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6日,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孔子学院委约,我校作曲系张帅副教授创作的最新力作熊猫组曲《玺徙喜》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首演。“熊猫组曲”《玺徙喜》非常巧妙的将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进行了沟通、对话,笛子与管弦乐团的合作更是使观众充分感受到作品即“写意”又“写形”的特点。

创作、首演与评论

4月26日,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孔子学院委约,我校作曲系张帅副教授创作的最新力作熊猫组曲《玺徙喜》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首演。我校著名指挥家陈琳教授、著名笛子演奏家戴亚教授携手哥本哈根爱乐乐团完美演绎了这部作品,音乐会获得了丹麦听众热烈的好评。

“熊猫组曲”《玺徙喜》演出片段

熊猫组曲《玺徙喜》世界首演音乐会属于“2019中丹大熊猫文化交流周暨Panda走向世界·丹麦站”系列活动之一。首演活动有中丹政商文化各界约800位听众参与。

作曲家张帅、指挥家陈琳、笛子演奏家戴亚(左起)

作曲家张帅、笛子演奏家戴亚、指挥家陈琳(左起)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院长俞峰高度关注和支持熊猫组曲《玺徙喜》的创作和首演活动。这也是我校中国音乐创作中心自创立以来,继2018年当代作曲家作品音乐会美国首演大获成功后,又一次国际进击!正如学院领导所说,这是一次将中国国宝级动物转化成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通过和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合作,用交响乐的形式演绎中国色彩浓郁音乐作品的文化互鉴。在国际舞台上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当今音乐家风貌,并以此向世界展现充满时代风貌的中国形象和具有全球价值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

“熊猫组曲”《玺徙喜》

第一乐章:玺,寓意着大熊猫如同中国印章一般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音乐情绪灵动、行云流水、癫狂洒脱,以熊猫和竹文化作为依托,生动地展现出中国文人的内在精神。

第二乐章:徙,寓意着中国大熊猫迁徙到丹麦栖息,音乐情绪连绵不绝、空灵而神秘,既是乐曲也是对华夏文明的回望。

第三乐章:喜,寓意为喜乐同圆。音乐情绪是积极的、纵情的。该作品英文名《xi xi xi》是开怀大笑的拟声词,全世界都理解这个发音是开心的意思。整部作品的立意充满意趣和寓意、智慧与写意、既独特又具有中国特色。

节目单

熊猫组曲《玺徙喜》世界首演,引起中国与丹麦两地音乐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首演结束后,小编收集到来自各方的评论如下:

作曲系张帅副教授是我校中国音乐创作中心首批入选作曲家。他才华出众,创作活跃。我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中方李昕院长与丹麦的同事们策划了此想法。由谁来创作?去年九月我把这作品委托于张帅。在近半年的创作中关于熊猫与中国、笛与中国文化、民族传统音乐与西方现代管弦乐队音乐的统一与结合、竹笛与熊猫的意趣、写意与写实、灵动与优雅可说尽显在此笛子协奏曲中。尤其是《玺徙喜》这个标题更涵盖了此曲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此曲充满了意趣与寓意、智慧与写意、独特又中国。在我院指挥家陈琳教授、笛子演奏家戴亚教授与丹麦哥本哈根爱乐乐团的首演下更是尽显作品本色!这是一部耳目一新中外喜爱的优秀作品!

—-俞峰 教授,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音乐也需要一点“保护”——就像熊猫一样,因此,哥本哈根爱乐为“熊猫组曲”《玺徙喜》的诞生做出贡献是很自然的。祝贺张帅“熊猫组曲”全球首演成功。我相信乐团的成员都很享受这次挑战。指挥家陈琳和笛子演奏家戴亚的表现令人惊叹。大家共同赋予音乐以惊人的生命和精神,而且在中西传统之间架起了一座完美的桥梁。我们期待未来更多富有成果的合作。

—-Uffe Savery,哥本哈根爱乐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

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院长

“熊猫组曲”《玺徙喜》是一部关于过去与现在、自然与文化、幻想与现实多种元素结合的作品。张帅以高超的作曲技术驾驭管弦乐队,“熊猫组曲”是中西合璧的奇妙音响结合。

--Søren Schauser博士,哲学家和音乐历史学家,

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副教授

节目册1

“熊猫组曲”《玺徙喜》非常巧妙的将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进行了沟通、对话,笛子与管弦乐团的合作更是使观众充分感受到作品即“写意”又“写形”的特点。在与哥本哈根爱乐乐团的排练中,我和丹麦的音乐家们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对于这部“特别”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非常期待未来有更多作曲家创作这样的作品,增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音乐的国际化!

