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6日,由中央音樂學院和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孔子學院委約,我校作曲系張帥副教授創作的最新力作熊貓組曲《璽徙喜》在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音樂廳成功首演。“熊貓組曲”《璽徙喜》非常巧妙的將中國音樂元素與西方音樂進行了溝通、對話,笛子與管弦樂團的合作更是使觀衆充分感受到作品即“寫意”又“寫形”的特點。

創作、首演與評論

4月26日,由中央音樂學院和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孔子學院委約,我校作曲系張帥副教授創作的最新力作熊貓組曲《璽徙喜》在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音樂廳成功首演。我校著名指揮家陳琳教授、著名笛子演奏家戴亞教授攜手哥本哈根愛樂樂團完美演繹了這部作品,音樂會獲得了丹麥聽衆熱烈的好評。

“熊貓組曲”《璽徙喜》演出片段

熊貓組曲《璽徙喜》世界首演音樂會屬於“2019中丹大熊貓文化交流周暨Panda走向世界·丹麥站”系列活動之一。首演活動有中丹政商文化各界約800位聽衆參與。

作曲家張帥、指揮家陳琳、笛子演奏家戴亞(左起)

作曲家張帥、笛子演奏家戴亞、指揮家陳琳(左起)

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旻、院長俞峯高度關注和支持熊貓組曲《璽徙喜》的創作和首演活動。這也是我校中國音樂創作中心自創立以來,繼2018年當代作曲家作品音樂會美國首演大獲成功後,又一次國際進擊!正如學院領導所說,這是一次將中國國寶級動物轉化成沒有國界的音樂語言,通過和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合作,用交響樂的形式演繹中國色彩濃郁音樂作品的文化互鑑。在國際舞臺上很好地展現了中國當今音樂家風貌,並以此向世界展現充滿時代風貌的中國形象和具有全球價值的中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傳播中國聲音!

“熊貓組曲”《璽徙喜》

第一樂章:璽,寓意着大熊貓如同中國印章一般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音樂情緒靈動、行雲流水、癲狂灑脫,以熊貓和竹文化作爲依託,生動地展現出中國文人的內在精神。

第二樂章:徙,寓意着中國大熊貓遷徙到丹麥棲息,音樂情緒連綿不絕、空靈而神祕,既是樂曲也是對華夏文明的回望。

第三樂章:喜,寓意爲喜樂同圓。音樂情緒是積極的、縱情的。該作品英文名《xi xi xi》是開懷大笑的擬聲詞,全世界都理解這個發音是開心的意思。整部作品的立意充滿意趣和寓意、智慧與寫意、既獨特又具有中國特色。

節目單

熊貓組曲《璽徙喜》世界首演,引起中國與丹麥兩地音樂學術界的普遍關注,首演結束後,小編收集到來自各方的評論如下:

作曲系張帥副教授是我校中國音樂創作中心首批入選作曲家。他才華出衆,創作活躍。我院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音樂孔子學院中方李昕院長與丹麥的同事們策劃了此想法。由誰來創作?去年九月我把這作品委託於張帥。在近半年的創作中關於熊貓與中國、笛與中國文化、民族傳統音樂與西方現代管絃樂隊音樂的統一與結合、竹笛與熊貓的意趣、寫意與寫實、靈動與優雅可說盡顯在此笛子協奏曲中。尤其是《璽徙喜》這個標題更涵蓋了此曲的創作背景與風格特徵。此曲充滿了意趣與寓意、智慧與寫意、獨特又中國。在我院指揮家陳琳教授、笛子演奏家戴亞教授與丹麥哥本哈根愛樂樂團的首演下更是盡顯作品本色!這是一部耳目一新中外喜愛的優秀作品!

—-俞峯 教授,著名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院長

音樂也需要一點“保護”——就像熊貓一樣,因此,哥本哈根愛樂爲“熊貓組曲”《璽徙喜》的誕生做出貢獻是很自然的。祝賀張帥“熊貓組曲”全球首演成功。我相信樂團的成員都很享受這次挑戰。指揮家陳琳和笛子演奏家戴亞的表現令人驚歎。大家共同賦予音樂以驚人的生命和精神,而且在中西傳統之間架起了一座完美的橋樑。我們期待未來更多富有成果的合作。

—-Uffe Savery,哥本哈根愛樂首席執行官兼藝術總監,

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院長

“熊貓組曲”《璽徙喜》是一部關於過去與現在、自然與文化、幻想與現實多種元素結合的作品。張帥以高超的作曲技術駕馭管絃樂隊,“熊貓組曲”是中西合璧的奇妙音響結合。

--Søren Schauser博士,哲學家和音樂歷史學家,

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副教授

節目冊1

“熊貓組曲”《璽徙喜》非常巧妙的將中國音樂元素與西方音樂進行了溝通、對話,笛子與管弦樂團的合作更是使觀衆充分感受到作品即“寫意”又“寫形”的特點。在與哥本哈根愛樂樂團的排練中,我和丹麥的音樂家們對這部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大家對於這部“特別”的作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非常期待未來有更多作曲家創作這樣的作品,增進中西文化交流,推動中國音樂的國際化!

