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時,廣西參戰支前的各族民兵達到20萬人以上,爲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組織防禦:爲了保證參戰部隊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次要地段的防禦任務均由民兵擔負。2月23日,越軍338師460團以1個營的兵力侵入我寧明縣板爛地區4公里。當地民兵迅速出動3個連配合邊防1團2連作戰,縣民兵團2個炮兵連、1個步兵連、1個通信連也從110公里外緊急馳援。民兵的迫擊炮先後發射炮彈1134發,有效地殺傷了越軍有生力量。軍民協同作戰三天,於25日下午將越軍逐出國境。

  當嚮導:163師489團7連攻打同登地區的堅固堡壘—鬼屯炮臺,得到了憑祥市電廠老民兵何國安的幫助。部隊佔領炮臺表面陣地後,由於找不到要害部位,不能解決戰鬥。何國安冒着炮火連續3天10次登上炮臺頂部,最終找到了通風口。部隊派出工兵、噴火分隊,用12噸炸藥、2噸汽油實施大爆破,將其徹底摧毀。據俘虜供述,裏面有800餘人。

  當翻譯:翻譯何紹棋配屬42軍偵察連實施敵後偵察,小組完成任務返回時,突然和越軍的一支巡邏隊遭遇,何紹棋沉着機智回答了敵人一連串詢問,使小組得以安全回撤。

  隨軍執勤:出動80餘個民兵營隨部隊執行前運後送任務,共前運彈藥109萬箱、給養430萬公斤,後送傷員、烈士數千名。隆安縣3個民兵擔架營,轉戰28天,行程400餘公里,無1人掉隊。他們共搶運彈藥2771箱,糧食10.6萬多公斤,乾糧5800多桶,裝卸車近3000臺,受到部隊指戰員的好評。

  武裝護路:百色、南寧民兵8000餘人擔負了6條共計260公里公路的護路任務,使得在這一地區作戰的部隊能夠集中兵力打仗。那坡縣武裝基幹民兵營在執行護路任務中搜索山頭100多座、山洞433個,斃敵32人,俘敵16人,保證了3000臺次車輛安全通過,軍委授予“英雄民兵營”榮譽稱號。

  廣西民兵在28天的戰鬥中,單獨作戰斃敵545人,俘敵93人,傷敵169人,繳獲各種武器1080件。有3個單位和9名個人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10個單位和16名個人被廣州軍區授予榮譽稱號,近千個單位和一萬二千餘人立功。

  當年參戰官兵有句評價:廣西民兵很勇敢,就是紀律性差了點(和部隊相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