—-陈琳教授,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作曲家张帅在中西音乐之间架起了一座美妙的桥梁。“熊猫组曲”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代表了期盼已久的相遇所带来的兴奋和能量。在第二乐章中,冥想般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和平的氛围,让人们更深刻地反思熊猫作为跨文化合作象征的角色——张帅的音乐是这种合作的“一级大使”。

—-Eva Hess Thaysen副教授,

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声乐及艺术研究主任,音乐孔子学院理事

排练现场

作 曲 家

感 言

应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丹方院长Marianne Løkke J 邀请,作曲家张帅在首演结束后写下一篇感言:

我的音乐完全来自于内心,音乐作为一种语言是我跟世界沟通的方式。“熊猫组曲”《玺徙喜》的世界首演让我内心感到愉悦和充实。“熊猫组曲”项目为中国和丹麦搭建了音乐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能参加这个杰出的项目我感到非常荣幸。“熊猫组曲”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丹麦皇家音节学院孔子学院联合委约创作。中央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节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哥本哈根爱乐、四川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驻丹麦大使馆等相关合作举办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

能和哥本哈根爱乐这样的高水平乐团合作我感到很兴奋。乐团成员展现出的职业水准和对音乐的准确理解以及给予我的极大支持和认可,让我可以在台下尽情享受自己的音乐。我感到很享受。感谢哥本哈根爱乐CEO Uffe Savery为“熊猫组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创作前期,他针对作品的创意、编制以及乐曲结构与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对项目的理解和期待,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作曲家张帅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厅

指挥家陈琳的前期准备充分,不厌其烦与我修订和沟通总谱细节,在排练和演出中展现出惊人的乐队控制能力,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深刻准确,获得了乐团和听众热烈的好评。

笛子演奏家戴亚、指挥家陈琳(左起)

戴亚老师作为笛子演奏家,在我心中早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奇。“熊猫组曲”在节奏和调性转换两方面,对笛子演奏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传奇”克服了这些困难,挑战成功!感谢戴亚老师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笛子演奏家戴亚

感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李昕院长(中方院长),在前期创作中和后期演出的准备过程中,无数次和我沟通细节;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支持和帮助;这种多方完美合作的背后是巨大的工作量和心血,感谢他杰出的贡献。

感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Marianne院长(丹方院长)。她专业、高效的制作与优秀的运营和推广能力让我感到惊叹。通过她,我感受到了很多来自丹麦音乐家所表达的尊重和认可。

MCI院长李昕、Marianne Løkke J、指挥家陈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侯蓉、哥本哈根爱乐CEO-Uffe Savery、作曲家张帅、哥本哈根动物园董事会主席霍伍兹、中国驻丹使馆文化参赞刘东、笛子演奏家戴亚

特别鸣谢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作为指挥家、教育家,乐团运营者,他为推广中国作曲家的作品走向世界范围做出了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熊猫组曲从最初立意到创作,再到最后作品以“同音字”命名为《玺徙喜》,俞院长都深度参与。他以极大的热情对作品的创作演出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他的鼓励极大推进了“熊猫组曲”的创作,让我对“熊猫组曲”《玺徙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感谢中央音乐学院赵旻书记在我创作过程中提供的关心与帮助,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对这次中丹双方的文化交流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感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在音乐会前举办了精彩的大熊猫保护知识讲座,为音乐会增色不少。感谢MCI Chen Tuanhao、Marie Norskov Baerentsen、Li yingchin, Zhang kehan 以及所有为“熊猫组曲”首演提供帮助的人。

— 张 帅

张 帅 (Pugan)

作曲家, 博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

曾先后师从范哲明、曹家韵、叶小纲三位教授。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学期间曾组建摇滚乐队“蜡笔盒”。乐队解散之后,张帅活跃在音乐会作品、舞剧音乐、歌剧、影视音乐、以及舞台剧和广场音乐创作等领域,并以制作人和音乐总监的身份跨界进入流行音乐等创作领域。

