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无到有,《我是唱作人》打开的音乐综艺全新局面正在渐入佳境。上周五,上半季尘埃落定,唱作人梁博、曾轶可、热狗分取决赛三席位置;惊艳或遗憾,又会伴随下周迎来的下半季,看点继续升级。定位于“华语唱作人生态挑战节目”的这档节目,完成的不只是几个人、几首歌的舞台再定义,贯彻其中的多维“挑战”,目光倾注的是整个华语音乐生态壁垒的破局。复盘《我是唱作人》上半季的表现,这场关乎唱作人的“挑战”,既是一个阶段性的全胜终点,也是一个燃点原创音乐之火的新开端。

文 | 喜萌

这一期《我是唱作人》,让无数观众格外揪心,离开舞台的人数由1、2,增至3。而他们面对的,是最终总决赛前夕的“定论战”。

5月10日,《我是唱作人》第五期迎来上半季赛事决赛,王源、汪苏泷、萨顶顶遗憾离场,梁博、曾轶可、热狗则跻身分取总决赛的三张门票。

比起春天这个季节的明媚和温存,在今年春天亮相的这档《我是唱作人》,似乎提前把所有人带到了夏天的火热之中。赛制很刚,比拼很热,所有的关键词都围绕着“原创音乐”而铺展。若干位唱作人、若干首风格迥异的原创音乐,牵动着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心思。比起传统视野里音乐综艺留给人们的气质印象,《我是唱作人》向唱作人、向传播、向华语音乐生态发起的“挑战”,无疑留下了许多惊艳瞬间。

上半季余热未散,下半季8位首发唱作人蓄势待发。在这样一个分界点上,对内在于这档节目的“挑战”的审视,其实还有许多启示值得发散。

挑战“唱作人生态”

唱作人和听众都需要走出“舒适圈”

近年来,对华语乐坛一直“吃老本”的沉珂,诟病的声量渐响。一方面,原创音乐的生存环境相对严峻,唱作人的发展空间有局限,作品层面的“新经典”亦是难寻;另一方面,即便音乐类型在当下已经高度多样化,但听众间的审美壁垒却越来越高,甚至产生了“音乐鄙视链”,原创音乐的出圈之路越发艰难。

对这种现状的洞悉,构成了《我是唱作人》的逻辑原点;而归根结底,行业的乏力源自于原创音乐传播方式的封闭。“除了OST和短视频,我们觉得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了现在音乐传播最重要的一个形态,有待于进一步被发掘。”爱奇艺副总裁、《我是唱作人》总导演车澈这样认为。

让一档节目激活原创音乐市场生命力,这是史无前例的。而创作《我是唱作人》的过程,也是向既有“唱作人生态”发起挑战的过程。《我是唱作人》试图构建的是一个关于音乐的理想发展生态,肃清偏见、回归创作本位,一切都用唱作人的音乐表达来说话。

向当下大数据构建的封闭音乐生态发起“挑战”,利用“反算法”逻辑让人们尽可能在集中的时间内听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新品原创音乐,让这些不断涌现的华语新歌生成更多活力,重回黄金年代的音乐关注度和讨论度。在上半季阵容里,唱作人的背景、经历、性格乃至于音乐风格、音乐态度都迥异,重态度、重原创的热狗、梁博、曾轶可;偶像选秀出身的歌手毛不易;亟待甩掉流量、爱豆标签的王源、陈意涵;想要摆脱音乐风格局限的高进和汪苏泷;常常被误读的萨顶顶……进驻《我是唱作人》的唱作人,话题性也是他们的音乐个性,或打破或重建,好的音乐不会被任何标签束缚。

“圈子让我们更专业,圈子也让我们更狭隘。”事实上,《我是唱作人》首期节目播出后,部分观众已经开启了这份思考。有网友感慨:“真的对王源有新的认识,有野心有目标,年轻,真好。”而在这个舞台上,王源也用一首《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来撕掉自己的标签,他说“你们可以不喜欢我的音乐,但不要因为我是王源而否定我”。

