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的词人,喜欢将唐人诗句化用到词中,他们巧妙的将唐诗划裁为长短句,不入痕迹的融入到词中,丰富拓展了唐诗的外延,更便于传唱。

宋初宰相寇准有一首宋词《阳关引》化用了整首唐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其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这首宋词咏别情,化用王维《渭城曲》而成篇。前三句脱化于“渭城朝雨浥轻尘”。恰春日清晨,宿雨初霁,尘土不扬,征人跨鞍待发。远望塞上草原,烟光渺渺,近听渭水低吟,分别在即,双方平添几分惆怅与伤感。

“征鞍”三句脱化于“客舍青青柳色新”,见柳色青越青,词人依依不舍,故折柳条以赠行者,以壮行色。“动黯然”二句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旬,写分别中二人黯然销魂,不知后会何期。

下片融化《渭城曲》后两句。词人虽别情满怀,然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唯殷勤劝饮,对酒当歌。再以个人之别提升至天下苍生,叹息别时容易聚时难。最后,词人劝友人“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从此以后,唯有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宋代较早的一首豪放词,写最壮阔,豪迈奔放,一洗唐五代词境小径狭的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