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其中包括文化部举办的2003年全国(声乐)新人新作奖;2002、2003年连续两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2006年,张帅担任韩国釜山剧场大型舞台剧《海底梦幻》音乐总监、作曲。2009年受邀参加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庆典音乐创作。2010年受邀担任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音乐主创。张帅的代表作《三首前奏曲》曾被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比赛推选为必弹中国曲目,在国内外被频繁演出获广泛好评,并入选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1913-2013)》乐谱系列。2013年受中国歌剧舞剧院委约创作大型歌剧《天鹅》(一、二幕)。2015年受西藏歌舞团委约创作大型原创舞剧《太阳的女儿》音乐,该作品在201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得“最佳音乐创作奖”。2018年《太阳的女儿》唱片正式出版发行。同年,张帅为音乐家吴彤量身定制的歌曲《抱月入怀》由CCTV国家宝藏节目强势推出,备受好评。

Q

&

A

Q: 当音乐遇上国宝,此次创作有哪些特别的意义?“熊猫组曲”是对熊猫具象的刻画吗?

Q

A

&

A:据说这是首部以熊猫为主题的“严肃音乐”交响作品。从具体创作来说,写熊猫主题是一个缘起,其实写的就是熊猫背后的中国文化,“熊猫组曲”并不完全是对熊猫的生动刻画。

纯音乐作品可以给听众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比如第一乐章,有的听众听出了熊猫的具体形象。其实在创作中,我考虑更多的是中国的竹文化和文人精神。音乐情绪灵动、行云流水地、癫狂洒脱。熊猫就像中国的印章,将中国文化传向世界。第二乐章,是对华夏文明的回望。音乐悠远绵长,标题是“徙”,寓意中国大熊猫迁徙到丹麦栖息。第三乐章“喜”代表喜乐同圆。更深层的意义是:中国,是一个背负沉重历史的国度,一个永远敢于面对挑战的国度,一个深谙世事虽无常、人心终有常的和谐国度。

所以等于每个乐章都既跟熊猫直接相关,但也都有第二层寓意。这也是音乐作品独有的魅力。虽然有传情达意、表达情感的功能,但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或维度理解乐曲。

Q

&

A

Q:和哥本哈根爱乐合作有什么感受?在创作中还有没有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和我们分享?

Q

A

&

A:哥本哈根爱乐在选择合作作曲家时是非常谨慎和严格的。我感觉经历了几次被审核的过程。合作之前乐团先听了我之前的作品,正式排练前还听了作品的小样。小样出来以后,可以感到哥本哈根爱乐方面还是很满意的。CEO在接受丹媒采访时表示,虽然还没正式排练,但通过总谱和小样他觉得这会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在创作“熊猫组曲”的那段时间里,我整个人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我觉得是能和哥本哈根爱乐合作这件事让我非常期待,给我带来了很多创作动力。

作曲家张帅

Q

&

A

Q:听说丹麦女王听过“熊猫组曲”?

Q

A

&

A:是的。在完整版“熊猫组曲”世界首演之前,在4月10日哥本哈根动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中先演了的第二乐章“徙”的室内乐版本。由我院民乐系笛子专业研究生熊箫涵与丹皇演奏家们合作演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王室成员出席了演出。

Q

&

A

Q:哥本哈根首演之旅还有哪些惊喜和感受可以和我们分享下?

Q

A

&

A: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音乐学教授Soren Schauser 为熊猫组曲写了一个乐曲简介,我之前不认识这个人,是MCI邀请他写的。估计他听了小样或排练后写了这篇简介印制在宣传册和节目单上。我看完觉得很有意思。他从来没和我沟通过,仅仅凭借听音乐和一些基本的背景资料,他写出了非常美的文章,充满了他对这个作品的理解和想象。我感觉他写的简介比我写的还好。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

节目册2

节目册3

丹麦听众反馈很好,特别是哥本哈根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的反馈让我很开心。像这种级别的乐团对于那些他们本身不喜欢的新作品会很抗拒。而这次合作,能感到他们非常喜欢这个作品,所以效率也很高,演出那天大家都很在状态。

我想,音乐方面讲好中国故事,要通过一种世界范围内都可以被理解的音乐语言来交流,同时这种音乐语言应带有强烈的、作曲家个人风格,并具备时代精神。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音乐语言。我的音乐成长经历比较复杂,受到古典、流行、摇滚、爵士、民间音乐多种风格和元素的影响。我的音乐一直都处于东西方多种音乐语言并行、碰撞和融合的状态。首演后,我意识到:从18岁完成《三首前奏曲》,到39岁创作“熊猫组曲”,我的创作思路没有本质变化-通过创作做真实的内心表达。不同之处在于,和20年前的我比起来,有了一点点进步。

供稿:中国音乐创作中心

实习编辑:邸思木雅

设计:邸思木雅、文静、胡雅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