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寧鉑,應該是這三人中最爲著名的神童,他當時曾被譽爲“第一神童”,13歲就入中國科技大學學習,但是由於寧鉑喜歡天文系,而中科大並沒有天文系,寧鉑想去南京大學又被拒絕,只能在中科大上了他不喜歡的物理系,結果導致了身心抑鬱,2003年竟選擇了出家當和尚。1976年恢復高考前夕,美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給中科院寫信建議,要迅速發展教育和科技,這一建議引起了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科學院院長萬毅的極大重視,開始着手籌備少年班,中科院的下屬單位中國科技大學,成爲了首批培養少年班的大學。

1976年恢復高考前夕,美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給中科院寫信建議,要迅速發展教育和科技,這一建議引起了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科學院院長萬毅的極大重視,開始着手籌備少年班,中科院的下屬單位中國科技大學,成爲了首批培養少年班的大學。

1978年,第一批少年班的學生在中國科技大學正式入學,這次入學的學生共有21名,這21熱大部分畢業後都在各領域有極高建樹,但是有三位“神童”最後的發展情況卻令人唏噓不已。這三人分別是謝彥波、干政和寧鉑。

謝彥波,小學就學完了高中課程,11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15歲讀碩士,18歲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博士。謝彥波自視甚高,十分的高傲在美國讀博士的時候,與他的導師、 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鬧翻了,結果沒讀完就被召回,如今在中國科技大學當老師。

干政,也是當年的神童之一,十六歲時,在全國物理赴美研究生考試中獲得第二名,入普林斯頓大學。和謝彥波一樣,干政也是因爲在學校和倒是關係不和,最終回國。回國後,干政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每天和母親相依爲命,精神上出了問題。

寧鉑,應該是這三人中最爲著名的神童,他當時曾被譽爲“第一神童”,13歲就入中國科技大學學習,但是由於寧鉑喜歡天文系,而中科大並沒有天文系,寧鉑想去南京大學又被拒絕,只能在中科大上了他不喜歡的物理系,結果導致了身心抑鬱,2003年竟選擇了出家當和尚。

三位神童,本應該有着大好前程,可結果不盡如人意,這其中有他們自身的原因,也有當時大環境下的影響。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命運。

相關文章