—-陳琳教授,著名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

作曲家張帥在中西音樂之間架起了一座美妙的橋樑。“熊貓組曲”的第一和第三樂章代表了期盼已久的相遇所帶來的興奮和能量。在第二樂章中,冥想般的音樂營造出一種和平的氛圍,讓人們更深刻地反思熊貓作爲跨文化合作象徵的角色——張帥的音樂是這種合作的“一級大使”。

—-Eva Hess Thaysen副教授,

丹麥皇家音樂學院聲樂及藝術研究主任,音樂孔子學院理事

排練現場

作 曲 家

感 言

應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音樂孔子學院丹方院長Marianne Løkke J 邀請,作曲家張帥在首演結束後寫下一篇感言:

我的音樂完全來自於內心,音樂作爲一種語言是我跟世界溝通的方式。“熊貓組曲”《璽徙喜》的世界首演讓我內心感到愉悅和充實。“熊貓組曲”項目爲中國和丹麥搭建了音樂和文化交流的橋樑,能參加這個傑出的項目我感到非常榮幸。“熊貓組曲”由中央音樂學院和丹麥皇家音節學院孔子學院聯合委約創作。中央音樂學院、丹麥皇家音節學院、音樂孔子學院、哥本哈根愛樂、四川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國駐丹麥大使館等相關合作舉辦機構給予了大力支持。

能和哥本哈根愛樂這樣的高水平樂團合作我感到很興奮。樂團成員展現出的職業水準和對音樂的準確理解以及給予我的極大支持和認可,讓我可以在臺下盡情享受自己的音樂。我感到很享受。感謝哥本哈根愛樂CEO Uffe Savery爲“熊貓組曲”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創作前期,他針對作品的創意、編制以及樂曲結構與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對項目的理解和期待,給我帶來很多啓發。

作曲家張帥于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音樂廳

指揮家陳琳的前期準備充分,不厭其煩與我修訂和溝通總譜細節,在排練和演出中展現出驚人的樂隊控制能力,對作品的理解和詮釋深刻準確,獲得了樂團和聽衆熱烈的好評。

笛子演奏家戴亞、指揮家陳琳(左起)

戴亞老師作爲笛子演奏家,在我心中早已成爲中國民族音樂的傳奇。“熊貓組曲”在節奏和調性轉換兩方面,對笛子演奏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傳奇”克服了這些困難,挑戰成功!感謝戴亞老師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笛子演奏家戴亞

感謝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音樂孔子學院李昕院長(中方院長),在前期創作中和後期演出的準備過程中,無數次和我溝通細節;在我遇到困難時,給予我支持和幫助;這種多方完美合作的背後是巨大的工作量和心血,感謝他傑出的貢獻。

感謝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音樂孔子學院Marianne院長(丹方院長)。她專業、高效的製作與優秀的運營和推廣能力讓我感到驚歎。通過她,我感受到了很多來自丹麥音樂家所表達的尊重和認可。

MCI院長李昕、Marianne Løkke J、指揮家陳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侯蓉、哥本哈根愛樂CEO-Uffe Savery、作曲家張帥、哥本哈根動物園董事會主席霍伍茲、中國駐丹使館文化參贊劉東、笛子演奏家戴亞

特別鳴謝中央音樂學院俞峯院長,作爲指揮家、教育家,樂團運營者,他爲推廣中國作曲家的作品走向世界範圍做出了不懈努力和巨大貢獻!熊貓組曲從最初立意到創作,再到最後作品以“同音字”命名爲《璽徙喜》,俞院長都深度參與。他以極大的熱情對作品的創作演出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幫助!他的鼓勵極大推進了“熊貓組曲”的創作,讓我對“熊貓組曲”《璽徙喜》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

感謝中央音樂學院趙旻書記在我創作過程中提供的關心與幫助,在他的關懷和指導下,我對這次中丹雙方的文化交流活動有了更深的理解。 感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在音樂會前舉辦了精彩的大熊貓保護知識講座,爲音樂會增色不少。感謝MCI Chen Tuanhao、Marie Norskov Baerentsen、Li yingchin, Zhang kehan 以及所有爲“熊貓組曲”首演提供幫助的人。

— 張 帥

張 帥 (Pugan)

作曲家, 博士,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美國密蘇里大學訪問學者。

曾先後師從範哲明、曹家韻、葉小綱三位教授。2008年博士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大學期間曾組建搖滾樂隊“蠟筆盒”。樂隊解散之後,張帥活躍在音樂會作品、舞劇音樂、歌劇、影視音樂、以及舞臺劇和廣場音樂創作等領域,並以製作人和音樂總監的身份跨界進入流行音樂等創作領域。

