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方正富邦基金王健: 債券市場邁入“秋季行情” 降久期是當前操作思路 )

初見王健,這位剛剛迎來二寶的年輕奶爸總是爽朗地笑着,讓人很難聯想他是一個持之以恆寫下200萬字債券投資筆記的“狠角色”。

在公募行業的債券基金經理中,敢在利率債市場搏收益的基金經理並不多,能在利率債市場賺錢的基金經理更是少之又少,方正富邦基金固定收益基金投資部副總經理王健便是其中之一。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踩着債市牛市行情的尾巴,專訪到了這位年輕的利率債投資“老將”。

稱呼王健是利率債投資“老將”不無道理,記者在跟他交流的過程中一次次被震撼:十年債券市場研究經驗,200餘萬字債券投資筆記,週末無休、假期無休,十年如一日,王健保持着對宏觀政策和債券市場的貼身跟進,這也是他在利率債市場賺錢的依仗和底氣。

10年債券投資200萬字筆記

坐在方正富邦基金的會議室裏,王健帶着記者來了一次時光逆行,回到了2007年——王健的大學時代。在那時,王健感受到證券市場的狂熱,初次進入A股市場便嚐到了甜頭,隨後又被2008年股災澆了一盆冷水。

這盆冷水沖掉的不僅僅是當時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過分狂熱,還有王健選修[]第二學位的5000塊學費。“雖然虧得一塌糊塗,雖然第二學位也打了水漂,但是那次經歷讓我真正愛上了投資。”回憶起那段校園投資經歷,王健眼神中仍舊充滿美好。

憑藉着一篇《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的蹺蹺板效應》畢業論文,王健從數百名面試者中脫穎而出,順利拿到了包商銀行金融市場部的offer。王健回憶稱,當時的面試官對他說道,“你是100多個面試者中,唯一提到‘債券’兩個字的。”

王健無疑是幸運的,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便能把他的興趣、專業和工作三者完美結合;王健又不只是幸運的,他還是努力的,他對債券投資的狂熱持續到今年已經有十餘年之久,投資筆記則記錄了他對市場理解與反思,已積累200多萬字。

在包商銀行工作時,王健就開始了債券筆記的記錄,“其實在銀行工作,你看不看盤、做不做債券投資筆記,跟我的績效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王健坦率說道,“我做這件事情完全是出於自己個人的愛好,因爲我在做投資過程中賺錢或虧錢,就像打遊戲一樣,不斷戰勝自己,所以我就有了做筆記的習慣。”

200萬字的債券投資筆記,以至於王健每次從電腦上打開筆記的時候都要緩衝一分鐘。王健回憶起那段工作經歷,除了做交易員的本職工作外,還扛起了整個部門所有報表的製作,當時他在部門還有一個外號——“大表哥”。王健稱,“每個月的1號都要做報表,即使勞動節、國慶節、元旦節假期也不例外。”

從“大表哥”升級“筆記哥”

清楚每一筆投資背後的門道

節假無休做表格、堅持做債券投資筆記,王健對這份工作的評價只有一句話——“痛並快樂着”,堅持寫債券投資筆記近十年,身邊同事對王健的稱呼也從“大表哥”升級到“筆記哥”。

《證券日報》記者在跟王健的交流中發現,這段經歷帶給他的收穫也十分珍貴:堅持做報表後,他對於業務的理解更爲深刻,在買賣一隻債券後,他能夠馬上意識到這個債券是怎麼做賬的,精細到能知道借貸從哪個科目出賬,等等。

有這份底氣和信心,可以預料到王健會是偏激進的“選手”,在記者問及王健這個問題時,他也大方地承認了。不過,跟公募行業大多數債券基金經理不一樣,王健並未把過多的倉位配置到信用債上,而是憑藉着其對宏觀經濟環境的精準判斷在利率債上賺錢。

在利率債市場打拼十年,王健總結他的投資體系爲“一條主線,四個季節,十條原則”。毫無疑問,央行主導下資金面是王健投資思路中的唯一主線,不過,在王健看來,央行的貨幣政策實則是沒有“黑天鵝事件”或“灰犀牛”的——所有的貨幣政策其實都能夠通過細微的市場變化發現央行態度的轉變。

王健具體解釋道,今年2月份李克強總理罕見地解讀了1月份的金融數據,特別提到了“票據融資、短期貸款上升比較快。這不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資金‘空轉’等行爲,而且可能會帶來新的潛在風險”,王健分析稱,這其實已經放出信號,貨幣政策開始邊際收緊了,“但並非是真正的收緊,這實際上是央行在放水之後的‘觀察期’,債券市場已經進入秋季行情。”

王健所說的“秋季行情”實則是他投資思路中“四個季節”的第三個階段,也是債券市場行情從牛市行情後進入橫盤振盪期。在債券市場“秋季行情”中,基金經理的操作思路上應該是把持有債券的久期從“中長期債券”換成“中短期債券”,策略上由夏天的“買入持有”換成秋天的“波段交易”,由此來降低利率波動風險,同時擇機抓住交易性機會。

王健債券投資策略中的“十條原則”,是他十年投資歷程的經驗總結和人性反思。“其實我的十條原則裏邊,前五條全是抑制人性弱點的,這也是爲什麼好多賣方分析師看得很準,但做起來就很難的原因——知易行難”,王健認真說道,他的“十條原則”中包含着“不要回頭看”、“不做希望交易”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