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半丁繼承了以吳昌碩、任伯年爲首的“海派”特點,又將其帶到北京,在“京派”範圍內逐漸變化,最終形成了與齊白石大寫意相對應的小寫意畫風,世稱“陳派”,影響深遠。2014年北京翰海春拍上,齊白石、陳半丁作《搔耳圖》以1265萬元成交。

陳半丁(1876—1970)生於浙江紹興柯橋鎮,名年,字靜山,號半丁,齋號甚多,常用的有敬洗堂、飲雪廬、五畝之園等。陳半丁祖上自明末起世代以行醫務農爲業,家境貧寒。其年幼時即父母雙亡,生活坎坷。15歲時,陳半丁在蘭溪一家錢莊做學徒時,開始接觸筆墨,自此一發不可收,其自述“嗜書畫入骨,飢餓猶不顧也”。

陳半丁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寫意花卉師承任伯年、吳昌碩,又師法陳淳、徐渭、石濤、李復堂、趙之謙諸家。書法以行草見長。作品有《盧橘夏熟》、《高枝帶雨壓雕欄》、《惟有黃花是故人》等。1956年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有《陳半丁畫集》、《陳半丁花卉畫譜》、《當代中國畫全集·陳半丁》行世。

陳半丁繼承了以吳昌碩、任伯年爲首的“海派”特點,又將其帶到北京,在“京派”範圍內逐漸變化,最終形成了與齊白石大寫意相對應的小寫意畫風,世稱“陳派”,影響深遠。“陳派”之花鳥溯源青藤、白陽,同時對石濤、惲南田、揚州八怪等均有廣泛涉獵。從其作品來看,1920年代初期以前純擬各家者較多,筆墨淡雅,形神俱佳。1920年代中期以後,多是以缶翁之意出之,參己意加以變化。到1920年代後期,已漸遠缶翁的狂放重拙,而一變爲清秀、瀟灑,即便是濃豔,也有超逸之氣。到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陳半丁已初步形成了自家風貌。從1930年代初到1940年代,其作品風格瀟灑、古雅,極具書卷氣。一方面,他在博採諸家的同時,對陳白陽的研究最深,吸收借鑑也最多;另一方面,他到了北京以後,書法開始由碑入帖,由專師吳昌碩到轉學“二王”、董其昌等。這一時期的風格,以融合吳昌碩、陳淳爲主調,均以己意蘊化而出。1950年代至1960年代,其雖有乘興揮灑、筆墨酣暢淋漓之作,但更多地漸趨拙樸、厚重、含蓄、溫潤,呈現了柔厚敦的境界。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給予了陳半丁極高的禮遇,並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他與齊白石合作的《松石牡丹》圖作爲國禮由毛澤東簽名贈與印尼總統蘇加諾,據說這是唯一一幅有毛澤東簽名的畫作。蘇加諾去世後,此畫輾轉流回中國,後在北京翰海2005年春拍上亮相,並以2035萬元高價成交。2011年北京榮寶春拍中,陳半丁、齊白石合作《花鳥四屏》以324.8萬元成交。2014年北京翰海春拍上,齊白石、陳半丁作《搔耳圖》以1265萬元成交。陳半丁字畫鑑定交易諮詢 18017603862 同微信 阮先生。

如今,隨着學界和藏家對於陳半丁藝術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對於中國近現代藝術史的正本清源,其作品的市場行情或許將會逐漸實現價值迴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