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總結教訓 避免再遭中俄"技術奇襲"(圖)

  美國《航空週刊》3月18日刊發文章稱,美國防部先進技術局局長(DARPA)斯蒂夫·沃克稱,他們正在加強對於美國潛在對手高技術領域進展情況的跟蹤,以避免再次遭到潛在對手的“技術奇襲”(文章標題中稱之爲“斯普特尼克時刻”)。

  據稱1958年,蘇聯第一枚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號發射升空,美國當時成立了國防部先進技術局(DARPA),以避免再次遭到對手“技術奇襲”,而且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60年後,DARPA仍在完成同樣的工作,只不過現在他們發現,世界商業市場似乎正在成爲美國軍方完成這一任務的主要對手。

  

  蘇聯“斯普特尼克”衛星升空極大刺激了美國

  

  1958年1月31日,在“斯普特尼克”衛星刺激下,美國NASA緊急用“紅石”火箭發射“探索者1號”衛星……作爲回應

  據稱, DARPA現在的一個重要擔憂是,隨着商用電子技術、生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這些技術軍民兩用的特性,中國和俄羅斯在高超聲速武器、電子戰和太空戰方面可能會取得更快的進步。

  DARPA的局長斯蒂夫·沃克表示,先進技術局目前並不負責研製針對普京近期宣佈的一系列末日武器的對抗技術,這個責任是屬於導彈防禦局(MDA)的。但DARPA正推動美國加快發展高超聲速武器,並且他們已經嚮導彈防禦局提供了所有自身關於中俄技術能力所掌握的信息。

  “相當長一段時間來,DARPA一直在在發展高超聲速技術,”他說:“去年春天,我們找到國防部副部長,並向他彙報了關於美國和其對手在這方面地位的情況,並試圖說服他將高超聲速技術列爲國家優先項目。”結果就是在2019財年預算中將大大提高這方面的投資——“雖然不是我們希望得到的所有東西,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局。”沃克說。

  除了高超聲速,DARPA還有其他關注的技術,隨着太空環境日益具有對抗性,該機構認爲,應該改變美國現有衛星系統的結構,目前美國過於依賴少數的高軌道(GEO)衛星,他們認爲應該更多重視更廉價的低軌道(LEO)衛星。“我們希望用更龐大的低軌道星座系統取代少數的高軌道衛星。”沃克表示。

  DAPRA設立了一個新的“黑桃A”項目,目標是利用商業衛星公司的能力,生產廉價的小衛星集羣,利用它們組建星座系統,來獲得持續追蹤“數量極大的”目標的能力。“我們可以把我們感興趣的載荷裝到這些衛星集羣上,它們具有更強的彈性,這些衛星發射起來很便宜,兩三年之後就會被替換,”他說。

  在發展電子技術、生物技術和AI方面,沃克認爲美國並沒有落後於其對手,但是DARPA仍然在這些領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他說:“生物是一個快速進展的領域,中國已經在DNA測序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建立本國人口的DNA數據庫。他們有大量的生物技術創新公司。”

  在這方面,DARPA的主要目標是發展發展供國土安全局使用的生物監控技術,希望通過快速檢測到攻擊和採取對策,來避免意外的基因編輯造成災難,並對有計劃的基因攻擊採取對策,他們正在發展一種新的技術,讓新的疫苗研製時間從幾年縮短到幾天。

  在電子技術領域,他說,“我們並沒有落後……但中國正在投入巨資,建立自己的基礎能力。我們需要找到再次大幅領先的辦法。”DARPA在這方面給出的答案是“電子復興行動”(ERI),發展下一代工具和製造技術。“中國想要掌握現有的技術來建立自己的基礎。而我們將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他說。

  

  1985年美國英特爾公司推出80386芯片,這是美國在微電子技術領域全面超越蘇聯的標誌性產品,蘇東集團從此之後在這一領域再也無法追趕西方

  

  1989-1990年,東德才生產出仿製80286芯片的U80601芯片,爲時已晚,整個蘇東集團已經轟然倒塌

  ERI目前的重點是發展3D芯片,而現有的芯片都是2D結構。“我們將要進入三維時代,”我可說。這種革命性技術的優勢是能夠用更少的能耗,取得強大得多的計算能力。

  至於人工智能,DAPRA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他們稱之爲“第三波”AI技術上。“我們目前正處在‘第二波’時代,也就是像AlphaGo這樣的基於統計學的學習系統。其訓練是基於龐大的數據庫,在有規律可循的工作方面它們優勢很大,但仍然很脆弱。”我可說。

  而“第三波”人工智能系統將能夠進行“情境適應”,也就是說他們能夠理解環境並能從中學習。

  DARPA目前可以對外解釋的AI項目是發展機器學習技術,它們將更加可靠,並且這些系統的決策將可以被人類理解和信任。

  “我們希望讓機器學習進步到能夠解釋自己的思路,並能夠說明爲何做出這樣的決策。”他說。

  在DARPA看來,普京最近展示的“末日武器”遠不能和當年的“斯普特尼克時刻”相比。但他們還是表示,60年後,DAPRA將繼續努力避免再遭“技術奇襲”,並試着給對手一些“驚喜”。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儘管DARPA方面在文章裏給自己極力“洗白”,但美國最近遭到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其實就是中國近年來在高超聲速領域的“異軍突起”。從2010年中國首次成功進行東風-21D導彈攻擊海上目標試驗後,2014年-2015年又完成8次WU-14高超聲速滑翔實驗,並率先在2017年底前完成首次實戰化高超聲速武器試射,可以說在這一領域首次取得了世界領先的地位。儘管這一領先目前還不能說是全面性的,壓倒性的,但確確實實的是達到了“斯普特尼克時刻”。最近美國各界的反映,雖然都是以普京2018年初國情諮文演講宣佈的核巡航導彈等“末日武器”,但說到高超聲速的時候,所有人真正在意的還是中國,可見其對此如芒在背。

  DARPA這番發言,也表明了美國在高技術領域,已經很難如上世紀80年代一樣,取得對蘇聯在各領域的全面優勢。上文中DARPA所提到的所有技術,中國目前都已經開展研究,高超聲速、低軌道微小衛星星座、3D芯片、生物技術、機器學習……都並沒有能夠唬得人一愣一愣的“超級技術”,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競爭其實更多的就是看誰能在這些高技術領域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達到“尤里卡時刻”(關鍵性重大技術突破)了。中國和蘇聯的情況不同,我們並沒有蘇聯式的“嚴重偏科”的技術和工業基礎,在這些領域的投入也十分巨大,因此,這一輪競爭正處在一個“鹿死誰手,猶未可知”的時候,美國政治人士們張嘴就是要甩開中國一個時代——那未來他們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只怕不會只有一個兩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