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家居賣場選擇性遺忘的“物流配送”業務,如今正被回頭重拾起來。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家居物流配送都不是賣場的關注重點,因爲其與賣場的招商、擴張基本無關,也就難言厲害關係了。不過,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家居物流配送這個行業痛點,如今卻與賣場的利益密切相關。

“散兵遊勇”時代

曾幾何時,當消費者在買完傢俱之後,是要自己想法把傢俱運回家的。於是乎,賣場周邊總有一批安裝送貨師傅在等活。那時應該是屬於傢俱經銷商的幸福時光,不用想着怎麼賣產品,只要能倒騰到傢俱就行。

時代在進步,隨着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傢俱經銷商們開始想着通過增值服務來獲客,比如免費送貨、免費安裝。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裏,多數傢俱經銷商的手機通訊錄裏,總是會留一些安裝師傅的電話,一旦拿到訂單要送貨,就開始找師傅做活。

這種模式甚至一度持續至今。

國內的傢俱產業發展多年,從設計、選材、生產、銷售,都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唯獨到消費者“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安裝環節,掉了鏈子。消費者想要享受的美好家居生活,也得靠被市場稱之爲“散兵遊勇”的人來實現。

經銷商不是沒想過改變。但從目前來看,經銷商的操作模式無非以下兩種:

第一種,實力雄厚的經銷商或是品牌實力大的品牌,多數都擁有自有配送車輛,同時招聘專職的配送安裝人員,這背後基本靠的就是訂單量來支撐。

第二種,對於實力一般的經銷商而言,配送安裝人員則多不固定,一般都是有配送訂單後,再找相熟的安裝工人。

除了經銷商,想要整合家居物流配送的還有傢俱企業。出發點很簡單,企業做大做強了,物流配送自然也應該高大上,這樣才能配得上品牌的檔次。對於部分採取自營模式的企業來說,自建物流配送體系更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過,即使是國內的大型傢俱企業,自建物流配送體系,也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

多年之前,某東北知名實木傢俱企業,就在全國各個銷售大區自建物流體系,自建倉儲,單個城市採取自營車隊模式,且對安裝師傅進行公司化管理。

看似完善的體系背後,面臨的卻是車輛運輸效率低下、人力成本支出高昂的問題。

如今,能夠堅持這種模式的傢俱品牌屈指可數。

賣場初折戟

家居配送安裝領域,不管是傢俱經銷商還是傢俱企業,都未形成所謂的“標準化”和“體系化”。而作爲家居流通體系的重要一環,家居賣場也不是沒有動過“物流配送”服務的心思。

有地方家居賣場就曾想過要在傳統的品牌招商、日常經營、營銷推廣之外,再多加一項倉儲物流服務。

賣場的出發點有兩個:

第一,對於賣場自身推廣而言,爲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賣場聯合經銷商,開始向消費者承諾越來越多的服務。傳統的家居“三包”逐步升級到“五包”(包物流、包送貨、包上樓、包安裝、包退換)。

但是,對於賣場而言,向消費者承諾的售後服務,基本都在“最後一公里”卡了殼。經銷商供貨不及時、產品送貨出現質量問題、安裝過程中出現問題等等,最終導致的糾紛,都需要賣場協調。

這種情況下,按照賣場的思路,如果建立統一的倉儲物流,由賣場統一送貨安裝,對於提升賣場的美譽度大有裨益。

第二,對於賣場招商經營而言,經銷商在選擇賣場的過程中,首先看中的是其市場輻射能力,但是在龍頭賣場的擴張過程中,其他賣場不可避免的會面臨市場分流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如何爲經銷商解決其他的“痛點”,則是招商的關鍵。

而倉儲配送,則是最顯眼的一個“痛點”:除了少數實力雄厚的經銷商,大量的經銷商實力有限,部分由於沒有充足的訂單支撐,甚至只能依靠兼職安裝師傅完成產品的上門安裝。這種模式費時費力不說,還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此外,選擇價格合適、交通方便且安全放心的倉儲,更是讓不少經銷商頭疼。如果賣場能夠出面解決這個問題,自然能夠爲招商加分。

但是,等到真正落實的時候,卻發現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第一,商戶體系難統一。傢俱經銷商畢竟存在流動性,統一倉儲配送過後,一旦經銷商在賣場撤店,後續貨物如何處理,以及處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產品損壞,都成了問題。

第二,送貨標準難實現。涉及到配送安裝環節,賣場才深感“水深”。以最簡單的發車線路爲例,車廂產品如何擺放,如何降低空車率等等,都對賣場的運營成本形成考驗。

第三,破損問題難協調。賣場自建倉儲,要協調好兩大環節,第一個是廠家發貨接收環節,第二個就是“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安裝環節。期間出現的丟件、破損等問題,都容易引發多方糾紛。

產業鏈補缺:標準+第三方+自營

如果不是家居賣場擴張,傳統的物流家居模式甚至還會繼續維持原樣。

家居賣場擴張,直接帶動了賣場的品牌升級和服務升級,傳統的配送安裝模式卻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因爲對於消費者而言,在賣場買了產品,最後物流服務出了問題,賣場責任難免。

面對激烈的競爭,賣場不得不重新加入“物流配送”大軍之中。

而從目前來看,國內龍頭家居賣場,已率先開啓了家居物流配送方面的“軍備競賽”。從具體模式來看,制定配送標準、引入第三方合作,抑或是自建營運體系,均有之。

第一,制定配送標準。只制定標準,而非“親自下場”,在提升服務品質的同時,還能避免大額的成本投入。

例如紅星美凱龍,此前就通過構建完善的商戶信用分級管理體系,其中就包括質量、送貨、履約等行爲評價,通過對每個進駐商戶進行信用評定並向消費者公示,以提升賣場在家居配送安裝的美譽度。

第二,引入第三方服務。同樣是紅星美凱龍,在制定標準的同時,還選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爲商戶提供家居物流支持,比如與居家通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9月,居家通獲紅星美凱龍5000萬人民幣的B輪融資。其背後,就是爲了進一步優化賣場在傢俱產品的物流、配送、安裝以及售後服務。

第三,自建物流配送體系。實際上,採取自營的京東模式也越來越得到家居行業的認同。

就在今年2月份,居然之家獲得阿里巴巴、泰康集團、雲峯基金、紅杉資本等16家機構聯合投資130億元,其中,阿里巴巴以及關聯投資方向居然之家投資54.53億元人民幣,持有其15%的股份,成爲居然之家第二大股東。

資本支持下,居然之家物流建設體系明顯加碼。公開消息顯示,居然之家目前在全國擁有近3000畝土地準備建設智慧物流基地,以打造傢俱大件物流系統,同時提供專業的安裝、維護、保養服務。

同時,2018年居然之家天津的物流中心也將投入使用,按居然之家規劃,未來家居工廠的貨都會送到居然之家的物流中心。

對於家居賣場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一系列動作,有市場人士就分析,家居物流當下面臨的“專業化”與“標準化”痛點問題,家居賣場介入後,解決好這個問題自然利好消費者。

但從更深層次來看,解決物流的同時也鎖住了企業和經銷商,“畢竟一個品牌總不能在一個城市開兩個倉儲。”從這點上來看,家居物流行業正成爲家居賣場新一輪寡頭之爭的着力點。

作者:譚小紅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轉發,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