个性迥异的唱作人带来个性迥异的新唱作。在播出之前,也有不少人质疑这些风口浪尖的唱作人能否被市场买单,能否经得起这场颠覆性挑战的打磨?但行至五期,结果可以说话。《我是唱作人》联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节目推出的音乐作品零时差同步至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上半季节目中诞生38首原创单曲,霸屏各大音乐榜单。第五期播后,QQ音乐流行指数榜TOP11中,《我是唱作人》首发单曲占据4席;同日的酷狗音乐飙升榜,王源、汪苏泷、梁博的新歌位列热门前十,其中王源《滚烫的青春》占据第一位。

在分众化与个性化越来越明显的当下,用一个舞台和一首歌想要穿透全民确实不易。然而,《我是唱作人》让人们看到了它的能量和野心。开播至今短短一个月,《我是唱作人》已然成为了一档原创音乐向年轻人发声的“扩音器”,8位首发唱作人以及1位补位歌手的新歌像是“长”在了听众的歌单里,成为原创音乐传播链条上重要的一股新势力;而这股势力,构建起的也会是一个全新的唱作人生态。

挑战“话题”:

严肃VS有趣,来自硬核“角斗场”的惊喜

国产综艺上一次倾注于原创音乐并获得全胜的节目,还是多年前的《中国好歌曲》。其实,节目要破圈传播,与原创音乐要破圈传播,是同频共振的。这也不难理解,在华语原创音乐不断陷入困境的当下,以“原创音乐”为名的节目并不是一只所有人都能吃的“螃蟹”。要克服对华语原创的“偏见”,要重塑观众对华语原创的期待,这样的挑战很难,首先就难在如何让音乐真正形成话题、形成全面讨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是唱作人》选择迈入这一竞技场,挑战原创音乐在国民中的话题度,俨然是一个大胆之举。对上半季5期节目的观察,可以发现其底气之一就来自于“硬核”的赛制设计。对于带有竞技元素的节目,赛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开播以来,《我是唱作人》在赛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一直备受行业内外的关注:有特色,却也足够残酷。

Demo互听环节,唱作人对于彼此作品带有“偏见”的主观点评相当出彩,展现了业内人士对歌曲主题的不同理解和创作态度,让节目的对抗性得到了强化。同时,节目每期的淘汰规则都在变化,第二期淘汰1人,第四期淘汰2人,第五期淘汰3人。反套路和充满压迫感的赛制,让竞技成为激活创作的一部分,充分激发唱作人不服输的精神以及更多可能性,同时也为节目营造了更多的冲突与悬念,构成观众的全新看点。

当然,赛制规则只是节目的一部分,这背后更多反映出的是整个节目制作理念和手法的升级。《我是唱作人》在“听鉴”音乐的过程,本身也有了更多舞台演绎之外的真人秀叙事价值。而这种价值,又返身反哺更多“意料之外”给观众,带来这个舞台上反看点的看点。

例如,第一集热狗入场后,王源感慨,“如果有机会,要跟狗哥取取经”。这句看似无意的话语,开启了王源与热狗在节目中各自对音乐较劲的态度。王源首场就选择热狗,结果输了。但到了第二场,王源依然选择了热狗,“成年猛虎”向对手宣言《吆不到台》,喜提“刚哥”称号。同样地,连续两场输给梁博的汪苏泷,用《不服》找回了主场。这些看点之外来自个人的选择,恰恰也构成了赛制变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为节目输出着更多有态度、有力量的表达。

唱作人面对音乐极为严肃,但《我是唱作人》也采纳了真人秀的叙事来勾勒唱作人“有趣”的一面。在上位区候场,热狗对小木马情有独钟,梁博却觉得很奇怪,如果只是单一的把两个人的对话剪出来,好像也并没有看点。但剪辑师用快切镜头、重复台词的方式,制造冲突感,“鬼畜”的手法让“还蛮好玩的”与“很奇怪”两句充满情绪。再如,汪苏泷在中位区猜测下一个要来的人,说“不希望梁博老师来,因为他很难聊”,下一个镜头顺势接上隔壁梁博与毛不易双双沉默的画面,一秒“石锤”梁博确实难聊。这是一种剪辑师与汪苏泷的互动——无言的剪辑与汪苏泷呈现出“捧哏与逗哏”的细节看点。

