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絕大部分的手機或是播放器在遇到一些特別喫前端的耳機的時候都會選擇增加一個耳放來提高推力、改善聽感,也就是發燒友所說的“捆綁play”。

不過現在的手機逐步取消了耳機孔,想捆綁可有點難度了,藍牙耳放應運而生。飛傲作爲國內一線品牌大廠,也是很早踏足藍牙耳放這一行列,一系列的藍牙耳放產品也很受歡迎。前段時間我們拿到了最新款飛傲BTR3藍牙耳放,它單純只是找回手機遺失的耳機孔嗎?

飛傲BTR3的包裝盒採用了白底黑字的簡約設計,包裝正面展示了其支持了apt-X HD、apt-X、ACC、LDAC集中主流高清編解碼格式,另外也支持了SBC和HWA,涵蓋了目前所有的藍牙編解碼格式,是目前最全面的一款藍牙耳放,對於未來設備升級也非常的友好。

拿出飛傲BTR3,鋁合金打造的精密機身小巧圓潤,全黑的機身加上正面2.5D弧度玻璃全覆蓋,讓其非常的精緻圓潤,雖然不能觸屏,但飛傲BTR3也毫不吝嗇在這塊玻璃上面增加了疏油層,如此小而美的耳放讓我在不使用的時候也有撫摸她的衝動。

飛傲BTR3僅在機身側邊保留了開關機、暫停播放、音量增減着四個按鈕,通過一些組合按鍵可以是實現喚醒語音助手、切歌等等操作,解決了部分高端耳機沒有線控的尷尬。

底部僅保留了3.5mm耳機接口以及一個Type-C數據傳輸/充電接口。

背夾採用金屬材質,我們可以把飛傲BTR3夾在揹包或者口袋外邊,也能勾起我們當年玩MP3時候一些情懷,日常方便我們使用耳放的時候切歌或是調整音量。僅26g的重量並不會對你出行產生負擔,日常放在口袋也幾乎是無感的存在,不過我還是喜歡把它夾在揹包或是口袋上面。

飛傲BTR3在正面弄了一小塊RBG顯示,對應不同的連接設備能顯示不一樣的顏色,比如說apt-X HD顯示爲黃色、AAC則爲青色,能讓我瞬間分清連接到設備傳輸的情況,雖然造成不了光污染,但也是科技感滿滿。

NFC連接可以說非常的方便了,比如手頭上的小米Mix 2S靠近飛傲BTR3就能連接,蘋果用戶可能哭暈在廁所了。

除了是藍牙耳放,飛傲BTR3還可以充當DAC電腦解碼,提高PC或是筆記本聽感問題,也能把它接在沒有無線系統的音箱上面,充當藍牙接收與發射,讓音箱煥發新生。

我們把目光拉回來耳放上面,飛傲BTR3內置了高通CSR8675藍牙芯片,支持了24bit音頻處理和120MHz的DSP,也能確保連接的穩定。高性能DAC AK4376A芯片可以有效降低底噪,提高運放性能,將推力提高,在LDAC模式下頻響範圍可達20Hz~40kHz 。爲此我們這次選用的試聽手機選在了支持LDAC的vivo NEX,試聽耳機我們選擇了飛傲自家的經典產品飛傲F9、飛朵A73以及AKG N5005作爲參考。

首先是飛傲F9,飛傲F9這款耳機爲三單元圈鐵設計,兩顆動鐵單元分別負責高頻以及超高頻,用手機直接聽你會發現動鐵的味道比較明顯,聲音稍顯生硬,過渡也不算太平滑。換上飛傲BTR3之後,中高頻過渡平滑了許多,中頻圓潤了不少,配合上高性能動鐵的優勢,高頻與超高頻的解析力被釋放出來,絃樂的聲音比較的清脆,女聲也比較有穿透力,個人比較喜歡這套組合來聽女毒類型的曲子。

換上飛朵A73S會發現雖然用vivo直推還不錯,但是加上飛傲BTR3之後低頻會更加的圓潤飽滿,瞬態也有所提升,原本稍暗的高頻也變得稍微明亮一點,整體聽感更加的鬆軟,這套組合拿來聽流行是個不錯的選擇。

面對AKG N5005這樣的參考級5單元圈鐵,在用手機直推的聲音本來也沒有什麼欠缺的地方,保持了一貫中正耐聽、三段均衡的聲音表現。用飛傲BTR3連接AKG N5005聲音也的確變得稍微寬鬆一些、解析力有所提升。

但是當N5005換上官方的藍牙連接線之後,聽感基本與飛傲BTR3基本保持一致,幾乎拉不開差距。其實並不是飛傲BTR3表現不好,而是AKG N5005在各種設備上面聲音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所以非發燒友很難找出其中細微的差距,心理落差也就小了很多。

續航方面也不必過分擔心,對於日常使用能夠堅持11個小時左右,個人使用一般能在3-4天,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也是足夠了。

飛傲BTR3作爲一款藍牙耳放在聲音表現上面可圈可點,以往那些不敢用手機去聽的耳機放到它上面也能有一個比較好的聽感,NFC與LDAC的加入也符合流行趨勢的發展,整體做工質量上乘,在藍牙耳放上面屬於第一梯隊的產品。飛傲BTR3比較適合那些手頭上有好耳機卻不願意整天帶着播放器出門的朋友,而對於那些單純想找回手機耳機孔的朋友,這款產品398元的售價也非常具有性價比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