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令尹喜:呃,原來老子不姓老,姓李。老子:我寫就是了。

中國人都知道老子和他的五千言不朽著作《道德經》。但老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司馬遷花了18年心血寫下50多萬字的《史記》,其中這樣描述老子: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西出函谷關,老子與尹喜的“情景對話”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爲罔,遊者可以爲綸,飛者可以爲?。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爲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爲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爲謀”,豈謂是邪?


西出函谷關,老子與尹喜的“情景對話”


圖:老子標準畫像。2009年12月3日,世界老子同道會會員代表大會暨老子文化國際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及代表特聯名推薦認定,來自海南在京創業的畫家、超常創意專家於廣勝的《老子畫像》爲老子標準畫像。

《道德經》是老子西出函谷關前留給世人的最後贈言,共五千餘字,還是把守關卡的官員尹喜好說歹說要來的。“子將隱矣,強爲我著書。”

西出函谷關,老子與尹喜的“情景對話”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時老子西出函谷關與關令尹喜的“情景對話”:

西出函谷關,老子與尹喜的“情景對話”

圖:關令尹喜畫像



關令尹喜:在下關令尹喜,鎮守天下重鎮函谷關。在下連日在衙無事,未免到三街六市閒走耍子,卻見紫氣東來,豈不蹊蹺?且慢,一老者騎青牛飄飄而來,莫不是天將降貴人於此?未免上前詢問一番。請問先生貴姓?

老子:姓李。

關令尹喜:呃,原來老子不姓老,姓李。李老先生大名?

老子:單名耳字。字聃。關令尹喜:籍貫?

老子: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

關令尹喜:瞧這縣的名字。從何處來?

老子:從紅塵深處來。

關令尹喜:往何處去?

老子:往空濛遠方去。

關令尹喜:戶籍何處?

老子:大周首都洛陽。

關令尹喜:現居何職?

老子:周守藏室之史。

關令尹喜:您老別文縐縐的。直說您這是什麼官兒?

老子:大周國中央圖書館館長。

關令尹喜:呃,部級幹部。李館長,拿護照來。

老子:什麼護照,兩千多年以後才發明呢。

關令尹喜:你老真有先見之明,那拿關牒吧,帶周天子簽字蓋章的。

老子:也沒有,臨走沒跟那老頭兒打招呼。

關令尹喜:沒有好說,留下點東西再走。

老子:(自言自語:這分明是索賄)留什麼?

關令尹喜:當然是您最寶貴的東西了。

老子:我什麼最寶貴?我只有青牛一頭。

關令尹喜:牛您老留着騎吧。您老最寶貴的當然是您的思想了。有了平淡之福,無慾之境,一頭牛算得了什麼,留思想吧!

老子:思想怎麼個留法?莫非要老夫項上人頭不成?

關令尹喜:不敢不敢。以後強漢文景之治,大唐貞觀之治,2500年後的和諧社會還都靠您這大腦袋呢。

老子:牛也不要,頭也不留,你索賄不得,莫非刁難老夫不成?

關令尹喜:不敢。請您老耽誤幾天時間,把您對世界的看法,對世人的忠告,對人生的感慨一一寫下來再走不遲。也免得子子孫孫被那物慾橫流逼得或者投河覓井或者揮刀向人。

老子:不寫。

關令尹喜:真的不寫?

老子:真的不寫。

關令尹喜:果然不寫?

老子:果然不寫。

關令尹喜:李部長,您這是何苦?

老子:老夫一生以自隱無名爲務。曾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一寫豈不是自打嘴巴,成了無知之人。

關令尹喜:要是您這河南李老師不說話,咱華夏神州從今往後幾千年就聽山東孔老師一個人的了。

老子:哪個孔老師?

關令尹喜:您老貴人多忘事。就是跟您問禮的魯國人孔丘孔仲尼孔老先生,後人叫他大成至聖師孔夫子的那位。

老子:呃。那山東大個子確實跟我問過禮。我說你提的古人骨頭都腐朽了,你自己要去驕嬌二氣,說了他一頓,他也就氣走了。

關令尹喜:聽說孔老師不但沒生氣,反而嚇傻了,琢磨您的話,三天愣沒說話,事後還誇獎您是龍來着。

老子:這人還算謙虛,希望千秋萬歲之後他的學生別忘本,把這百花齊放大好傳統變成他們老師一個人有理了,兼容幷包纔好,千萬別獨尊誰罷黜誰。就是我說的話,也切莫太較真。這纔對得起我們當祖宗的。

關令尹喜:言之有理。不過只怕身後的事情,您老管不着呢。

老子:此話怎講?

關令尹喜:誰讓您是聖人,不是神仙來着。再說解放全人類,也不能靠神仙皇帝。您要是爲後人擔憂,就寫點東西再走。

老子:也罷。看在蒼生面上,我也只好勉爲其難了。

關令尹喜:此話當真?

老子:此話當真。

關令尹喜:果然當真?

老子:果然當真。

關令尹喜:Really?

老子:請你別說英文,OK?

關令尹喜:OK啦。

老子:我寫就是了。

關令尹喜:聖人不打誑語。

老子:“與善仁,言善信”嘛。咱們就寫起來。

關令尹喜:好!好!好!小的們聽着:預備下淨室三間,舀來清泉十瓢,蒸上粟米三升,泡上口蘑二甕,燉上雁肉一盆,熬好蕨菜一缸,再準備好竹片兒、木板兒、小刀子兒、小繩兒,大聖人要在咱家寫書了。

老子:不必不必。周室衰落,天下將亂。我在這滾滾紅塵度日如年。我呆不了幾天,用不了那麼多粟米、口蘑、雁肉、蕨菜、竹片兒、木板兒、小刀子兒、小繩子兒。這些都給山東的孔老師留着吧,他話多,學生多。再者說了,五百年後秦始皇那老小子要焚書坑儒,咱也犯不上給他準備木料兒、竹片兒、繩頭兒點火玩兒。我過關要緊,只寫五千字。

關令尹喜:五千就五千,有您這五千字,我也不當官了。

老子:五千就五千,有我這五千字,怕是天下要多事了。

關令尹喜:聖人過謙了。您是講無爲而治的,大傢伙清靜還來不及那,豈能多事。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這“無爲無不爲”的大道理說出來,怕是世人不懂呢。

關令尹喜:古往今來芸芸衆生,天下之大,難道沒有一、二知音不成?

老子:罷罷罷,前有大漠流沙,後有滾滾紅塵,我小留幾日給海內外幾個知音湊個趣也就是了。

關令尹喜:您老費心了。不過我這索賄行爲……

老子:您的索賄,有文化內涵。您也不爲自己要東西,是爲天下人找方向。玄之又玄,衆妙之門,我的有些話倒是滿世界頭一次有人說。

關令尹喜:難怪人說“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彼老子非此老子。

(二人相視而笑)

老子寫下五千言《道德經》以後到哪兒去了?司馬遷只說了五個字:“莫知其所終。”飄飄而去,沒有人知道他的歸宿,留下不盡的空谷足音 ......

西出函谷關,老子與尹喜的“情景對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