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全镇总面积35.82平方公里。镇上的樟林古港曾是清代的“海上门户”,康熙年间,清政府的海禁政策有所松动,东里人开始造船出海,前往南洋侨居经商。从清朝中叶开始,直到民国年间,有数以百万计的潮汕人从这里出发,远赴海外,如今旅外侨胞有7万多人,是著名的侨乡之一。东里镇还曾是名扬海外的“通江总汇”之地,商贸十分发达,逐步发展为邻近区域的商品贸易集散地,素有“百载商埠”的美誉。

1.南盛里

南盛里俗名叫布袋围,是樟林古港出海口的冲积地带,四面环水,因地形似布袋而得名。南盛里是由旅新加坡侨胞蓝金生于1900年投巨资兴建,1917年竣工的颇具规模的民宅群,总占地80多亩,有671间房屋。南盛里既是潮汕传统民宅群建筑的精华,也是近现代建筑文化的辉煌典范,在《记住乡愁》节目中,就为大家讲述了它的修建者——蓝金生的故事……

清光绪元年,16岁的蓝金生带着母亲给他的竹篮离开了东里,竹篮里面放的是家乡的甜粿和换洗的衣裳,经过一个多月的航程,蓝金生终于抵达新加坡。当时的蓝金生身材瘦小,像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奔走半个多月,没有人肯雇用他。后来通过东里乡亲的介绍,他才去一座荒岛干起了杂工。

那时,新加坡周围散落着许多荒芜的小岛,一些下南洋的中国人在岛上垦荒,种植水稻、甘蔗。劳作之余,他们常常谈起家乡的杂货和腌菜。然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蓝金生发现了商机,他看到许多潮汕人聚居的地方,日用品比较缺乏,于是他就开始贩卖小商品。

在贩卖杂货时,蓝金生看到港口停泊的远洋大船需要小船接驳,把货物运进内河码头,于是他就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条小货船,才能把大船上卸下的货物运送到新加坡河。

凭着东里人的精明和拼搏精神,蓝金生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在新加坡投资了电讯、建材、造船、航运、房地产,还买下一块地皮建造商业中心,对当时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新加坡依然有条商业街叫“金生街”,以此来纪念这位来自中国的拓荒者。

创下巨大家业的蓝金生,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他用了17年的时间,在家乡修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宅院。蓝金生不仅用祖宅的形制勉励后人勇于进取,还在祠堂的正厅摆放上他闯荡南洋时用的旧竹篮,时刻提醒后世子孙铭记祖先创业时的艰难和奋勇拼搏的精神。

2.樟林古港河景观红头船

红头船称谓的由来起源于清雍正元年,朝廷规定各省出海商船、渔船,自船头起至鹿耳梁止,大桅上截一半,各用不同颜色的油漆进行区别,以便管理。“广东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故称“红头船”。当时樟林古港的吞吐量十分巨大,整个港口停满了红头船,所以樟林港也被称为“红头船的故乡”。

据史料记载,红头船船长25米,三桅,中间船桅高16米,船体最宽处7.2米,做二层设计。如今,红头船铺设有夜间亮化灯光,成为了古港新的标志性景观。

在东里镇的南畔洲村,隐居着一个以蚁为姓的家族,这个在百家姓当中没有记载的姓氏,走出了一位铮铮铁骨的华侨首领——蚁光炎,《记住乡愁》节目中就为大家讲述了他的传奇故事……

1896年,17岁的蚁光炎离开家乡,先后去了越南、泰国打拼,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商业眼光,到了20世纪30年代,他已经成为闻名的华侨巨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远在泰国的蚁光炎决定与祖国共进退,他不仅命令自己名下的轮船公司拒绝为日商驳运货物、商行停售日本大米,还以泰国华侨总商会主席的身份向全体华侨发出号召,要大家共同抗日。

为了给前线送上抗战物资,蚁光炎决定亲自返回中国。亲朋好友闻讯纷纷劝阻,让他三思而行。但蚁光炎并未退缩,在他看来抗日救国是自己的责任所在,为了大义他义无反顾。

1939年5月,蚁光炎从香港乘一艘小船,悄悄在广东惠阳的渔港登陆,来到前线慰问抗日战士。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距东里仅有50公里的汕头。

