地配、即時物流、物流科技公司等在內的物流生態企業。“1+8+N”共同構成了面向未來的物流基礎設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