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是一种菱科,菱属。又名腰菱、水栗、菱实,味甘、凉、无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剥壳食用,亦可熬粥食。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

形态特征

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细铁丝状,着生水底水中;同化根,羽状细裂,裂片丝状。茎柔弱分枝。

叶二型:浮水叶互生,聚生于主茎或分枝茎的顶端,呈旋叠状镶嵌排列在水面成莲座状的菱盘,叶片菱圆形或三角状菱圆形,长3.5-4厘米,宽4.2-5厘米,表面深亮绿色,无毛,背面灰褐色或绿色,主侧脉在背面稍突起,密被淡灰色或棕褐色短毛,脉间有棕色斑块,叶边缘中上部具不整齐的圆凹齿或锯齿,边缘中下部全缘,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叶柄中上部膨大不明显,长5-17厘米,被棕色或淡灰色短毛;沉水叶小,早落。

花小,单生于叶腋,两性;萼筒4深裂,外面被淡黄色短毛;花瓣4,白色;雄蕊4;雌蕊,具半下位子房,2心皮,2室,每室具1倒生胚珠,仅1室胚珠发育;花盘鸡冠状。果三角状菱形,高2厘米,宽2.5厘米,表面具淡灰色长毛,2肩角直伸或斜举,肩角长约1.5厘米,刺角基部不明显粗大,腰角位置无刺角,丘状突起不明显,果喙不明显,果颈高1毫米,径4-5毫米,内具1白种子。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产地生境

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水域;中国各地有栽培。日本、朝鲜、印度、巴基斯坦也有分布。 生于湖湾、池塘、河湾。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不耐霜冻,从播种至采收约需5个月,结果期长1-2个月,因此要求无霜期在6个月以上地区才能获得丰产。开花结果期要求白天温度20-30℃,夜温15℃。

繁殖方法

(1)直播:水深在3.3米以内的浅水面多行直播,长江流域在清明菱种萌芽时播种。

播种方法有撒播和条播两种,大水面以条播为宜,先按菱塘地形,划成纵行行距2.8-3.3米,两头插竿牵绳作标记,然后用船将种菱沿线绳均匀撒入水中,播种量与密度视品种和水面条件而异。大果品种,瘦塘、深水塘和未种过菱的塘宜密;小果品种,肥塘、浅水塘或连作塘宜稀,一般每亩水面用种菱20-25公斤。

(2)育苗移栽:水深在3.3米以上,直播出苗困难,芽细瘦弱而产量低,必须育苗移栽,长江流域春分至清明选避风,水位较浅,土壤肥沃,排灌两便的池塘作苗池。按行距1米见方点播育苗,每亩用种量65-90公斤,可供8-10亩菱塘使用,播种时控制水深85-100厘米,菱苗出水后,逐渐加深水位进行锻炼。播后2-3个月后(芒种至小暑),菱苗主茎达2.3-3米以上,已生有小菱盘(约10多片叶)时栽植,从菱田拔取苗后,堆于船上,两人操作,一人将8-10株菱苗盘成一圈,用小绳扎好,按穴距放入湖中,另一人用长柄菱叉叉住根部小圈插入湖底土中,菱苗结绳的长度以苗充分生长后能浮出水面为度,菱苗绳固定易于成长。栽植密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土壤肥沃,水位较浅,每穴5-8株,穴距1.4-1.6米见方,如水位较深,可增加每穴株数至10-13株,穴距2.3-3.3米见方,以增强抗风能力。华南地区采菱后,从9月至翌年2月即可播种育苗,育苗时把菱种放在浅水塘中(6-10厘米),利用阳光保温催芽,每隔5-7天换水一次,发芽后移至繁殖田,茎叶长满后分苗定植,定值时截取33厘米长菱苗,按行距1-2米或1.3米见方,每穴3-4苗。

栽培技术

土壤耕作

菱稍能耐深水,菱塘宜选择水深1.4-1.6米,避风、土质松软肥沃的河湾、湖荡、池塘或活水河道。如湖荡的风浪较大,只要不在风口,并注意固扎蔓垄保护,也可种植。种植前,必须清除野菱、水草、青苔和草食性鱼类等。

塘田管理

菱苗出水后,要在菱塘外围扎菱栏,一般用毛竹每隔5-7米,打一桩高出水面1米左右,两桩中间拉一草绳,每隔33厘米再扎水草,即成为活的防波堤。10亩以上大菱塘,每3-5亩再扎一条横垄,5-6月间菱叶满布水面后,每隔7天翻盘一次,其方法是用菱桶乘人,从每隔1.6-2米之菱叶间划过,使空气透入水中,以免菱的花叶腐烂。菱塘一般不施肥,开花期喷2%过磷酸钙2-3次,使菱皮变薄,增进品质,产量也可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