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一座躺在煤海上的資源型城市,60多年的煤礦開採史留下的不僅僅是污染“圍城”,還有230平方公里塌陷區的“生態之殤”和產業結構單一、偏重的轉型發展難題。

而近年來平頂山在開展精細治污、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行動的同時,主動調整產業結構,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探索實現綠色生產,使得昔日被灰塵籠蓋的中原煤城正闊步向“綠色”轉身。

石頭縫裏栽樹不容易

初夏的平頂山郟縣西蛇山上,一道道梯田從山腳層層盤旋而上,馬尾松、油松、側柏……在濛濛細雨中青翠欲滴,生機勃勃。

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裏還是一座被挖得千瘡百孔,地質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荒山禿嶺。

爲修復礦山之傷,一條“區內修復,區外補償”新路子在郟縣探索實施。“區內修復”即要求礦山企業在採區內,進行復土復綠,沒有采盡、沒有完成生態修復的,一律不得再開新坑口、新採面;“區外補償”即要求礦山企業在完成礦區內恢復治理任務的同時,充分利用冬春有利時機,把礦區邊沿周圍500米(左右)範圍納入義務植樹區,全部植樹造林。

“石頭縫裏栽樹不容易!一開始,我們拉水上山,一車水只能澆400棵樹,鄉鎮幹部輪流上山給大家做飯。還是老百姓們辦法多,在山上開挖了天然蓄水池,有了水,咱的樹明年一定綠油油!”指着不遠處的羣山,西蛇山所在的茨芭鎮鎮長劉世傑動情地感慨。

就在去冬今春的植樹季節,該縣組織社會各界力量,累計投入1.2億元,完成恢復治理及生態補償2.04萬畝。

在平頂山寶豐縣,全縣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工作思路,吸納社會資金1.73億元在礦區實施林果規模建設,種植核桃、櫻桃等果樹1000畝,使得過去髒亂差的工礦廢棄地搖身一變成了風景秀美的“花果山”。

復綠、增綠的同時,一場工礦廢棄地修復的攻堅戰也在全市打響。在寶豐縣張八橋鎮工礦廢棄地復墾整治項目處,記者看到,不遠處村民們的新居整齊劃一,工礦廢棄地已被拉來的客土所掩埋,下一步的耕地平復正在緊張進行。

縣城美了,鄉下的環境也變了

作爲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平頂山曾是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之一,環保形勢嚴峻。2015年,因環境問題特別突出、顆粒物濃度指標長期居高不下,平頂山市副市長被河南省環境保護廳公開約談。

而到了2018年,平頂山市PM10、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目標完成比例同比改善幅度已從全省墊底分別提升至全省第7、9、8位;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爲100%,並列全省第1位,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打好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平頂山市委書記周斌說,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實施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纔能有力推動全市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統一的綠色發展,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羣衆生活更幸福。

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微型監測站……平頂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可謂是滿滿的科技感。爲了改變空氣質量落後局面,科學治污,平頂山市聘請專家團隊成立了大氣污染防治專家組,依託先進技術,輔助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污染源地圖”就是其成果之一。

“污染源地圖”即通過利用無人機對市區進行航拍,在發現新污染源的同時結合已知信息,將市區的污染排放源全部在地圖上標註清楚,並根據污染輕重標註了不同的顏色。

“這樣主要是爲了便於分析研判,”專家組成員張鄧毅介紹說,空氣質量的變化與污染源息息相關,清楚掌握各個污染源的地理信息後,結合微型監測站及氣象信息等數據,可以做好管控措施指導和各項提醒工作。“一旦某一地點污染指數偏高,結合地圖,專家組可以精確分析出污染源。”

除此之外,平頂山環保工作還在精細化上下功夫,由集中力量治“大害”到生產全過程精細治理。

在平煤股份二礦院內,佔地4800平方米的封閉式儲煤場投入使用,這意味着臨時週轉的煤炭也告別露天堆放,煤塵污染被降到最低。

“縣城美了,俺鄉下的環境、空氣質量也發生了變化,冒煙的企業沒有了,颳風下雨時的煤塵和煤泥也沒了。”常年在省會鄭州工作、回到老家平頂山老家的張先生如是感慨。

減法與加法

曾經,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互爲掣肘。如今,平頂山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綠色內涵。

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壯大實體經濟、做好“加法”的同時,平頂山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上做“減法”。近3年來,平頂山化解煤炭過剩產能518萬噸,取締“地條鋼”等違法違規產能20萬噸,關停落後火電機組36萬千瓦,整治取締“小散亂污”企業9788家。

在河南康龍實業集團的種植基地,每100畝地便有一個千頭育肥豬生產線坐落其間。豬舍內,生豬產生的糞污經過處理,用於農田灌溉,而地裏長勢喜人的飼料糧便是生豬的“美食”。目前,全市已建成千頭育肥豬生產線300多條。

按照循環農業盤活存量、品牌農業調優存量、協同農業擴大增量的戰略,平頂山在全域內探索出一條以畜牧業爲龍頭、實行農牧結合、全面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新路子,帶動綠色種植、生態養殖、農產品加工一體化經營,成功創建國家首批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

而依託青山綠水, 平頂山還發揮“山、佛、湯、寺、衙、湖”等資源優勢,編制完成了《全域旅遊總體規劃》,打造全域化、全要素、全產業鏈的文化旅遊發展格局。

2018年,平頂山市三產增速達9.3%,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47.5%。昔日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的平頂山,如今第三產業帶動能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正由偏粗、偏短、偏重向綠色高端智能化轉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