汕头的失守,让蚁光炎意识到抗战物资转运到内地可能会有困难,他便出资在靠近缅甸的佛海购买了土地,当作抗战物资的转运站。

蚁光炎的抗战活动,引起日伪机构的注意,他们派人上门引诱蚁光炎,告诉他,只要停止抗日活动,与日军合作,将来就能享受高官厚禄。但蚁光炎却严词拒绝说:“我一生只做正义的事,不要不义之财!”。日伪特务见利诱不成又改为威胁,蚁光炎仍然不为所动。1939年11月21日,日伪特务对蚁光炎下了毒手。

故乡的人们为了怀念这位英勇殉国的勇士,在家乡的桑浦山上修建起一座纪念亭,亭前安放着蚁光炎的汉白玉雕像,而蚁光炎震撼人心的故事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澄海灯谜,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华灯谜艺术的组成部分,澄海灯谜同样是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体裁结构包括谜面、谜目、谜底。同时,澄海灯谜在发展过程中,与独特的潮汕文化相结合后,形成了显著的地方特色。

其中,在猜谜形式上,澄海灯谜至今仍保存南宋临安“司鼓引猜”的猜谜形式,这种形式最大的好处是用鼓声引导猜者,三声响鼓之后,猜谜人按照谜笺报谜号、谜面和谜目,猜中以后还要解释。澄海灯谜已成为节假日不可或缺的文化项目。

1.东里猪脚饭

猪脚饭最初起源于东里的街边大众食品——半碗叠,即在盛有半碗米饭的碗中叠上一、二块用东里传统卤水手艺卤制的猪脚供顾客食用。

选料方面,店家特选皮白浑圆的猪后脚,有利于久熬而肉不散。将猪后脚用刀破瓣,再每隔1厘米横砍一刀至骨断皮连。猪脚的卤制过程是在陈年老卤汤的基础上,酌量加入上好的酱油、冰糖、八角、豆寇、丁香、香菇、大蒜头等原料,猛火煮开后放入猪脚,半个小时后改为小火熬煮,约3个多小时整个猪脚香汁渗透、皮肉软烂,即可熄火。待卤汤凉却后捞去上层凝结之猪油,然后装入砂锅,一般每个砂锅装4只猪脚,再用保鲜膜覆盖砂锅口后置于冰柜冷藏结冻即成。

东里猪脚饭入口软烂无渣、肥而不腻、香气四溢,深受当地人喜爱。

2.猪头粽

澄海猪头粽是潮汕著名的土特产之一,历史悠久,驰誉中外。制作猪头粽有一套精湛的传统工艺,必须选用新鲜猪肉为原料,要瘦肥搭配适度,而后加进鱼露、酱油、白糖、高梁酒和八角、川椒、丁香、桂皮、大茴、小茴等十多种香料作调味品。再用豆腐膜包裹起来,置于一个特制的木规之中,外加以比例适当的重物压榨,挤出其中的猪油和水份,方可开规。

经过精工配制而成的猪头粽,切开后呈赤棕色间灰白点,表面油润有光泽,肉质不松也不黏,既韧又脆;入口不咸不淡,甘饴香醇,是潮汕人早餐或饮啤酒的最佳佐料,也是冷盘菜中最常见的一种美味。

3.樟林鼠曲粿

樟林鼠曲粿是用野生鼠曲(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的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糕皮;接着再将糕皮分成小块,捏成圆饼,里面包上馅料,有甜、咸、双烹几种。甜馅为乌豆沙或绿豆沙;咸馅是用糯米饭加上香菇、虾米、肉丁等料混为一体;双烹则是一半为甜一半为咸。包制后,放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吃时可再蒸热或油煎,入口有软香、甜润之感,别具风味。

游客来到东里镇可以根据行程做入住计划,火车站附近有干净舒适的酒店,交通便利且设施齐全,在一天的忙碌后游客可以在酒店尽情地享受各种体育和休闲设施。除了酒店,游客还可以入住具有特色的农家乐,充分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

来源:CCTV《记住乡愁》

编辑 :刘晨 王昕彤 樊东媛

本文仅供阅读,版权归原作者,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