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耕耘,毛笔与方块汉字结合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艺术天地,这就是书法的传统艺术。由于毛笔柔软的特性,开始虽难于掌握,一经熟练,则提按顿挫,变化多端;轻重疾徐,皆成法度;燥湿浓淡,随心所欲;笔由心使,情感充盈。真草隶篆行,变化无穷尽。几千年来,数以千计的书法家,人人各有特色;数以万计的书法作品篇篇自成风格。奋笔疾书者,将自己的情感由笔端倾泻到纸上,满篇的墨字,便有了生命。

王羲之秉承魏晋玄学之风,书风便是一派飘逸俊朗,有清风明月,超凡脱俗之气质。后世奉为楷模,而唐太宗更是爱之若狂。 颜真卿忠贞不二,心地宽广,书风便是敦厚稳重,绝无跋扈之容。柳公权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书风则峻峭挺拔,傲骨嶙峋,有凛然不可侵犯之威严。米芾为人狂放不羁,外号米癫,书风则泼辣大方,不拘一格。赵孟频以宋朝皇室之身,而屈从大元,殊无节操,书风一派柔媚之态,绝少阳刚之气。这里,书法便是人生的写照。

五四运动以后,尽管“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的呼声愈来愈高,鲁迅等文学巨匠也一再强调钢笔较之于毛笔的便利、快捷,但是数千年的文化情结并不能就此一夜之间被人们割舍,况且她提供给人们的艺术享受可谓多多。于是激进如陈独秀者,在看到沈尹默亲笔书写的诗文后,仍不得不皱着眉头告诉沈氏:“你的诗文很好,字则其俗在骨。”沈氏经此一激,从此埋头于书法艺术的磨练,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师。

由毛笔而产生的书法这种东西,尽管今天已失去了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生命力是无穷的,它同方块汉字的存在,可以说是一奶双胞的关系。 那么这一切的一切,便都离不开毛笔这个东西。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笔为其首。

那位以一篇《别赋》、一篇《恨赋》轰传于世,以后却再无佳句的文学家江淹便因此而留下了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传说江淹晚年时,一日做梦,见一男子自称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这里已经很久了,请你现在还给我。”江淹伸手摸怀里,果然有一支笔,掏出一看,五彩缤纷,虽有些不舍,还是递了过去。醒来以后,从此才思锐减,不复 有佳句。人们想象中笔的神奇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