在一档侧重音乐叙事的节目里,这样的围绕个体的结构性叙事(惊喜、搞笑)占比并不大,却凭着“在点”的节奏,成为了节目破圈的一个出口,在音乐之外为节目成功输出众多话题讨论。不少网友发问:《我是唱作人》是一档搞笑综艺吗?豆瓣网友甚至为节目开设了“我是唱作人—搞笑综艺石锤(名场面合集)”帖。

而五期节目过去,音乐和话题相映成趣,共同成就了《我是唱作人》的全民热度:话题微博近4000千万讨论、突破35亿的阅读,10763位观众在豆瓣为节目打出了8.1分的高分成绩,近70%的知乎网友推荐了《我是唱作人》,据清博指数数据显示节目相关媒体“自来水”阅读总热度近200万……这些亮眼的数据都在向观众印证,好的音乐传播+好的节目传播,发起的挑战无往而不利。

挑战“华语原创音乐”:

唱作人,为何而“唱”?为何而“作”?

什么才是优质的原创音乐?这个问题,做音乐综艺的节目组在思考,写歌唱歌的唱作人在思考,甚至连听歌的人都在不断追问。

事实上,音乐作为一种主观的感情表达和审美体验,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出定义一个普适的定义来阐释什么是“好”。但建立了一整套工业标准后,音乐的差异始终会体现在不同的时代气质、个性表达或者人文关切。唱作人成就的音乐作品,看似是一瞬间灵感的迸发,实际可能是一个困扰他们很久的问题,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亦或是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

《我是唱作人》构建的便是这样一个关乎情感和思考的出口,而它试图“挑战”的,也正是华语原创音乐界这一整套看似不言自明的“体系”和“标准”。

作为华语说唱的先行者,热狗用热血的《改变》告诉所有迷茫的人,做好自己最重要;不言不语的梁博,有的只是对音乐的纯粹追求,用音乐讲自己的故事,才有了《曾经是情侣》质朴却也惊艳的诠释;毛不易的歌曲温暖、抚慰人心,一首《小王》唱给过去那个不如意的自己,动容了无数听者;高进的《南风》唱的是自己的阅历和沧桑;王源《吆不到台》《姑娘》道出了18岁少年的倔强和憧憬;《流言》《不明物体》归于一个大母题之下,曾轶可唱给每一个在人群落单的人,告诉他们有同类依然在感同身受……每个唱作人最终想传递给观众的,是感受真实、坚持自我、热血追梦,发现生活最真的美好与感动。

回归到《我是唱作人》这档节目本身,除了向观众传递出“希望、勇敢和美好”的理念,其更大的价值在于将当前音乐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揭示出来,从而以最大的勇气去走近华语乐坛所面临的真实困境。一方面让大家开始关注和讨论原创音乐,另一方面让原先有固定喜好取向的观众,甚至唱作人,抛开刻板印象,以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包容、理解不同类型的唱作人及其作品。在这一层面上,为华语原创音乐的创作“造血”、为华语原创音乐的审美“纠偏”,《我是唱作人》发起的这场全面性的挑战,对整个音乐行业的直接推动作用是显著的。我们乐见于这样的节目可以更多涌现,以点带面,完成对音乐表达和音乐审美的重塑。

根据这一期节目的预告,下半季的舞台会让我们看到更多唱作人的模样:“仙范儿”的常石磊,“出世”的白安, 很燃的白举纲,年轻潮的钱正昊,有态度的周笔畅……在demo互听环节,new Music和old school的观念battle就已经开始,对于音乐作品“工业派”和“感觉派”是否可兼顾,也有各位唱作人的思考和讨论……

《我是唱作人》搭建了一个舞台,让更多唱作人抛却杂念、回归初心;也搭建了一个讨论平台,为原创音乐发声。很显然,这些对于想要打破发展僵局的华语原创音乐来说,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比起节目未播前人们对阵容和作品的存疑甚至不看好,这场关乎唱作人生态的“挑战”,在已经落幕的上半季中无疑是成功的,留下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都让我们看到一档原创音乐节目的更多可能性。至于还留有无数悬念的下半季,《我是唱作人》即将发起的“挑战”又会有什么全新颠覆?虽然尚且未知,但是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