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近年來大力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和糞便一體化生物處理模式,不僅成本低、投入少,而且無二次污染、污水可循環利用,成功解決了山區丘陵地帶農村廁所改造及生活污水處理難題,打造出廁所革命新的“齊魯樣板”。而萊蕪區推廣使用的一體化生物處理方式,能將糞便和生活污水一併處理,並且設備佔地面積小、施工簡單、成本低、無二次污染,成功解決了山區丘陵地帶農村廁所改造及生活污水處理難題。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蒼蠅蚊子嗡嗡叫,又臊又臭滿庭院”。這是昔日農村老式廁所的真實寫照,也是農村環境的一道傷疤。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近年來大力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和糞便一體化生物處理模式,不僅成本低、投入少,而且無二次污染、污水可循環利用,成功解決了山區丘陵地帶農村廁所改造及生活污水處理難題,打造出廁所革命新的“齊魯樣板”。

走進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棲龍灣村,乾淨的村道旁,一排排小洋樓整齊地排列着。

村醫劉慧的家,緊挨着村口。兩層小洋樓,二樓居住,一樓辦公。在“居住區”,洗衣機、熱水器、抽水馬桶一樣不落,“跟城裏沒啥分別”。

劉慧:以前的老房子髒亂差,沒有排水設施,洗了衣服以後往院子裏一潑。以前哪撈得着冬天在家洗個澡啊。現在有浴霸,冬天可以在家洗澡。現在衛生條件,跟市裏沒什麼分別。老人也覺得是享福,和他的親戚朋友說起來,覺得很自豪,質量高,檔次高。

劉慧家門口的綠地上,各種野花開得正盛,一眼噴泉靜靜地流淌,澆灌着周邊的花草。村支部書記鄭靚說,這個看起來清澈透明的噴泉,其實是村裏處理過的“污水”。

鄭靚:咱村農村污水處理,是利用生態級集中污水處理。生活污水包括廁所、廚房的水,通過污水管道,到達污水處理池,通過五級污水處理,水達到一級A類標準。這個水可以用來養殖,也可以用來灌溉農田,社區灌溉全部用污水,污水基本不外排。

棲龍灣村是個移民村。2010年,異地搬遷的村民,搬進了集中居住的樓房小區。但這些樓房遠離城區,糞便和污水如何處理成了老大難問題。

鄭靚:小區搬過來以後,污水處理是個很大的難題。剛開始,每個樓後都建上了街糞坑、化糞池,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每到夏天,天一暖和,整個村還是臭烘烘的。

村支部書記鄭靚介紹說,2012年,村裏建起了生活污水生物一體化處理設施。各家各戶的糞便污水經過管道,彙集到村口的生物處理池,進行生態化處理,既避免了傳統改廁模式中後期糞便的抽取以及二次污染問題,又能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

鄭靚:這個處理系統非常好!每天24小時全自動運行,通過生物介質進行處理,生活污水每天處理72噸。五級處理,每個罐裏面都有生物介質,一級比一級處理得乾淨。糞便和污水通過生物介質分解了,分解以後變成水了,不產生固體垃圾,出來的都是水。

看起來污穢不堪的糞便和污水,是如何被分解,並變成乾淨清澈的灌溉用水的呢?

在負責工程建設的生態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軍指着一個“迷你版”的玻璃鋼罐體告訴記者,埋入地下的罐體分爲四部分,前三部分會加入不同的微生物菌劑,糞便和污水被微生物“喫掉了”,代謝成中水。

王軍:所有的糞便,包括污水,相當於微生物的營養源,都進入這個厭氧沉澱池,裏面有厭氧菌,進行初步調解、疏化、降解,像大腸桿菌在這個裏面已經降解了;這個是缺氧……;這個是耗氧……通過厭氧、缺氧、耗氧處理,所有菌劑的活兒都幹完了,就成爲中水了。

集中居住的小區污水統一收集處理,那一家一戶分散居住的農戶,糞便和污水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在羊裏鎮城子縣村,記者發現,這裏家家戶戶門口或院裏都有四個井蓋。跟常見的化糞池不一樣,蓋子周邊乾乾淨淨,沒有一絲異味。打開一看,第一個井蓋下全是糞便污水,流經三個井蓋後,最後一個井蓋下是緩緩流淌的清水。

村支部書記朱建波:這個是自流式的,廚房裏,廁所裏,洗衣機裏的水,都通到這裏來,然後進入第二個……,污水處理淨化,滿了以後,自己流到邊溝(明渠)裏。

村民院子的地下,如今也是“管道縱橫”:旱廁改成了抽水馬桶,廁所的糞便和浴室、廚房、衛生間的水,都通過管道流進了門口的生物處理池裏。村民們高興地說,現在,每家每戶都有了自己的“小型污水處理廠”。

記者:之前都是怎麼處理?

村民朱文娟:以前安一個池子,自己抽。兩三個月抽一次,以前那個味很大,這個乾淨。

村民陶少虹:那時候都是欄坑(旱廁),往地裏挖糞,夏天蒼蠅蚊子都有,也有異味,孩子們不喜歡,現在小孩感覺也挺好。

記者:誰給裝的?

村民朱文娟:政府和公司給裝,沒花錢。

在推進廁所革命的過程中,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在已經建成或即將建設的集中居住區,推廣地埋式生活污水生物集成處理系統,像棲龍灣村;對面積開闊的平原地區,採取單戶模式,比如城子縣村;同時,還對地形複雜、難以開挖的偏遠山區,採取聯戶處理模式,利用管網收集污水實現集中處理。

濟南市萊蕪區住建局負責人介紹,前期在8個村莊和56個集中居住區先行先試,未來將在全區全面推廣。

濟南市萊蕪區住建局負責人:在試點基礎上,對口鎮、高莊街道未改造的93個村,水源地涉及的22個村、2.3萬戶居民直接安裝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2019年12月底前完成設備安裝並運行。對剩餘村(居)已改廁農戶,根據羣衆意願逐步升級改造,對未改廁農戶,直接安裝一體化設備,力爭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全部改造任務,實現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全覆蓋。

據瞭解,在其他地區的廁所革命實踐中,一般採用傳統的雙翁式和三格式化糞池,對容水量有嚴格的限制,廚房和洗浴用水不能進入,並且需要定期抽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人力成本也高。

而萊蕪區推廣使用的一體化生物處理方式,能將糞便和生活污水一併處理,並且設備佔地面積小、施工簡單、成本低、無二次污染,成功解決了山區丘陵地帶農村廁所改造及生活污水處理難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於法穩表示,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的探索,打造了廁所革命領域的一個“齊魯樣板”,不僅在山東,在全國範圍也可以起到引領作用。

於法穩:第一,它把生活污水和改廁一體化處理,避免像過去兩套設備去處理。第二,它實現了整個污水處理的最終利用,不像過去改廁,需要二次抽取,避免了二次污染、成本增加的問題。像過去的模式,我個人認爲只是改造了廁所衛生,只是廁所革命的一個“點”,而對廁所出來的水並沒有治。而這個污水和廁所一體化處理之後,不但注重廁所範圍內衛生的治改,更注重了“面”的治。這種模式纔是地地道道、徹頭徹尾的廁所革命。

記者編輯:紀翔、馬嘉

統稿編輯:劉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