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國家級獎項,其中包括文化部舉辦的2003年全國(聲樂)新人新作獎;2002、2003年連續兩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等。2006年,張帥擔任韓國釜山劇場大型舞臺劇《海底夢幻》音樂總監、作曲。2009年受邀參加國慶六十週年天安門慶典音樂創作。2010年受邀擔任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音樂主創。張帥的代表作《三首前奏曲》曾被中國音樂金鐘獎鋼琴比賽推選爲必彈中國曲目,在國內外被頻繁演出獲廣泛好評,併入選上海音樂出版社《中國鋼琴獨奏作品百年經典(1913-2013)》樂譜系列。2013年受中國歌劇舞劇院委約創作大型歌劇《天鵝》(一、二幕)。2015年受西藏歌舞團委約創作大型原創舞劇《太陽的女兒》音樂,該作品在2016年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中獲得“最佳音樂創作獎”。2018年《太陽的女兒》唱片正式出版發行。同年,張帥爲音樂家吳彤量身定製的歌曲《抱月入懷》由CCTV國家寶藏節目強勢推出,備受好評。

Q

&

A

Q: 當音樂遇上國寶,此次創作有哪些特別的意義?“熊貓組曲”是對熊貓具象的刻畫嗎?

Q

A

&

A:據說這是首部以熊貓爲主題的“嚴肅音樂”交響作品。從具體創作來說,寫熊貓主題是一個緣起,其實寫的就是熊貓背後的中國文化,“熊貓組曲”並不完全是對熊貓的生動刻畫。

純音樂作品可以給聽衆足夠大的想象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比如第一樂章,有的聽衆聽出了熊貓的具體形象。其實在創作中,我考慮更多的是中國的竹文化和文人精神。音樂情緒靈動、行雲流水地、癲狂灑脫。熊貓就像中國的印章,將中國文化傳向世界。第二樂章,是對華夏文明的回望。音樂悠遠綿長,標題是“徙”,寓意中國大熊貓遷徙到丹麥棲息。第三樂章“喜”代表喜樂同圓。更深層的意義是:中國,是一個揹負沉重歷史的國度,一個永遠敢於面對挑戰的國度,一個深諳世事雖無常、人心終有常的和諧國度。

所以等於每個樂章都既跟熊貓直接相關,但也都有第二層寓意。這也是音樂作品獨有的魅力。雖然有傳情達意、表達情感的功能,但也可以從多個角度或維度理解樂曲。

Q

&

A

Q:和哥本哈根愛樂合作有什麼感受?在創作中還有沒有特別有感觸的地方可以和我們分享?

Q

A

&

A:哥本哈根愛樂在選擇合作作曲家時是非常謹慎和嚴格的。我感覺經歷了幾次被審覈的過程。合作之前樂團先聽了我之前的作品,正式排練前還聽了作品的小樣。小樣出來以後,可以感到哥本哈根愛樂方面還是很滿意的。CEO在接受丹媒採訪時表示,雖然還沒正式排練,但通過總譜和小樣他覺得這會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在創作“熊貓組曲”的那段時間裏,我整個人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我覺得是能和哥本哈根愛樂合作這件事讓我非常期待,給我帶來了很多創作動力。

作曲家張帥

Q

&

A

Q:聽說丹麥女王聽過“熊貓組曲”?

Q

A

&

A:是的。在完整版“熊貓組曲”世界首演之前,在4月10日哥本哈根動物園熊貓館開館儀式中先演了的第二樂章“徙”的室內樂版本。由我院民樂系笛子專業研究生熊簫涵與丹皇演奏家們合作演出。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和王室成員出席了演出。

Q

&

A

Q:哥本哈根首演之旅還有哪些驚喜和感受可以和我們分享下?

Q

A

&

A: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音樂學教授Soren Schauser 爲熊貓組曲寫了一個樂曲簡介,我之前不認識這個人,是MCI邀請他寫的。估計他聽了小樣或排練後寫了這篇簡介印製在宣傳冊和節目單上。我看完覺得很有意思。他從來沒和我溝通過,僅僅憑藉聽音樂和一些基本的背景資料,他寫出了非常美的文章,充滿了他對這個作品的理解和想象。我感覺他寫的簡介比我寫的還好。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吧。

節目冊2

節目冊3

丹麥聽衆反饋很好,特別是哥本哈根愛樂樂團的演奏家們的反饋讓我很開心。像這種級別的樂團對於那些他們本身不喜歡的新作品會很抗拒。而這次合作,能感到他們非常喜歡這個作品,所以效率也很高,演出那天大家都很在狀態。

我想,音樂方面講好中國故事,要通過一種世界範圍內都可以被理解的音樂語言來交流,同時這種音樂語言應帶有強烈的、作曲家個人風格,並具備時代精神。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音樂語言。我的音樂成長經歷比較複雜,受到古典、流行、搖滾、爵士、民間音樂多種風格和元素的影響。我的音樂一直都處於東西方多種音樂語言並行、碰撞和融合的狀態。首演後,我意識到:從18歲完成《三首前奏曲》,到39歲創作“熊貓組曲”,我的創作思路沒有本質變化-通過創作做真實的內心表達。不同之處在於,和20年前的我比起來,有了一點點進步。

供稿:中國音樂創作中心

實習編輯:邸思木雅

設計:邸思木雅、文靜、胡雅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