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老師分享了以下五個主題:⭕理解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生殖與性的行爲(性觀念)⭕預防意外懷孕(安全隱患)⭕預防性病/艾滋病(疾病)⭕社交安全(風險意識)。陳老師強調家長要以坦然的態度談論男女生殖器官,告訴孩子性與生殖知識是每人都要掌握的必不可少的知識。

2019年5月11日,永安一中"週末家長學堂"第10課(總第46課)在學校科技樓會議室開啓,本次主題《如何和孩子談性與愛》,由六中專職心理老師∽陳秀平老師主講。陳老師於2018年參加中國計生協會協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青春健康”家長培訓項目,對青春期性健康與安全教育有很好的理解。

陳老師專業嫺熟的課堂把控能力,還有六中另一位心理老師鄭小琴老師的配合,很快就把在場家長的熱情調動起來。看,開心的熱身手語操。

陳老師分享了以下五個主題:⭕理解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生殖與性的行爲(性觀念)⭕預防意外懷孕(安全隱患)⭕預防性病/艾滋病(疾病)⭕社交安全(風險意識)

⭕ 對青春期的理解。頭腦風暴∽家長六問。1、進入青春發育期的孩子生理發育表現?2、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3、給家長帶來哪些教育問題?4、進入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心理發展表現?5、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6、給家長帶來哪些教育問題?

⭕ 生殖期與性行爲。陳老師強調父母首先對性要有正確的認識與態度,樹立如下三方面的信念。性觀念:自然、健康性基礎:尊重、平等、自願性行爲:健康、安全、負責

陳老師強調家長要以坦然的態度談論男女生殖器官,告訴孩子性與生殖知識是每人都要掌握的必不可少的知識。同時讓孩子明白,性器官是個人隱私,不允許侵犯與被侵犯。

六點總結:1,有問必答,自然講述(態度比內容重要)2,用科學名稱講;3,講其所問,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4,融入對孩子的日常教育。5,把握時機。6,知識教育和責任教育融合。

⭕ 預防意外懷孕。陳老師強調父母要做到四點教育告誡義務。1、讓孩子認識到這樣的行爲發生在成年人,需要相愛、心智成熟等;2、性建立在尊重、平等、自願的基礎上;3、做一個健康、安全、負責任的決定以及說“不”的方法;4、女人(女孩)在“性”這件事上,有接受和拒絕的權利。

陳老師讓家長們體驗不合適溝通與合適溝通的感受,幫助家長更如地體會孩子的感受。

父母傾聽四步走:

⭕ 預防性病與艾滋病。陳老師列了我國青少年在性方面的一些數據。60%對婚前性行爲持比較寬容的態度,22.4%曾有性行爲,其中超過半數者在首次性行爲時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 我國每年平均有1300多萬例人工流產,重複流產率高達50%。流產的平均年齡爲28歲,最小的只有13歲。

陳老師強調,父母是孩子性啓蒙的第一任老師,性教育不僅包括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價值觀和社會規範的教育。

⭕社交安全。陳老師用12題種情境題,請家長進行風險排序,幫助認清一個觀念:危險物+人物+使用量+頻率+使用原因=危險(風險)

最後,陳老師表達對家長的願望:,領着孩子看大千世界,也記得陪着孩子看清自己的生理世界。

⭕ 家長誦讀:每一位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時,要贏得的不是挑戰,而是愛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長。

我們的口號∴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圖文:鍾小梅

編輯:玄琳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